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学研究

2014-08-15王为华郑炎顺刘龙宇

河北职业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竞赛应用型学校

王为华,郑炎顺,刘龙宇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225)

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和广东省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荐广东省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5号),提出文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将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有机结合,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一所省属本科高校,立足广东,面向全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农、工学科为优势,农、工、理、经、管、文、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目标是经过五年或稍长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使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学校综合实力进入国内同类院校先进行列,并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在应用型人才模式改革的浪潮中,学校要积极推进各项教学改革,在不断探索实践中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基于学校地方多科性院校的属性和特色建设的需要,确立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了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我校对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基础化学和信息技术基础等公共课和基础课,实行分级教学管理,积极倡导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实施宽口径专业培养和大类招生等方法。

优化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条主线、三个层次、课内课外结合、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切实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适应就业岗位的能力。逐步改变原有学科类型的课程观念,设计真正能反映一线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课程体系。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为载体,探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配套改革。积极开拓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行“交换生”、“暑期访学”、“海外实习”等计划,扩大中外合作办学受益面等,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本科生担任教师或研究生科研助手,早进课题组、早进实验室和早进工作团队等,待条件成熟时开设“仲恺班”、“香凝班”等创新班,为优秀学生提供潜能发展的平台。课程设置方面大大减少了理论学时,增加了实践教学占总学时学分的比例;鼓励根据各种协同创新和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来构建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如:“产学研用”、“大类培养”、“3+1”、“卓越工程师培养”、“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将课内外、校内外、海内外相结合的各类育人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取得的学分互认,形成完整而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全方位育人。

2.教学研究与模式改革

学校坚持以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近年来,围绕“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研究、工程教育模式改革与创新、优秀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特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优化研究、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两校区管理模式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研究”等研究范围,学校共立项资助校级教研教改课题近300项,2013年就有50项。同时,为切实推进项目建设,总结和推广项目成果,近三年来,学校组织结题验收125项,终止研究38项。2013年,教师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教研论文85篇。

在深入推动教学改革的同时,学校积极培育教学成果。2012~2013年,学校原17个院(系、部)共申报47项校级教学成果,其中有关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14项,实验实践教学改革15项,专业、课程、教材研究16项。经过校内外专家三轮评审,共评选出校级特等奖6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15项。

3.学生科技竞赛的开展

学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创造性活动和学科技能竞赛项目,给予政策指导,鼓励师生参与各类创新和科技竞赛活动,出台了《学生参加学科、科技竞赛管理与奖励办法》,在政策上、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激发了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的热情,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制定了《本科生创新学分实施细则》,要求学生毕业须拿到6个创新实践学分,从制度上规定,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科技竞赛,逐步推进学科技能竞赛改革,将学科竞赛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大力支持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电子专业人才大赛等数十项全国性比赛。2013年,我校学子在第四届全国高校电子信息创新作品大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与科技竞赛中获全国三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全国赛二等奖1项,获广东省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2013年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全国赛获奖2项,省赛区获奖18项。近五年来,我校学生累计参加各级别学科技能竞赛约20000多人次,累计获奖人数约6000多人次,学科技能竞赛取得了初步成效。

4.实践基地建设与联盟

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场所,是学生直接了解社会和企业的桥梁,在学生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学校历来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并按照校内结合,统一规划,资源共享原则成立了实验教学中心,构建现代化的网络信息平台,积极开展产学研结合,与企业加强联系。目前全校共有校外教学实习基地147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4个,学校级54个,学院级88个,其中10个为2013年新增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分布于全省各地,较为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基地类型与种类涵盖了全校所有专业,能较好满足各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需要。2012~2013年度,学生各专业累计参加各类实习人数32000多人次。

2013年我校工业设计专业积极推行“设计作坊式”的模式,把企业项目引入课堂,帮助企业进行实际项目的设计,如手机设计、皮具设计、空气净化机设计和氧气透气仪等设备的设计。在项目设计过程中,校内校外相结合组成设计指导团队,学生实战操作,积极性高涨,9位同学的17个设计方案被企业选做样版。2013年该专业被学校列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建设点。

