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贫困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解决对策

2014-08-15詹忠根

河北职业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贫困生职业心理

詹忠根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相比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的贫困生情况更为特殊。一是他们大多来自于农村,特别贫困的学生比例更高;二是他们学历层次较低,感觉低本科生一等,对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会产生怀疑,是普通高校学生中的心理弱势群体;三是生活贫困使他们成为普通大学生中的经济弱势群体;四是高职贫困生要比本科贫困生面临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和社会地位低下的现实,成为贫困大学生中的就业弱势群体。层层压力,使高职贫困生在就业过程中更容易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不仅影响高职贫困生的正常就业,更影响着高职贫困生的职业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现实课题。

一、高职贫困生常见就业心理问题分析

高职贫困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多种多样,大体上可以从消极情绪增多、自我认知偏低、人际交往困难和不良就业心态四方面来加以分析。

(一)消极情绪增多

1.因思想负担过重而产生的焦虑情绪。高职贫困生就业过程中,在情感上有强烈回报父母艰辛养育和社会慷慨资助之恩的美好愿望,在个人期待中有渴望通过努力找到能改变贫困现状的职业愿景。经常会考虑能否找到适合自己专业特长、工作环境优越的工作岗位,用人单位是否会因为自己是贫困生而歧视自己等一系列问题。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他们会因缺乏坚强的经济后盾、丰富的人脉资源、就业技能的欠缺和无法预知的就业前景等而感到无助、迷茫,整日忧心忡忡、焦虑万分。

2.因渴望经济独立而产生的急躁与浮躁情绪。高职贫困生承载着改变家庭经济窘境的高期望,经济独立是其长期以来一直追求的目标之一。他们在度过了就业焦虑期之后,往往会急于早日与用人单位签约,尤其是在规定的期限内未落实单位的贫困生,心理更为急躁。但匆匆签约之后,往往对用人单位的工资福利待遇更为看重,一旦发现没有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或者遇到待遇更优的岗位,要么不踏实工作,要么选择跳槽,功利性比较突出,表现较为浮躁。

3.因求职遭受挫折而产生的抑郁情绪。求职遭受挫折是高职生就业过程中时常会发生的事情,但对于高职贫困生来说,一旦此类事件发生,他们更易将当前的困难与长期以来所承受的学习生活压力结合起来,产生悲观情绪,会不断责怪自己能力不足,命运不好,感觉生活没有希望,心事重重,大有“看破红尘,心灰意冷,决计听天由命”之感。久而久之,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排解,就可能陷入抑郁状态,甚至导致神经衰弱。

(二)自我认知偏低

作为高职贫困生,他们会因学历层次不高,组织协调、人际交往、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等原因,在择业中过低地评价自己、缺乏自信,不敢参与竞争,不敢主动推销自己,也没有勇气去尝试和挑战高要求的职位,从而错失很多面试、上岗的机会。因自我认知偏低而导致的心理问题最常见的就是自卑、压抑和自我封闭。调查显示,有81.7%的贫困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1]。

(三)人际交往困难

高职贫困生的成长环境,往往造就了他们内向、封闭的性格,喜欢独来独往,不善于人际交往。人际交往困难不仅使高职贫困生在就业过程中缺少人脉,就业信息闭塞,而且在求职过程中往往表现为怯懦、冷漠、不合群,常带着强烈的戒备心理,在心灵深处设置屏障,有意无意地与他人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严重影响其就业。

(四)不良就业心态

1.因存在弱者情节而产生依赖心理。一部分高职贫困生总把自己摆在一个等待救助的弱者位置上,不主动参与竞争,缺乏择业的主动性,存在依赖心理。尤其是在遭受就业挫折时,更容易将就业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即使能正常就业,他们也习惯于以被呵护的角色出现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领导安排多少干多少,独立承担职业义务的能力不强。

2.因排斥基层就业而产生的盲从心理。高职贫困生自小在贫困家庭成长,拥有高工资、高待遇、高福利工作的愿望比普通大学生更强烈,从内心上排斥基层工作,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或基层单位承担艰苦的工作。在择业时往往不能客观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盲目地以众人的选择作为自己的标准,跟随大流挤向所谓的“热门”行业和城市,从而导致与合适的工作岗位失之交臂。

二、高职贫困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就业大环境加重了高职贫困生的就业心理负担

1.就业压力增大。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但经济增速却有所降低,无形中加大了高职贫困生的就业压力。尽管部分高职院校针对贫困学生开展“‘一对一’帮扶,提供至少‘一次个体咨询、一次技能培训、一次就业补贴’”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必须看到在当前就业压力增大、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的背景下,高职贫困生往往会因经济贫困导致精神贫困,产生职业发展和人生追求错位,个性特征不能胜任职业需要,职业素质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等现象,从而在职业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形成巨大反差[2]。

