人力资本与高等职业教育关系研究综述——基于新型城市化发展视角
2014-08-15赵建
赵 建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50)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发展一体化背景下,中国的城市规模迅速扩大,新型城市化建设快速推进,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型城市化发展对人力资本的存量与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与区域经济联系最密切的高等教育形式,高等职业教育为新型城市化发展提供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人力资本的积累与优化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学术界非常关注此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我们通过对CNKI期刊数据库中相关文献的查询与分析,力图为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增强高职院校人力资本开发的有效性研究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一、新型城市化的内涵
传统城市化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存在着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占用耕地过多、环境恶化、农民工难以市民化等问题[1]。而新型城市化是伴随着新型工业化产生的,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城市化发展道路[2]。概括而言,新型城市化的内涵可从四个方面表述:
一是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新型城市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可持续发展理念,关注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优化区域城市空间结构,从注重城市的规模扩张、形态建设转向注重功能提升、内涵发展,关注城市综合素质的提高;二是体现社会和谐、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推动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的良性互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集约高效,环境污染最少,市民充分就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3]。注重保护自然原生态,保持城市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三是实现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市化。通过提高城市发展质量,使城市的结构更优化,功能更完善。通过技术创新,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加强生态化建设,使城市环境优美宜居。推进农村人口的转移,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化,并在城市中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四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城乡互促共进,统筹兼顾。构建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机制,促进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联动发展,积极推进城乡规划设计、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八个一体化”。
二、人力资本与新型城市化
1.人力资本概述
国外对人力资本的界定,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最具代表性的是“人力资本之父”西奥多·W·舒尔茨(Thodore W.Schults),他认为人力资本是人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能力,体现于劳动者身上,通过投资并由劳动者的知识、技能、体力(健康状况)所构成的资本[4]。加里·S·贝克尔(Gary S.Becker)认为人力资本投资主要是教育支出、保健支出、劳动力国内流动的支出或用于移民入境的支出等。我国对人力资本研究起步较晚,经历了从引进到介绍,从概念推广到实践的过程。李忠民认为人力资本是一种在人体内凝结的,并能够物化于商品或者是服务,从而增加商品或者是服务的效用,最终借此来分享收益的价值。上述观点是基于不同角度进行界定的,根据发展时期及组织背景的不同,对人力资本涵义的解释也不同。
对于企业人力资本类型的划分,依据不同划分方式也有所差别。卢卡斯(1987)以劳动类型为依据,把人力资本划分为体力型人力资本与技能型人力资本;贝克尔(1992)以知识专用性为依据,把人力资本划分为一般价值人力资本与特定人力资本;李忠民(1999)以能力为依据,把人力资本划分为一般型人力资本、技能型人力资本、管理型人力资本与企业家人力资本。
2.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舒尔茨(1961)提出了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模型,他认为人力资本对国民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增加的作用比物质资本和劳动者数量的增加重要得多,劳动生产率得以迅速提高,是人力资本不断增加的结果。发达国家的经济实践表明,人力资本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我国,人力资本作为区域经济建设的重要内生变量已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与本文相关的研究有三个角度:一是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关系的实证研究,如李景睿(2011)认为从人力资本对总产出的贡献数值及其演变趋势来看,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地促进珠三角经济增长,且其效应逐年递增[5];二是人力资本与经济转型升级关系的研究,如崔凤军、杨加鸥(2012)认为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资本,构建适应经济转型特点的人力资本体系,才能满足经济转型发展的需求[6];三是经济转型发展中如何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研究,如时慧娜(2013)认为,转变城市化推进方式、加大教育投入、降低人力资本投资成本并提高其预期收益是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7]。
3.人力资本是新型城市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指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力结构将出现重大转折,由体能向智能的转换加速。高怡冰(2013)认为人力资本能够推动内涵式、高端化、生态型的新型城市化进程,人力资本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基础设施完善等传导机制,成为城市群升级的动力源[8]。隋广军(2013)认为在新型城市化发展中,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依赖物质资本向依赖人力资本转变[9]。
人力资本对新型城市化建设的支撑作用可归纳为:人力资本的积累与优化,可以影响产业运行的成本和效率,为提高产业竞争能力提供人才支撑;可以帮助优化企业资本,节省劳动力和减少物质资本使用数量,提高资本使用率与资本收益率;可以使劳动者更具创新与创造能力,利于技术创新与进步,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可以催生更多的技能型人力资本、企业家人力资本,在技术进步的同时发展新的产业,从而改变区域分工格局,打造优势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可以使人力资本的外溢效应导致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增,降低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符合新型城市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理念。
三、新型城市化背景下人力资本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关系
1.人力资本理论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意义
人力资本理论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戴国强认为(2012)高职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本理论明确了教育的经济功能,指出了发展高职教育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促进了高职教育的投资行为;人力资本理论将人的智力、知识、技能、经验、体能等视为资本的观点,使高职教育明确了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10]。侯宁、沙秋琳、郭会宇(2013)认为人力资本理论引起了各国政府对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视,使高职教育走上了大众化发展之路;人力资本理论指出了高职教育所肩负的重任,使高职教育明确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性,有助于提高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协调性[11]。