5.毕业论文与设计

学校按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规定》,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院系按5%比例推荐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通过评审的校级毕业论文将收录图书馆,供学生参阅。2013年我校共评选出优秀毕业论文(设计)100篇。学校鼓励毕业设计(论文)真题真做,选题来源于生产实习或教师科研项目,在调查的毕业论文2852篇中,706篇选题来自教学科研、生产实践和实验室建设,占24.8%。自选题目2146篇,占75.2%。其中高级职称指导教师指导1568篇,占55%;中级职称指导教师指导1201篇,占42%。学生通过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可以学到工作的计划性、实施的科学性、项目的合理性和目标的明确性,在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过程中,提高了文字撰写和查阅文献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6.学生创新创业训练

2010年广东省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属首批实施院校之一。201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在全国范围内铺展开来,学校也属实施院校之一。学校历来重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通过参与创新实验项目,提升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激发了更多的学生主动开展科学研究,积极探索科学奥秘,并取得一批实验成果。根据目前结题材料提供的数据统计,仅2013度学生就公开发表论文34篇,取得授权专利5项,完成实物作品23项,参与学科竞赛获奖1项,并完成数篇研究报告、理论资料编辑与视频制作等。此外,学校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基金、学生创业基金、学生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学生很多后期的论文、专利、作品和各类奖项均以原有的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为基础,一步步累积经验,取得的成果。

二、克服发展瓶颈,完善管理制度,营造科学性、多样化实践教学环境

1.更新观念,促进全校上下齐参与

强化实践教学是全面推进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在全面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要充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把握方向,积极整合现有资源,构建资源共享的学科专业群,专业教学平台。建立一批集实习、实训、就业、合作研发、师资培训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践教学基地。加大宣传,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促进学校上下齐参与,建立各种有利于学生提高应用实践能力的平台。

2.机制激励,持续有序发展

学校进一步完善工作考核评价制度,是全面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手段。在制定本科教学工作考核办法时,涵盖教学运行管理、教学改革与建设、人才培养效果等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建立激励机制,促进院系积极开展,争先创优,评分指标中加大了实践教学环节考核分值,在35分的人才效果培养分值中,学生实践分值达16分,占45.7%。可见在院系部本科绩效考核体系中,实践教学环节所占的分值是较大的。完善的绩效指标考核制度,促进院系加强教学管理,量化了工作指标,增强了内部教学动力和活力。

3.措施有力,推动学生自主参与

学校加大投资力度,成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小组,切实加强体制改革,实现管理重心下移,推动二级教学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院系,对师生均给予奖励。这极大地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中意愿较高,教师也勤于指导,部分学生主动要求加入各种创新团队。通过调查发现,98%的学生认为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对学习理知识是有帮助的;67.3%的学生认为参与到实践教学环节是非常有必要的,增加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但仍有19.4%的学生对参与实践活动后,对自己的后续发展及目标不太明确。

4.政策配套,培养专业实践教师队伍

良好的实践教学师资水平是开展实践教学环节的前提之一,学校积极开展“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培养力度和政策支持。积极推动青年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合作研发,到企业锻炼、校企合作等形式,加大锻炼力度,培养具有较强实践教学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并建立相对灵活的用人机制,聘请行业、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高层次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学校在职称评审、科研和教研项目申报、千百十人才培养等方面,对积极参加校内外创新性学科科技竞赛、指导优秀毕业论文、指导学生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且对获奖的教师给予政策优惠。为了加强教师教学水平和指导的实践能力,更好地促进实践教学改革,我校制订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制定学校“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强师工程”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各种教改教研、教育月活动,组织开展“师德标兵”评选等,多渠道、多形式树立优秀的教师典范。

5.改革创新,营造多样化的实践教学环境

营造多样化的实践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教学平台,利用各种示范中心、示范实验室和校园网等资源,构建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环境,切实让学生学到知识,提升能力。组建各种创新团队、设计团队和工作团队等,实施导师制,加强研究生带本科生的学长式教学方式,选拔一批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强的研究生或高年级学生,协助教师进行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的辅导,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顶岗实习等“准就业”的实习方式,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尽早进入工作状态。在实习过程中,制定相应的实习管理制度、实习措施和实习考核等,让学生熟悉社会环境,敢于面对挑战。通过各种方式的实践训练,抓住一切可锻炼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总的说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深度和系统性,在改革的过程中必定存在困难,但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我们必须迎难而上。各高校应抓住时机,把握方向,积极探索,实现真正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真正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有用、可用的人才。

[1]伍一.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建设的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6,(1).

[2]王业社,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内课外结合,产学研联盟”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8).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竞赛应用型学校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我看竞赛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创新思维竞赛(3)
学校推介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