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问题的思考
2014-08-15杨剑慧
杨剑慧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山西 太原 03002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最重要的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这表明我党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识的深化。方向问题始终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政策取向和最终成败。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对于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活了我国蓬勃的社会生产力,改革开放使中国与世界深度交融,成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举世瞩目的辉煌。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正确的改革方向。
(一)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的直接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它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基础之上,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而推动生产经营运行的一种社会经济形式。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到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国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平台。市场及其机制(供求竞争、价格、利益等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突显,多元社会主体相继出现,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利益转换进程加快,经济成份、经济形式、分配方式、就业渠道的行政性干预日趋减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带来全民思想大解放和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鲜活的生机和强大的动力。
经济体制机制正常运行需要健全、完备、成熟发达的市场体系。而完备发达的市场体系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只有具备了相应条件,市场机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市场主体才能够并且愿意对市场信号做出反应。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才能创造条件,建立起相对成熟完善的市场机制,才能够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充满活力,从而创造更多财富,使发展成果更广泛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二)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是经济体制改革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是经济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各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原则。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经济利益的重新调整。由于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我国顺利解决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无法解决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重大问题,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十八大之前十年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三个大台阶”: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这表明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是破解发展中难题的最好选择,是改变中国命运的历史抉择,是经济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四大以来始终是我国最根本的基础性制度,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制度设计和改革部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主线一直贯穿其中。不管哪个方面的改革,都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为基础,都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
(三)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是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现代化目标的社会物质前提。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发展生产力、激发人民创造力、增强经济社会活力的最为有效的手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必由之路。196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中国要实现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使其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互相呼应,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体制上的根本性创新,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二、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需要直面改革实践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经过30多年经济社会改革,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改革实践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表现为不同价值观相互冲突、焦点性问题相继凸现和各个领域矛盾交织。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在于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
(一)产业结构问题仍然是急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中国经济能否继续稳定增长,有赖于结构的调整,而结构的调整则有赖于市场经济方向的改革。当前我国仍然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因素造成的区域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仍然不平衡不合理的状况急待改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结构相对合理的区域市场发育较快,资源能够得到更为合理的配置,区域发展协调性更强。我国东部地区改革开放较早,创新驱动、转型引领作用明显;中西部地区市场经济改革相对滞后,需要发挥后发优势,依靠资源、劳动力成本的增加等要素优势吸引东部产业转移。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但产业结构不平衡的问题始终存在。第一,经济结构中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第二,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出口与投资。必须转向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仍然不强。需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通过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力。第四,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尴尬,缺少“中国创造”的遗憾,资源环境的沉重代价,昭示转型比增长更难,新兴产业发展仍然急待增强。
(二)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秩序不规范
尽管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但当前我国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秩序不规范的问题十分突出。
1.市场体系、规则不健全。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要素闲置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并存;市场规则不统一,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大量存在;市场竞争不充分,阻碍优胜劣汰和结构调整。
2.按要素分配的分配市场机制尚不完善。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经济利益的现象广泛存在,房地产市场及许多要素市场不健全,公园私用、“荐股”骗局等问题屡屡出现,这些现象用经济学家的话说是破坏性要素参与了分配。其中可见的是受害人经济财产的损失,更大的隐患是市场经济发展中诚信的丧失。这些问题积少成多会引起百姓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质疑。
(三)政府和市场关系问题
我们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市场和政府关系新的科学定位。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核心问题就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继续进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可以看出,我们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一方面市场体系尚不完善,许多与市场经济相应的机制还没有形成,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无法完全发挥;另一方面,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仍然过多。
(四)收入分配不公及社会保障领域的一系列问题
1.收入分配结构依然不够合理,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2012年我国的城镇化达到了52.57%(发达国家80%以上),但现实的城镇化水平与“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实质性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2.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益性方面问题较多。教育、医疗、住房这些领域,都有较高的“需求收入弹性”,简单地推向市场,被高收入阶层抬高价格,造成了新的社会不公。
3.就业形势严峻。今年仅山西应届毕业生27万,全国大约690万,就业压力十分巨大。我们当前必须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充分运用民营企业对劳动力的吸纳功能,避免经济空心化,以缓解就业压力。
三、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有切实的举措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光有立场和态度还远远不够,必须有切实的举措。
(一)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必须继续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1.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当前,我国的国有企业虽然数量上不及非公企业,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推动国有企业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2.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国有资产布局结构的深度调整,是企业国有资产的重组整合,目的是通过引入民间资本放大发展国有资本。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市场运行机制和与之相应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形成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能使国有企业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
3.继续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必须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明确非公经济和公有经济二者具有同等法律地位、享有同样的法律待遇,二者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可以平等公平地使用资源,可以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消除隐性壁垒。
(二)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1.尊重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这一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突破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和条件逐步形成,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转化为“决定”作用,经济运行将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机制等市场一般规律,促进市场主体平等竞争、优胜劣汰。
2.尽快消除城乡二元结构障碍,推动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这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健全市场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三)继续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没有否定或忽视政府作用,市场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分割的两个主要方面。
1.运用宏观手段有效地防止和纠正市场失灵。要通过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发展进行调节控制,影响和引导资源配置。
2.必要时运用适当工具(包括法律、行政和计划等手段),对市场经济运行适时施加影响。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市场充分发挥对社会资源的配置作用和市场要素的良性竞争,维持市场正常秩序。
3.提供和优化公共设施及其服务。通过合理的税收,确保其资金来源,并进行科学妥善的管理运作,在维护经济社会健康稳定的同时,保障经济发展有充足的后备力量可以随时补充。
4.调控国家、企业和居民的收入分配。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机制,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分配制度和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对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继续适当调节,弥补市场经济运行中市场失灵的缺陷,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 B/OL].新华网,2013-11-15.
[2]李 韬,林金纬.中国软实力提升:问题与出路[J].红旗文稿,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