人力资本理论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可以研究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促进有效就业(张静华,2009)。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可以研究高职毕业生人力资本保全与增值的策略(何耀明2010)。基于品德属于Ⅱ型人力资本的研究,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品德的培养(张锐,2012)。人力资本管理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基本保障,运用人力资本理论可以科学地建立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本激励机制(冯寓奇,2009)。人力资本理论强调人的知识、才能等资本属性,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创新人事制度(林秉娟,2012)。运用人力资本理论有助于改革创新高职院校管理体制(熊礼杭,2008),有助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高效管理(杨敏恒,2008)。
2.高等职业教育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
舒尔茨认为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关键性投资,学校教育是人力资本的最大投资。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高等教育类型,以培养高素质、职业化、专门化与技能化人才为目标,对人力资本的形成、人力资本结构的优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人力资本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存在着人力资本存量不足,高智能、高技术劳动力所占比例小,农村人力资本匮乏,经济区域内人力资本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本利用率较低,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等问题。而高职教育对人力资本的积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培养了大量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促进了人力资本的积累,满足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赵映霞,2010)。高职院校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与区域产业结构发展相适应的专业格局,能够提供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人力资本结构。高职院校参与了农村人力资本开发与培训,为新农村建设培养技能型人力资本,促进农村科学技术应用推广,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张新,2012)提供了支持。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发的订单班教育模式,培养了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优化了企业人力资本的结构。高职院校通过对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提升了企业人力资本的质量。
3.新型城市化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在新型城市化发展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直接贡献在于源源不断地为新型工业化发展输送技能型人力资本,也就是说,新型城市化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关系是通过人力资本供需结构得以反映的。高职教育在新型城市化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具体实践中决定着城市的崛起与发展。新型城市化发展需要更优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也为高职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对高职教育的规模、专业结构、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新型城市化发展背景下,高职教育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职教育的区域服务功能(刘轶颖、高凌俊2013);必须基于区域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张翠玲、张连绪2013);必须创新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使高校与企业共同构成人才创新通道,实现人才创新资源的有效聚集(王瑞文,张嘉2011)。
四、研究评述与展望
新型城市化建设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是衡量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人力资本理论揭示了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规律,人力资本是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引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必须深入研究新型城市化的内涵,主动适应新型城市化发展需求。纵观各位学者的研究,相关成果丰硕,对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与重要启示。
1.注重新型城市化对人力资本需求的研究
通过分析发现,国内外对新型城市化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与高职教育、新型城市化与高职教育的研究较为丰富,但缺少“新型城市化发展、人力资本需求、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三者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基于新型城市化发展对人力资本需求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还缺乏针对性。而高职教育要适应新型城市化发展需求,就要首先对人力资本积累与优化的需求进行研究,从而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本积累与优化需求”相适应,与“基于人力资本积累与优化的业界需求”相对接。
2.增强人力资本开发的有效性
有效的人力资本开发,就是通过投资提高人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和就业能力,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人力资本投资则是无效的投资,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教育则是无效的教育。在新型城市化发展背景下,人力资本成为城市发展和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要素,只有适应市场需求的人力资本投资才具有有效性。
高职教育是培养与新型城市化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高职教育必须增强人力资本开发的有效性,提升高职教育对市场经济的适应性;必须通过对市场需求的分析,把握需求现状与趋势,并主动适应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有效的人力资本开发体系。
3.适应新型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力资本需求变化
新型城市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人力资本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在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使业界对人力资本的存量、结构需求都发生了变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须通过分析人力资本需求的现状与趋势,及时了解行业与岗位需求情况、人才结构需求、人才能力素质需求等变化,在此基础上,密切结合新型城市化发展需求创新办学模式,开发设置专业,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人才能力素质结构等,才能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形成专业特色,提高自主创新与科技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新型城市化进程中人力资本的需求变化。
[1]贾艳慧.新型城市化的意义和推进重点[J].中国城市经济,2011,(14):9-11.
[2]姜永生,范建双,宋竹.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基本思路[J].改革与战略,2008,(4):32-34.
[3]李钒,候远志.我国新型城市化问题研究综述[J].理论导刊,2012,(11):90-92.
[4]西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教育资本构成[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81-83.
[5]李景睿.人力资本对珠三角经济增长贡献的动态演变分析[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1,(7):43-49.
[6]崔凤军,杨加鸥.浙江省经济转型中的人力资本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2,(1):99-105.
[7]时慧娜.中国城市化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J].中国软科学,2013,(3):117-127.
[8]高怡冰.人力资本与城市群升级的关系研究[J].学术研究,2013,(2):91-95.
[9]隋广军.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实践与探索[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3:101.
[10]戴国强.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对高职教育的意义[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126-129.
[11]侯宁,沙秋琳,郭会宇.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高等职业教育研究[J].职业与教育,2013,(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