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教师党支部建设
2014-08-15贾琼
贾 琼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 101101)
近年来“双师型”教师成为高职战线推动教学改革,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培养技能技术人才的重要力量。随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不断增加,具有高职特色的“双师型”教师党支部占到学校党支部的半壁江山,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细胞,成为联系院校党委和广大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组建“双师型”党员的工作生活阵地,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的高素质特色,提升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从王义澄先生首次在《建设“双师型”专科教师队伍》一文中提出“双师型”教师这一概念,到国家教育部多次明确提出构建一支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迅速,已经过了形成、发展、规范和执行四个阶段。
“双师型”教师是指高职院校培养的具备相应行业任职资格和能力的专业教师,以及从行业和企业招聘的具有教师任职资格的兼职教师。“双师型”教师是我国职业教育对专业教师发展的一种特殊要求,即要求专业课教师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是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和素质;二是要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研推广能力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
目前,“双师型”教师在高职院校教师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这已成为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的重要特色。建设“双师型”教师党支部契合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高素质特色,有利于组成“双师型”党员工作生活的阵地,成为高校党委联系普通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
(二)有利于组建“双师型”党员的技能传授基地,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的高技能特色,提升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实现“新四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人力资源保证。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要达到1.4亿人,其中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要达到3900万人。
职业教育在技能型人才资源培养与开发方面具有基础与主导作用。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在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可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三类,主要分布在一、二、三产业中技能含量较高的岗位上。从技能人才的成长途径来看,职业教育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的功能与作用日益重要。
建设“双师型”教师党支部符合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色,有利于组建“双师型”党员的技能传授基地,能够利用现有高职院校的优势与资源,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的高技能特色,最大限度地发挥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性、系统化、规模化的特点,有助于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满足我国现阶段对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起到促进“技能型”人才培养和“职业型”特色教育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有利于组建“双师型”党员的职业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的职业化特色,提升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层次,更重要的是与普通高等教育互为补充的一种教育类型。尽管在专业设置的名称上,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同或相近,但却有着不同的含义。普通高校的专业名称常表示高校的研究领域和与之相对应的学科;而高职院校的专业名称则更多地表示一个职业领域和与之相对应的专业劳动。
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更加注重劳动和职业的关系,更加考虑劳动组织方式及其变化对技术人员能力的要求,更加注意克服普通学科教育的局限性。高职院校从2004年开始了专业调整,即将原来的高职院校学科大类调整为专业大类,共设置了农林牧渔、制造等19个专业大类,下设78个二级类,共532个专业,专业大类、专业类结构对应于我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格局,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类型紧密结合,同时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实施,促进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了“职业型”教育的发展。
建设“双师型”教师党支部能够体现高职院校“职业型”教育的高职特色,有利于高职院校组建“双师型”党员的职业教育基地,有利于建立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有利于结合企业技能人才岗位要求深化教学改革,有利于通过推进“双证书”制度促进“职业型”教育的发展。
二、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党支部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角色转换不到位
少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党支部负责人责任心不强,对教师党员的教育管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由、粗放等问题,不善于给教职工做思想工作。少数教师党支部委员整天忙于自己的教学和业务工作,而忽视了承担的党务工作。这主要归因于,在高职院校大环境下,制定教师培养计划时,业务上的培养目标实实在在,而政治上的培养目标却不是硬性要求;教师评定职称时看重论文和课题,而忽视政治思想和教书育人的表现,导致部分党员教师轻政治、重业务,轻集体、重个人,轻奉献、重索取,在教学、科研中不能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二)激励机制不完善
首先,“双师型”教师党支部,人数少,党建工作的抓手和资源相对欠缺,主要是应对院党委和系部党总支的工作,上传下达,开展创新的时间和精力不够。
