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潍坊民间艺术的经济价值研究

2014-08-15

潍坊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杨家埠民艺年画

鲁 梅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潍坊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是宝贵的精神和物质遗产,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功能和价值,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的是,民间艺术具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属性,尤其在当今市场化、商业化的消费型社会中,民间艺术的商品属性得到极大释放,从当代民间艺术的生态环境看,不具备商品属性或商业价值低的民间艺术品类往往传承困难、大多处于濒危或失传状态,经济属性强、商业价值高的民间艺术,虽经社会历史流变,依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经济价值成为民间艺术重要的现实价值,对经济价值的正视和合理开发利用,成为民间艺术能否自我延续、自我传承、自我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动力。

一、潍坊民间艺术经济功能的初现与发展

在民间艺术的演变发展过程中,社会上对于民间艺术经济价值的认识,普遍经历了从模糊到清晰,从原始的简单开发到全方位立体开发的过程。

长久以来,市场规律和经济成分对于一部分民间艺术而言,一直是影响其发展兴衰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像木板年画、扑灰年画、风筝、泥塑、核雕等民间艺术形式,生来均具有强烈的商品属性,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较大。如杨家埠木板年画自产生之日起,就具有显著的商品属性,年画艺人自明代生产初期便意识到市场经济对其手艺的影响,大多既能绘制创作,又能主动参与经营,为其今后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市场基础。自明清以来,做为民间年画创作、生产、销售的集散地,杨家埠曾经有过“画店百家,年画千种,画版上万”的历史盛况,成为全国著名的三大年画产地之一,绘制及经营年画成为杨家埠一带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年画的内容、生产、规模,也随着市场的需求而不断变化和更新。杨家埠一带年画经济的繁盛,又间接带动了其姊妹艺术——风筝的繁荣和发展。另一方面,像剪纸、刺绣、布玩具等民间艺术形式,原是农村妇女自娱自乐、寄托美好愿望和人生理想的形式载体,最初并不具有商品属性和经济价值,也不在市场流通,但因其蕴含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后来逐渐被社会认知和追捧,其经济价值也得以显现。

直至上世纪解放初期,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成立,成为潍坊第一个集研究、创作、生产民间艺术品的专业机构,汇集了年画、风筝、红木嵌银、仿古铜等领域的著名的民间艺人在此学习和工作,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掘保护了潍坊民间艺术的传承,推动民间艺术走向更为宽泛的商业市场。在工艺美术研究所的组织带动下,从解放初期到改革开放前的近30 年中,年画、风筝、布玩具、红木嵌银、花边大套等民间艺术产品一度成为潍坊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在潍坊的传统经济活动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方便快捷的工业产品、外来文化的侵蚀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等,使民间艺术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民间艺术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当时潍坊的民间艺术创作和经营,大多仍以自产自销的家庭作坊式小农经济形式存在,市场局限性很大,这种相对单一闭塞的生产经营模式很难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一但市场发生变化,便无所适从,这是民间艺术自身经济运作形式单一的结果,也是近代很多民间艺术走向衰落的客观原因。衰则变,变则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与全国大部分传统民间艺术发展受困甚至濒临灭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潍坊市对民间艺术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在保护、发掘民间艺术的基础上,通过现代经济手段和市场运作,利用资源优势打造文化品牌,扶助民间艺人,发展文化产业,使民间艺术走上文化创新、经济发展之路。现代经济手段的运用,使民间艺人摆脱了家庭小作坊的生产窘境,社会对民间文化认知的回归,让民间艺人找到了创作生产的热情和动力,艺人开始走出家门,走南闯北参加各种经贸展会和文化交流活动,增长了见识,获得了可观的收入,许多民间艺人成为当地的经济强户、富户,甚至带动了村镇经济的发展,民间艺术的经济价值得到极大的释放和提高,也使许多已近濒危的民间艺术焕发出勃勃生机。

