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推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若干思考——以黄山市为中心

2014-08-15冯剑辉

黄山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黄山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纪念馆

冯剑辉

(黄山学院 思政部,安徽 黄山24504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05方案”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历史知识为基本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上好它一直是广大高校思政课教师极需解决的一项迫切任务。近年来,随着红色文化热潮的兴起,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思政课教学已经成为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也有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出现。①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论述引入红色文化资源以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二是探讨若干具体的方法。但是,这些成果以宏观叙述为主,具体研究偏少,至于安徽省各地方高校如何因地制宜地运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以加强《纲要》课教学的研究还没有多少成果。立足黄山市的实际情况,就妥善运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推进《纲要》课教学提出意见,以供同行参考指正。

一、运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加强《纲要》课教学既具备必要性,更具备可行性

运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加强《纲要》课教学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这首先是由纲要课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纲要》课的主旨在于通过叙述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即领会“四个选择”。而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1]15因此,红色文化是近代中国风云变幻、波澜壮阔历史中形成的革命文化精华,各个地方的红色文化是对当地近代以来的历史与国情最好的提炼与说明,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四个选择”的必然性、重要性。可以说,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是最符合《纲要》课课程性质、也是最有利于教师发挥的教学资源,运用这一资源进行《纲要》课教学是完全必要的。运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加强《纲要》课教学,有助于深入阐释课程内容,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效果。包括《纲要》课在内的高校思政课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个大问题是理论上有深度而内容上不够生动,导致其与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存在着脱节问题,教学效果不尽理想。众多的红色文化资源,包括长期革命与建设年代形成的遗物、遗址和遗存,正是对中国近代以来革命和建设历史的生动阐述。结合《纲要》课内容,有选择地组织学生到红色文化资源地进行实地参观考察,聆听讲解,进行访问和调查等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亲身触摸到历史的脉搏,增强感性认识,既能够增长知识,更能够由此提高学生学习、掌握《纲要》课的热情。这种方法具体、形象、生动,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符合大学生的学习规律,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同时,通过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加强《纲要》课实践教学,也符合当前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大方向。

黄山市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运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加强《纲要》课教学具备可行性。黄山市的前身——徽州地区,曾经是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近代的风云变幻中,也诞生了一大批杰出人物,如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胡适、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等,都是徽州子弟。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徽州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党的领导下,曾经进行过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所有这一切,使得黄山市不仅拥有丰富的山水旅游资源,更拥有丰富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重点的红色文化资源区包括徽州区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黟县柯村暴动遗址、歙县陶行知纪念馆、黄山区谭家桥粟裕纪念馆等。据不完全统计,黄山市拥有革命烈士陵园5个、革命遗址遗迹30处、革命纪念馆5个、革命纪念塔(碑亭)8个。[2]82-83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与《纲要》课内容息息相关,和皖南地区唯一的高校——黄山学院距离也很近,便于教师灵活掌握,使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具备可行性。

二、妥善运用黄山市红色文化资源促进《纲要》课教学

正因为黄山市拥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妥善运用这一资源促进《纲要》课教学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以下结合若干重点资源区谈谈可能的做法。

(1)柯村暴动与《纲要》课第五章教学。柯村原为太平县南乡的一个小村,现属黟县,地处大山深处,地瘠民穷,当地农民长期承受土豪劣绅的残酷剥削。1934年8月21日,共产党员韩锦侯等人组织了柯村暴动,参加群众3 200多人,党员100多人,推翻了当地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立了以柯村为中心的皖南苏维埃政权,曾多次挫败国民党正规军的进攻,最终因为寡不敌众、力量悬殊,在当年冬天失败。暴动的主要领导者在战斗中先后牺牲,200多名红军战士和群众遇难,以悲壮的旋律在黄山大地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柯村现已建立起暴动纪念馆,通过实地参观那些珍贵的文物,阅读翔实的资料,结合《纲要》教材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可以更好地说明此章的主题——正是国民党反动派的高压统治和残酷剥削,造成了革命的根源。中国共产党深入农村,发动群众,推翻反动统治,建立红色政权,是正义的、进步的革命事业。尽管环境艰苦,斗争残酷,并曾多次遭受过重大的挫折和牺牲,但由于革命的根源一直存在,因此土地革命的“星星之火”,终究会汇成改变中国的燎原之势。

(2)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与《纲要》课第六章教学。抗日战争爆发后,按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南方8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和主力抵达歙县岩寺金家大院集中,进行改编整训。当年4月底,新四军誓师出发,5月初军部移驻泾县云岭。在教学中,可以将参观岩寺军部旧址纪念馆与《纲要》课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结合起来,通过现场教学,展现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立下的丰功伟绩,领略周恩来、陈毅、粟裕、叶挺、项英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风采。通过大量的革命文物和影视资料,可以更好地向学生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特别是新四军在皖南地区开展的抗日救亡斗争,对身处皖南地区的大学生来说,无疑具有亲临现场的感受,这就将课本上严肃枯燥的内容转化为生动、具体的切身体会,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教学效果。