其次,随着高职教育进程的加快,各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学校普遍把专业建设和科研成绩作为衡量教师工作的主要标准,在岗位编制、待遇补贴上对支部建设的倾斜力度欠缺。支部书记和党务人员较难享受到相关的课时补贴和津贴,加重了轻视党建和思政工作的倾向。
再次,对“双师型”教师党支部的考核机制有待完善。教师主要是根据教科研实绩、教学水平来评奖评优,但是支部工作时间长、见效慢,很难有合理的标准对此进行量化评估,导致工作相对扎实的支部在考核中不容易显现,易引起懈怠和失衡。
(三)发展模式不成熟
部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党支部组织设置不合理,笼统将教师党员放在一个支部,或是简单按专业划分,支部成员差异大,基层党组织活动时较难协调,不能更好地发挥支部作用。同时,教师不太愿意多花时间在党建或党务工作上,主要是对教师评价指标中没有党务这一部分,对老师的评价主要是教学和科研。在工作效果上,教学工作有教学质量和标准来衡量,科研工作有科研成果来衡量,而基层党支部工作的考核标准难以量化评价,使其效果发挥如何难以评价。
三、探索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党支部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努力探索“双师型”教师党支部建设与学院党委有机结合的组织机制
在新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党委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双师型”教师党支部建设战略意义的认识,将“双师型”教师党支部建设纳入经常性的议事日程,并作为一项中心工作长抓不懈。高职院校党委要及时帮助“双师型”教师党支部书记解决好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定期开展支部书记轮训。
同时,要选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党支部党委书记,加强“双师型”教师党支部班子建设。特别是要选拔党性强、作风正、素质好、业务精、能力强并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信的党员作为支部书记,并应优先考虑典型的“双师型”党员,这样既有利于党支部工作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又可以克服“党”、“学”两张皮的现象。
(二)努力探索“双师型”教师党支部建设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
职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第一要务,因此,“双师型”教师党支部建设必须始终围绕职业教育这个中心来开展工作,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只将党支部工作与党内问题或政治学习挂钩的狭隘倾向,通过党支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为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提高和发展提供思想保障、组织保障和其他良好条件。在实践中要注意正确处理好党的组织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行政工作的关系,既要防止党支部建设与教学行政工作脱节,又要防止以教学行政工作代替党支部建设,要根据职业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实践中推进工作创新,并通过制度机制建设,规范工作流程,实现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一是建立理论学习的长效机制。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要深入推进学习型党支部的建设,建立学习制度,制定学习计划,激发党员自我学习、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学校层面上要加强对教师党员理论学习情况的检查和考核,利用文字宣传、新闻、网络等媒体形式营造有利于学习研究的舆论导向,建立并完善党员长期受教育的学习机制和学习氛围。
二是建立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学校要定期分析、研讨教师党员的发展状况,完善发展党员的工作机制。特别要重视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建设,不断加强对支部书记选拔、培养、任用、考核等方面的研究,建立健全一系列长效机制,为支部书记开展工作提供有力抓手。
三是建立制度建设的长效机制。对好的做法及时总结提炼,形成制度,加以坚持;对难点、热点问题及时探索,形成思路,建立制度,加以推进;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制度,加以约束和纠正;对已有政策,加以梳理和完善。
(三)努力探索“双师型”教师党支部建设与结对共建有机结合的实践机制
为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加强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整体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很多高职院校开展了“结对共建”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为提升育人成效,创新开展了“结对共建,育人同行”活动,建立了“结对共建”育人新模式,以育人为目的、以服务为载体,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原则,依托组织优势积极主动与企业、社区、兄弟院校及院内其他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形成了校企结对、校校结对、校社结对、教学结对、管教结对、管学结对的育人模式,全体党员人人参与,在结对共建活动中,深化了育人共识,提高了育人成效,学院育人作用机制化。“双师型”教师党支部建设要与结对共建有机结合,要继续巩固和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深入开展结对共建活动。鼓励党员教师带头下企业实践,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聘请企业专家来校上课,做讲座、做培训,强化理论实践的结合与应用。加强学生在“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就业等方面的合作,提高知识与技能的转化和为企业服务的能力。还要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实际出发,通过“结对共建”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传承文化、服务社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提升教师“双师”素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服务行业、企业,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
[1]曾茜荣,树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5).
[2]许铁军.高职院校教师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科学文汇,2013,(236).
[3]李丽辉,陈江华.全面推进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J].北京教育,2010,(5).
[4]杨蓉,刘艳荣,张素珍,等.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研究[J].北京教育,2011,(4).
[5]王学民.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