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体育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

2014-08-15廖祥龙杨中民张星杰

黄山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安徽体育

廖祥龙,杨中民,张星杰

(黄山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1 问题的提出

在东部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中部塌陷引起了党中央的关注和重视。作为承东启西的安徽,如何抓住中部崛起的机遇,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实现安徽体育产业经济的快速崛起,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体育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安徽仍然处于初级、更多是自发的发展阶段,其自身价值潜力和特色优势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与先进省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为了进一步促进安徽体育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需认清安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理清安徽体育产业发展思路,并着重进行全局性和战略性的谋划研究。

2 安徽体育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1 安徽体育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安徽体育产业发展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抓住中部崛起的机遇,充分利用已经形成的城市形态、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构建“两带两圈”(沿长江体育产业带、沿淮河体育产业带、环巢湖体育产业圈、环太平湖生态体育产业圈)的体育产业新格局,努力把体育产业培育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加快建设体育强省作出积极贡献。

2.2 安徽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1.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社会效益优先。

2.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从安徽省省情出发。

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推进。

4.既利于体育改革,又利于调动社会发展体育产业的积极性。

3 安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安徽体育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20余年的积累,发展步伐正逐步加快,基本形成了以体育场馆为支撑,体育竞赛表演业、健身娱乐业和体育用品制造销售为核心,体育彩票业为支柱,体育旅游休闲、体育培训和体育资产经营为驱动的各类体育产业多业并存、多种所有制并举、共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新局面,体育产业正在成为全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总体看,安徽体育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基础还较薄弱[1],同国内发达省份和地区相比,差距仍明显。

3.1 现有优势

1.省政府非常重视体育产业工作。2011年9月21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安徽省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这为安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城乡居民用于文化教育娱乐服务消费支出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安徽城乡居民人均用于文化教育娱乐服务消费分别是1479.8元、363.9元,文化教育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2.9%、9.1%,而同期全国城乡居民文化教育娱乐服务消费支出比重分别为12.1%和8.4%,都低于安徽。上述数据说明安徽居民在文化教育娱乐服务方面的消费倾向较高,这是安徽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基础[2]。

3.城镇居民体育消费需求增长势头旺盛。从居民需求看,随着收入、消费支出的大幅攀升,全省居民尤其是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在不断升级,其中对于健身的需求更为强劲。

4.难得的机遇与动力。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全面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不断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获批,《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颁布,合肥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催生的体育热,这些都为安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与动力。

5.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安徽是第八人口大省,全省户籍人口为6862.0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另外安徽还有2000多万体育人口,这是一个极大的、潜在的消费市场,会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全省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6.经济快速增长。2012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24元,比上年增长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6%。人均消费性支出15012元,增长13.9%。其中,食品支出增长10.8%,衣着支出增长12.4%,医疗保健支出增长25.9%。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7%,比上年降低1.1个百分点。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161元,比上年增长1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556元,增长12.1%。其中,食品支出增长6.1%,衣着支出增长11.8%,医疗保健支出增长15.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9.3%,比上年降低2.2个百分点。从恩格尔系数上看,我省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生活已由小康型进入了富裕型。这些数据足以说明,安徽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的时机已经成熟。

7.城镇化进程加快。从体育消费构成和消费需求情况看,城市居民是体育消费的主力军。安徽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前期阶段,这些都为安徽体育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8.丰富的资源优势。安徽有38种矿产储量位居全国前10位,并拥有能源、建材、冶金、有色和化工5大国家级材料工业基地。境内有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齐云山、大别山、长江、新安江、淮河、巢湖和太平湖等众多名山名水旅游资源,适宜发展体育旅游、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休闲和体育养身娱乐业。此外,安徽的人文资源也极为丰富。

9.区位优势明显。安徽既拥有横贯我国东西的陇海铁路线和长江通道,还有京沪、京九两条铁路干线南北纵贯全省,具备了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独特区位优势。截至到2010年底,安徽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5万公里,沿江1000吨级以上舶位超过380个,居中西部第一位。高速公路里程突破2900公里,可以实现6小时南北过境、3小时东西过境。目前安徽已实现合肥与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地的动车组相连,高速公路直抵各省辖市和省内主要景区。

3.2 现有问题

3.2.1 安徽体育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对体育产业的认识度不高。

2.经济总量偏小,发展速度较慢。

3.工业化进程较慢,城镇化率低,城市化水平不高、整体实力不强、聚集效应不显著。

4.公共体育基础设施供需矛盾仍较突出,体育人口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5.缺乏国内重量级大型体育赛会及世界级大型体育赛会的有力支撑。