(3)陶行知纪念馆与《纲要》课第七章教学。陶行知是歙县诞生的伟大人民教育家,在歙县县城小北街建有他的纪念馆,也是中宣部确定的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参观陶行知纪念馆,不仅可以了解这位伟大教育家的人生轨迹和他对中国教育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而且对了解中国近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转变有重要意义,可以将此与《纲要》课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结合起来。陶行知是基督教徒,青年时代在美国接受教育并获得学位,他在政治上原本是一位坚定的自由主义者,信奉“教育救国”,并为此进行过多次影响很大的教育实践活动。但是旧中国黑暗的现实使陶行知的理想无法实现,他逐渐认识到国民党、蒋介石的一党专政和个人独裁是阻碍中国进步的祸根,因此走上了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争取人民民主的道路。陶行知的转变是当时中国许多自由主义者的缩影,这个转变说明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无法成功,而必然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取代,而真正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最终也会拥护新民主主义革命。通过对这个转变的剖析,可以更好地掌握第七章的教学内容,了解新中国取代旧中国是历史的必然。

另外,黄山市的其他各类红色文化资源也很多,如屯溪区杨业功将军纪念馆、休宁县汪村乡石屋坑村的皖浙赣省委旧址、黄山区谭家桥粟裕纪念馆、黄山温泉区的观瀑楼和听涛居、休宁县商山村孙起孟故居、祁门县洪家大屋太平天国题字等。这些遗址旧迹,无不与中国近代历史相连,对推进纲要课教学很有帮助,需要认真了解和深入挖掘,结合教材,进一步推进《纲要》课教学。

三、运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促进《纲要》课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运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促进《纲要》课教学是有前提的,必须认真处理好若干重要问题。

(1)教学相长,教师必须事先做好足够的知识储备,充分掌握地方红色资源的内容与特点。换言之,教师在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前,一定要弄清楚这一资源产生的背景、过程、主要人物和事件以及它的历史意义,并且要能够与教学中的内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相衔接,做到有的放矢。如果在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的情况下,就将学生带到红色文化资源区,极易变成走马观花、游山玩水,完全达不到学习的目的,甚至有可能被学生“问住”,以至造成不良效果。

(2)必须精心准备,做好规划,尤其要注重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问题。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纲要》课教学,特别是离开校园进行现场实践教学时,一定要事先做好前期策划,设计好实践教学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又必须与教学中的重点问题相结合,即是说运用资源必须要能以令人信服的内容帮助学生领会“四个选择”为前提。在实践教学开始前,一定事先对教学内容作简要介绍,提示学生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布置好相关的作业,以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3)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实践教学,必须做好组织与协调工作,灵活掌握教学进程。在红色文化资源区,尤其是离校较远的地区进行实践教学时,对教师的组织与协调能力是一大考验。在当前校园安全问题突出的大背景下,大规模组织学生集体外出远郊不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式。就黄山市而言,屯溪市区近郊的各红色文化资源区,如杨业功纪念馆、屯溪烈士陵园、徽州文化博物馆等地,可以组织学生徒步抵达,集体进行参观、纪念和祭扫活动,而对那些离校区较远的资源区,不宜组织大量学生前往。可以采取事先进行思政课知识竞赛的方式,对竞赛中的优胜者组织外出参观,以避免太多人员外出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教师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充分的准备,做好预案,灵活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随时掌握教学进程。

综上所述,运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纲要》课教学,有其重要意义,而黄山市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也为进行这样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纲要》课教师应当充分把握资源,认真准备,精心策划,通过红色文化资源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推进《纲要》课教学,活跃教学氛围,加深教学效果,并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作出贡献。

注释:

①关于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研究成果可参见如下论文:冯旭颖《弘扬红色文化 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世纪桥》2011年第23期;陈哲《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利用》,《科教导刊》2011年第5期;李桂红《乡土红色文化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天中学刊》2011年第2期;江洪明《红色文化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文教资料》2009年第21期。

[1]李世润.论红色文化教育的社会价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

[2]吴云峰.对黄山市红色旅游业发展的思考与探索[J].合肥学院学报,2011(2).

猜你喜欢

黄山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纪念馆
萧军纪念馆
沈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黄山市屯溪区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局
秋收起义纪念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
黄山市养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智能制造和产业互联网”研讨会在安徽黄山市召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