2.公平竞争的用人机制尚不健全。虽然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已成为毕业生求职就业的主要途径,但目前的就业市场也的确存在一些不公正现象。高职贫困生大多来自偏远的农村,既无关系又无后台。用人机制的不健全,易使社会资历尚浅、心理准备不足的高职贫困生就业心理失衡。

3.就业扶持政策操作性不强。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虽然陆续出台了一些贫困生就业帮扶政策,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贫困生就业帮扶体系,很多文件还只是原则性的,实际可操作性不强,政府鼓励和扶持困难大学生的力度不够,对于怎样解决就业歧视问题、大学生解约、用人单位过分要求等都没有具体的文件规定,难解高职贫困生后顾之忧。

(二)就业指导中思政教育的缺失致使高职贫困生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当前,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集中在收集就业信息、撰写简历、面试礼仪等就业技能和技巧等实用性择业指导方面。较少涉及职业观、职业道德、职业心理、职业生涯等方面的培养教育,就业工作者对高职贫困生精神层面的需求了解甚少,缺乏如何缓解就业压力、怎样适应社会等思想深层次问题的指导。而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长期侧重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很少涉及高职贫困生学习、生活、择业等方面的实际需求,针对性不强,内容空洞,难以真正触动贫困生的心灵,尤其是对贫困生求职就业中出现的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认识不充分、研究不深入,就业指导中思政教育的缺失致使高职贫困生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三)家庭支持力度不够使高职贫困生背负沉重的精神压力

高职贫困生家庭一方面对子女就业抱有较高的期望,父母的这份厚望,无形中给子女多了一份责任。另一方面,高职贫困生就业时能从家庭中获得的支持却很少,没有充裕的资金支付高昂的求职成本,没有丰富的社会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父母的厚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使高职贫困生背负沉重的精神压力。

(四)自身综合素质不高使高职贫困生难以摆脱心理怪圈

高职贫困生受家庭经济、教育水平和学习环境等因素限制,通常在外语应用、计算机、社交、实践创新、人文素养、职业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不够,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素养要求却越来越高。面对如此激烈的就业竞争,高职贫困生难免心里发怵,加之高职贫困生在学习生活就业过程中或多或少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使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难以摆脱心理怪圈。

三、高职贫困生就业心理问题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和社会应给高职贫困生就业提供良好的政策和环境

1.细化扶持政策,有效帮助高职贫困生就业。政府和社会是高职贫困生就业的重要推动者,地方政府应根据国家层面扶持政策,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细化的扶持政策,让更多的贫困生能享受到扶持政策带来的好处,如设立就业援助基金减轻高昂就业成本带本的经济负担;储备过渡性就业岗位,让高职贫困生求职失败时有一个缓冲平台,不至于惊慌失措;对录用贫困生的用人单位给予一定的激励政策;限制或取消不合理收费,出台更多减轻经济负担的优惠政策以降低求职成本;帮助和鼓励高职贫困生自主创业、到边远地区或下基层就业;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培训或指导等以解除高职贫困生的后顾之忧。

2.努力构建一个规范、公平的就业环境。一方面是要努力健全统一规范稳定的就业市场秩序,矫正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偏差,让各行各业都拥有职业尊严。尤其是要改善作为高职毕业生就业主渠道的民营中小企业的用工环境、工资待遇、社会保障,提高中小企业对高职贫困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是要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就业竞争环境,让用人单位不再戴着有色眼镜看待高职贫困生,让没有关系、没有背景、没有后台的高职贫困生也能在就业中脱颖而出。

(二)学校应加强对高职贫困生就业的指导与帮助

1.加强科学职业观的教育与引导。高职贫困生持有何种职业观直接影响其职业规划和择业行为,正确的职业观有利于其正确衡量自己的能力,参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职业,而错误的职业观则让其误入歧途,在职业生涯中苦苦挣扎,甚至在惨烈的择业竞争中屡战屡败,从而诱导就业心理问题的产生[3]。因此,学校应客观分析市场需求、专业特点和职业前景,引导高职贫困生从实际出发,把个人愿望与自身实力、用人单位要求、总体就业形势等相结合,明确择业方向;引导高职贫困生对自身优势和劣势进行客观评价,帮助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为踏入职场做好准备;利用多种途径宣传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引导贫困生适时调整就业心态,调整就业期望值,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再立业的思想;利用知名人士、成功校友等正面案例,尤其是要善于利用生活在自已身边的优秀贫困生典型开展朋辈激励,让贫困生们可以随时随地感受到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出色表现,潜移默化地接受其影响和引领,润物细无声地受到感染和疏导,从而帮助高职贫困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理想并为之不断进取。