6.体育产业起步晚,产业规模小、比重偏低,主导产业实力不强,缺少国际品牌。

7.体育产业内部结构存在缺陷,体育用品制造业规模小、层次低,缺乏自主品牌。

8.体育产业投融资体制不畅、机制不活,地区间、城乡间体育产业发展极不平衡。

9.竞技体育业主体效应不太显著,体育产业化程度不高,体育产业人才匮乏、技术欠缺[1]。

3.2.2 制约安徽体育产业发展的环境因素

1.安徽体育产业的发展是由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条件所决定的,深受安徽自身区位环境、经济环境、人口环境、科技环境及实施环境等5大因素的深度影响。[3]

2.制约安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地理位置、综合服务能力、经济发展水平、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产业集群与优化、恩格尔系数、承办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体育人口比重、居民文体娱乐占总消费的比例和文体事业费用占财政支出比重。

4 安徽体育产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

在未来5-10年规划中,安徽体育产业应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线依托核心城市和重点区域,密切产业联系,合理空间分工布局,加强商务环境建设、合作环境建设、政策环境建设和区域间关系协调机制建设,开创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体育产业新格局。[4]

到2015年,体育产业增加值以年平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占我省生产总值比重超过0.5%,超出中部省份平均水平。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体育产业体系,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体育产业功能集聚区,培植一批极具竞争力的体育骨干企业,创建一批具有安徽特色和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体育品牌。体育市场繁荣兴盛,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水平明显提高,体育服务贸易快速发展,体育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比例显著提高。

到2020年,体育产业将成为我省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体育产业增加值继续保持年平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占我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建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门类齐全的极具安徽特色的体育产业新体系;基本建成繁荣兴盛、规范有序的体育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并举,多种经济成分竞相参与、共同兴办体育产业的新格局;基本建成有利于体育产业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形成体育市场服务与体育公共服务相互结合、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5 安徽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框架

1.基本建成以体育局管理为主导,以安徽省体育产业协会组织自律性管理为基础的复合型体育产业行业管理模式。

2.初步建构多业并举、结构合理、规范有序的体育产业体系,并与其他市场体系相衔接,形成能有效反映市场供求状况的价格和竞争机制。

3.基本形成国有体育企业与非国有体育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4.充分利用已经形成的城市形态、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构建“两带两圈”的体育产业新格局。

5.初步形成特色互补、相互促进的“四大体育产业板块”层次化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第一大体育产业板块以合肥为中心,打造皖中体育竞赛健身表演业板块,主要发展体育培训业、体育中介业、体育竞赛表演业和体育资产经营业。第二大体育产业板块要充分利用皖江城市带产业基地和区位优势,打造皖江城市带体育用品制造销售业板块,主要承接体育用品制造业转移,做强做大体育用品制造销售业。第三大体育产业板块主要以“三山一湖”(黄山、天柱山、九华山和太平湖)为支撑,打造皖南体育旅游休闲业板块,主要发展户外运动休闲赛会、健身养生赛事和体育旅游等中高端体育运动休闲业。第四大体育产业板块需在深入整合皖北民间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将武术、健身气功等体育健身养身项目与旅游文化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创建皖北民间民俗体育健身养身产业板块,主要发展传统武术、健身养生气功等产业。

6.力争构筑1个国家级体育产业的集聚区,建立1-2个国家级体育用品产业基地,建设1-2个国家级运动休闲产业基地,建设4-6个省级或市级或县级体育产业园区,快速提升我省体育产业在国内外的竞争力。

7.打造1-4个国家级体育运动休闲基地(黄山、安庆、池州)。建设40-50个省级市级运动休闲与拓展训练基地。例如将黄山市打造成国际户外运动休闲娱乐中心,把安庆、池州、六安打造成国家级体育运动休闲基地。

8.做大做强已有全民健身户外活动营地。争取将黄山市黟县全民健身户外活动营地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国家级全民健身户外活动营地,再打造1-3个国家级全民健身户外活动营地。

9.打造1个省级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积极支持铜陵市申报中国体育(金属文化)研发中心、创建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工作,并将其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省内最大的体育文化与体育产品设计中心。

10.到“十二五”期末,全省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以平均每年20%速度增长,占全省GDP比重达0.5%,体育产业就业人数近8万,超过中部省份平均水平。到2020年,占全省GDP比重达1%,体育产业就业人数近15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11.全省体育彩票“十二五”期间销售年增幅不低于15%,总额达到120亿元以上,实现总量翻番,全国进位,中部领先。