二、潍坊民间艺术对地方文化、经济的带动和发展

1984 年,潍坊市发掘利用民间艺术的资源优势,成功举办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自此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使民间艺术成为潍坊对外文化宣传和经济交流的主角,经过30 年的努力,潍坊民间艺术在传承地方优秀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城乡就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民间艺术经济价值的有效利用,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由此创造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日益显现。

通过举办“潍坊国际风筝会”,潍坊市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小城市发展成为驰名中外的世界风筝都,风筝成为潍坊的城市名片。至2013 年,已成功举办30 届,先后引进外资千余家,有利地带动了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商业的全面发展,促进了区域内外、省内外和国内外的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使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地区变成一个走向世界、全方位搞活、开放的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明星城市,潍坊的文化产业也蓬勃兴起。如今,“潍坊国际风筝会”已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民间艺术组织;2008 年,在全省首批授予并公布的十个产业基地中,潍坊的风筝、木版年画、工艺雕塑占据三席。民间艺术事业的不断腾飞,使潍坊市的知名度不断提高。辖区内的寒亭区、高密市被文化部授予“民间艺术之乡”称号,杨家埠年画被国家列为中国民族民间保护工程全国试点项目,杨家埠还被评为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自2008 年起,潍坊市又在风筝会期间,增办“文化艺术博览会”,在宣传本地文化艺术的同时,吸纳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艺术作品和产品,为民间艺术的交流发展提供了更宽广的平台,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塑造以民艺、民俗为主题的特色旅游业,开发民艺旅游纪念品。目前,我国旅游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进入21 世纪以来,中国已逐步成为世界旅游强国,旅游产业成为许多地方的支柱产业。潍坊市利用民间艺术资源优势,在自然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充分挖掘当地的民俗、民艺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旅游活动。独辟蹊径开发“千里民俗旅游线”,形成以民俗、民艺为主体的新兴特色文化旅游产业,重点打造形成了“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青云山民俗风情园”、“风筝博物馆”“十笏园博物馆”等以民艺和民俗为主题的旅游景点。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在年画、风筝的民艺基础上,通过不断地改建扩建丰富展陈内容,使民俗旅游的魅力与日俱增。与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不同,潍坊的民艺、民俗旅游强化参与性和体验性,在这里,旅游者不仅欣赏当地的人文风光,还能体验到极具地方文化特征的民俗风情,旅游园区形式多样的民间艺术展演活动,让游客参与其中,切身体会乡土文化的质朴,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激发对民间艺术的感情和文化认同,民艺民俗旅游对中外游客的吸引力不断提高。目前,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已被授予“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全国56 个最具民族风情旅游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荣誉称号,近几年,杨家埠每年接待中外游客50 多万人次,门票收入2000 多万元。通过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改变了潍坊市相对薄弱的旅游环境,充实了游览内容,增加了旅游收入,更增强了潍坊市的文化氛围。

开发与民间艺术有关的手工文化产品,既能保留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延续性,又能有效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丰富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满足人们旅游、休闲、购物的消费需求。经过三十多年的创新发展,潍坊风筝、木版年画、红木嵌银、核雕、剪纸、布玩具、泥玩具等均成为潍坊独具特色的文化礼品和旅游纪念品,占据着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仅杨家埠一带,就有近百家以经营民艺纪念品为主的专卖店,很多店铺实行“前店后厂”式经营,年销售额从几十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随着特色文化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潍坊及其县市区形成了许多民间艺术文化市场,比较著名的如“高密小康河文化市场”,就以经营当地的扑灰年画、泥塑、剪纸等民间艺术品为主,潍坊城区十笏园博物馆周边也是远近闻名的民艺纪念品、民艺礼品专卖区,这些专卖区经过不断的环境打造和完善,逐渐形成现今以休闲、娱乐、购物、文化交流为一体的旅游场所。