2.加强就业心理辅导与咨询。高职院校应有针对性地对贫困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首先,学校应引导高职贫困生在就业前对自己的能力、素质和心理特点有正确的认知和客观的评价,既要认清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又要接纳自身的一些不足,实事求是地进行职业定位,确立与自身能力基本匹配的就业期望值,以更加积极自信、乐观开放的良好心态迎接就业。其次,学校应针对高职贫困生就业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开展教育,帮助贫困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端正的心态,理性看待自己在择业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第三,指导高职贫困生掌握一些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如自我鼓励、语言调节、注意力转移等,以便在遇到心理困惑时能及时宣泄、排解不良情绪,尽最大可能减少高职贫困生的就业前恐慌,择业、就业时焦虑和就业后不适等现象地发生[4]。第四,加强高职贫困生就业心理援助,就业服务部门要协同心理咨询部门做好贫困生的就业心理调查与分析,及时掌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要经常研究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个性化指导,为贫困生顺利就业提供特殊的帮助。

3.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不够自信,是高职贫困生产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而自信取决于实力。因此,高职院校首先要加强贫困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如学习能力、职业技能、人际沟通、组织领导能力、职业道德等的培养。其次,高职院校要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如加强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开展求职材料撰写、面试技巧、仿真笔试及能力测试等求职技巧培训;创造机会让贫困生利用闲暇时间尽早接触就业岗位,体验实际岗位营运环境;为贫困生构建创业平台,实现主动就业;主动为贫困生收集、提供人才需求信息,积极做好贫困生的推介工作;对就业困难的贫困生提供免费培训和一对一帮扶等;积极开展实习与就业跟踪调查,及时了解贫困生的实习与就业状态,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第三,学校应想方设法为高职贫困生就业减轻经济压力,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降低贫困生的求职成本,另一方面要建立贫困生就业救助制度,让在就业期间一时找不到工作的贫困生能够得到最低的生活保障或者将贫困生就业纳入社会保险,减少贫困生择业时的心理包袱。

(三)家长应给高职贫困生就业提供帮助与支持

1.引导与示范,帮助高职贫困生建立健康的就业心理。家庭是学生成长、生活的地方,父母则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家庭的引导和教育对于帮助贫困生建立健康的就业心理尤为重要。作为贫困生家长,平时就要有意识地通过引导与示范对子女进行职业引导,培养子女的职业选择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帮助子女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不能有意无意地给贫困生施加超出其能力范围的就业期望,为贫困生的就业心理健康埋下隐患。

2.鼓励与支持,帮助高职贫困生度过就业心理困难期。家庭是高职贫困生的重要精神支柱,家人的鼓励和支持是他们在面对复杂的就业形势,对抗巨大就业压力,甚至是抵御就业挫折时最后的港湾。在就业过程中,贫困生家长务必要经常与子女及学校进行沟通,了解子女的就业近况、掌握子女的工作与生活状况、关注子女的情绪变化、及时送达家人的关怀、鼓励和支持,让子女在与家长的情感互动中宣泄不良情绪,将消极的就业心理扼杀在萌芽状态。

(四)高职贫困生应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

1.发掘自身优势,提升就业信心。高职贫困生虽然存在因经济贫困而引发的自卑、冷漠、人际交往障碍等劣势,但也因为经济贫困,高职贫困生饱经生活磨砺,才使他们通常相对于非贫困生来说更具有自强不息、勤奋好学、刻苦努力、艰苦朴素等优良品质,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和处理事情能力。这是高职贫困生自有的独特就业优势,是其他学生无法比拟宝贵财富。因此,高职贫困生要善于利用自身就业的优势,提高就业自信心。

2.修炼自身素养,提升就业竞争力。信心提升的本质是自身素养的提升,高职贫困生要致力于提高自身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就业竞争能力。一方面要刻苦学习熟练掌握就业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具体的活动有效提升自已的组织协调、人际交往、语言表达、沟通交流、团队协作、创新实践等综合能力。同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相关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属于自己的特长。

3.扩大择业范围,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在当前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高职贫困生不应将找到一份稳定、高收入的体面工作作为改变自己、家庭乃至家族命运的唯一目标,人为缩小择业范围,错失就业机会。而应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准确定位,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立业观念,正视自我、努力拼搏。不要指望一次选择定终身,一劳永逸。要有高能低就的务实心态,脚踏实地,从基层干起,从最基础的工作干起,以平常心应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才能更好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1]张国蓉.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探析[J].教育探索,2010,(1):137-139.

[2]陈登科.高校贫困生职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20):90-91.

[3]徐惠红,沈枞枞.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5):80-81.

[4]王维新,柒文英.就业压力下高职贫困生心理障碍的形成及矫正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10):147-148.

猜你喜欢

贫困生职业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心理感受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