12.初步形成安徽体育健康休闲业主体框架。在加快合肥肥东马术基地园区、六安南山体育健康休闲产业园区、马鞍山市濮塘体育健康休闲产业园区、黟县桃花源体育休闲健康产业园和皖南体育旅游产业园区建设和运营工作的基础上,力争在全省再建5-10个体育健康休闲产业园,初步形成安徽体育健康休闲业主体框架。

13.进一步加快我省体育旅游试点推动工作。省体育局与省旅游局亲密合作,共同推进石关、太平湖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争创4A级景区等体育旅游试点工作。

6 安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点

1.把体育用品制造销售业、体育旅游与运动休闲业、健身娱乐业作为体育产业的发展重点,是因为这3个行业是安徽规划期发展潜能和势能最大的行业。

2.把体育用品制造销售业作为安徽体育产业的发展重点,是因为安徽具备了发展与壮大体育健身器材、羽毛球用品和体育服装制造业等方面的条件与潜力。

3.把体育旅游与运动休闲业作为安徽体育产业的发展重点,因为安徽在这个行业上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优势。

4.健身娱乐业是体育市场产业中拥有最大消费群体和最大市场空间的主体行业。

5.重点发展体育彩票业,是因为体育彩票业已成为我省体育产业中的支柱性产业。

6.竞赛表演业和体育中介业作为新世纪安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点,是因为这两个行业具有最大的发展关联度。

7.体育中介业是整个体育产业的润滑剂,它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是其他实体市场的发展与繁荣,它盈利的哲学是“你赚钱,我赚钱,你赚更多的钱、我赚更多钱”,存在着“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效应。

7 安徽体育产业发展的路径

1.提高对体育产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2.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三角”地区产业辐射,择优确定主导体育产业。

3.着力发展体育旅游业,用好用足生态休闲体育旅游产业牌。

4.重点发展体育彩票业。

5.优先培育户外体育竞赛表演业市场。

6.大力开拓体育健身服务业。

7.广泛加强体育产业立法工作。

8.积极申办全国性及世界性大型体育赛会。

9.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10.继续扶持和壮大“四大体育产业板块”。

11.加快组建体育产业集聚区步伐。

12.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发展体育文化产业。

13.加强体育市场规范管理。

14.引导和规范职业体育发展。

15.提高体育人口数量与质量。

8 安徽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

1.将我省体育产业的主要目标纳入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并将体育产业定义为“安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每年投入一定的引导资金。

2.充分发挥“四大体育产业板块”的带动作用。

3.发挥安徽省体育产业研究中心在制定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制定行规行约和拓展全省体育产业发展空间等方面的优势,为各级体育产业主管部门和体育产业协会提供体育产业发展的科学依据。

4.把体育产业与经济结构调整战略结合起来,把体育产业纳入第三产业和服务业总体规划,纳入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建设范畴,纳入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5.把市场导向和政策支持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开放意识与服务意识,进一步营造投资环境和创业载体,进一步完善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6.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鼓励与支持社会力量兴办体育,加大体育产业项目招商力度,从根本上改变我省体育设施落后、体育场馆运营水平不高的局面。

7.健全法制、树立体彩形象推进彩票业可持续发展。管好用好体彩公益金,从制度上、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我省体育体彩业健康发展。

8.不断扩大体育人口总数,大力发展体育消费群体。[5]

9.加快本土体育媒体业的快速扩张。

9 安徽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体系构想

安徽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体系由政策引导战略、集聚驱动战略、“四大体育产业板块”协调发展战略、五级体育场地设施体系带动战略、品牌群引领战略、申办赛会助推战略、媒体融合战略、“体育、旅游、休闲、文化、生态”五位一体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战略和人才兴业战略组成。

上述十大战略需以“体育、旅游、休闲、文化、生态”五位一体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核心,在此基础上互为补充,相互支持,协同发展,共同组成2012-2020年安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体系。[1]

10 结 语

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是安徽省着眼于建设体育强省、服务安徽崛起大业的长远之策。安徽体育产业要又好又快地发展需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作指导,才能得到高效快速发展,才能为实现安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快速发展目标作贡献,才能促进安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廖祥龙,窦卉平,陶克祥,等.安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11):88-90.

[2]安徽城乡居民用于文化教育娱乐服务消费支出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EB/OL].中安在线网站,[2011-12-15].http:∥www.anhuinews.com.

[3]陈毅清,廖祥龙.制约安徽省体育产业发展的环境因素及对策研究[J].鲁东大学学报,2013,(2):188-192.

[4]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N].安徽日报,2011-03-07.

[5]廖祥龙,窦卉平,陶克祥.安徽体育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黄山学院学报,2012,14(5):61-64.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安徽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2016体育年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