随着国家对民族文化的重视,民间艺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当民间艺术的经济价值被社会逐渐认识后,从事民间艺术的群体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有越来越多的人,包括城里人、农民甚至艺术家开始从事民间艺术品及相关产品的创新、创作和生产,并形成了以乡村为主、城乡结合的发展模式。潍坊有许多以特色民间艺术为主导经济的专业村、户,像寒亭杨家埠一带,仅从事风筝、年画制作销售的经营业户就达到240 多家,从业人员2000 多人,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与世界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他如寒亭东堤村的布玩具、高密聂家庄泥塑、姜庄的扑灰年画、李家营的纸花绢花、青州府的花边大套、五里镇观音沟石雕、昌邑大窑和寿光柴庄的土陶等,均形成较为集中的生产规模,成为远近闻名的民艺生产专业村。统计数据显示,城镇有规模以上以民艺为主的工艺美术企业90 多个,直接从业人员约2 万人以上,年销售收入30 多亿元,带动农村加工队伍10 多万人,年投放农村加工费10 亿元以上。民间艺术产业的发展、民间艺术市场的形成,使许多民间艺人和相关从业人员摆脱贫困走向了发家致富的道路,也使他们有条件进一步研究、探索民间艺术的真正文化内涵,安心做好民间艺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三、现代经济手段和市场运作对民间艺术创新发展的影响

潍坊民间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长久以来,学界对于民间艺术保护存在一个普遍的误区,即太过于重视其文化性、艺术性、教育性甚至娱乐性,对于其经济属性往往会避而不谈,认为经济性的过度开发会破坏其审美趣味和艺术价值,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许多民间艺术正是因为缺乏经济性或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而逐渐消亡或濒危。民间艺术的发展进步同社会经济的发展一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确认识民间艺术的经济价值,处理好民间艺术经济性和艺术性的关系,改变以往僵化的保护模式,对于民间艺术的保护发展不能纸上谈兵,更不能脱离社会现实生保死保,抢救保护民间艺术的最终目的是要赋予当代民间艺术自身能够健康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事实证明,优秀的民间艺术往往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在市场经济下,正是民间艺术所具有的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重新激发了民间艺术的社会活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民间艺术的研究开发中来。现代经济手段和市场运作,给予民间艺术史无前例的挑战和发展机遇,也对民间艺术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保留艺术特色的前提下,通过材料、工艺、适用空间等方面的创新改良、使民间艺术与当代审美有机融合。现在,年画、风筝、剪纸等正以不同形式进入城市家庭、楼堂馆所,以独特的文化特色、浓郁的乡情装点着人们的生活空间;仿古铜、核雕、红木嵌银等成为城市收藏新贵,进一步提升了民间艺术的发展空间和经济价值。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潍坊民间艺术对地方经济的促进和影响是全面而广泛的。潍坊城市知名度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民间艺术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民间艺术产业的发展,又从一定程度上反哺了民间艺术。因此,民间艺术经济价值的开发利用,既是文化课题,又是经济课题。

纵观当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各种民间艺术的生存态势,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仍然起着主导作用。民间艺术传承保护与其经济价值的开发利用像一把双刃剑,单纯强调任何一方都是片面和短浅的,须同样重视,才能真正改善民间艺术的生存环境。既要加强政府、社会、从业人员、研究机构等层面的宣传引导,又要加大民间艺术在文化产业中的比重,改变目前民间艺术开发低端、零散、附加值相对较低等现状。在传承中创新,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是促使民间艺术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1]王振民.潍坊文化三百年[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2]曹桂先.发挥协会职能 创新工作思路推动 全市工艺美术实现产业化大发展[J].潍坊人文自然遗产,2009,(1).

猜你喜欢

杨家埠民艺年画
2012-2022年杨家埠木版年画文献综述
牛年画牛
年画
浅析杨家埠年画的品牌设计及应用研究
柳宗悦民艺思想中的“数理”观
缸鱼年画之旅
略论柳宗悦“民艺”理论及思想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杨家埠:刻版坐案子,捎带扎鹞子
民艺记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