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铜川市农业灌溉现状及对策

2014-08-15邱延丽

陕西水利 2014年6期
关键词:铜川市灌溉面积灌溉工程

邱延丽

(铜川市水务局 陕西 铜川 727000)

1 概况

铜川市位于陕西省中部,地处关中平原向陕北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全市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川、塬、梁、沟、谷均有分布,总土地面积3882km2,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雨量偏少但集中,夏、秋季易涝,冬、春季易旱,灾害频繁,地区差异明显。多年平均降雨量555mm~709mm,多年平均气温 8℃~12.3℃,年蒸发量837.1mm~1117.9mm,干旱指数为1.71。

境内主要河流有漆河、沮河、五里镇河、雷原河及白水河等11条河流。全市水资源总量2.295亿m3,主要由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288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0.929亿m3,可开采量为0.59亿m3,地表水和地下水重复量0.922亿m3,人均水资源量276m3,是全省人均的四分之一,耕地亩均水资源量218m3,是全省耕地亩均的八分之一,属典型的资源型和工程性缺水地区,水资源短缺越来越成为全市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2 灌区农业发展及灌溉工程现状

2.1 灌溉区发展现状

铜川市总人口84.12万,其中农业人口43.66万人,是个典型的农业市,耕地面积133.67万亩,其中播种面积为120.59万亩;新增灌溉面积31.19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20.7万t,水果总产量47.13万t,其中苹果44.8 万 t。

铜川市的灌溉工程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初期先后修建了一些灌溉工程,因灌区规模小且分布较为零散,受灌面积较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建成了一批自流引水及抽水灌溉工程,大大增加了灌溉面积,并基本形成了铜川市农业灌区的雏形。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提倡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节水项目,铜川市也建成了以管灌、微灌等形式为主的节水灌溉工程,目前形成了各类节水工程措施兼有的综合节水工程格局,农业灌溉、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2.2 灌溉工程现状

截至2013年底,铜川市共发展灌溉面积31.19万亩(不含省管大型灌区),占总耕地面积的23.3%,其中有效灌溉面积26.21万亩;林草等其他灌溉面积4.97万亩。发展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为27.27万亩,其中:喷灌面积0.8万亩,微灌面积5.72万亩,低压管灌面积13.5万亩。农业灌溉用水2866万m3,占总用水量的32%。已建有大型灌区1处(省管),中型灌区3处,小型灌区764处。经过统计分析,已建各类水利工程在偏干旱(枯)年份(P=75%)可供水量为1.53亿m3,其中地表水可供水量为1.12亿m3,地下水可供水量为0.41亿m3。大型灌区桃曲坡水库灌区属省直管灌区,本次不予分析。

中型灌区为高尔塬、福地、西塬灌区,共有设施灌溉面积6.2万亩,其中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8万亩,共建干渠32.8km,衬砌渠长5.64km,完好率17%,各建筑物171座;抽水站1座,滚水坝1座、渗水井1座。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764处,其中小型水库29座、引水工程102处,抽水站220处,机电井340眼,总灌溉面积24.9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为22.41万亩。

3 灌溉工程存在问题

3.1 农民灌溉意识不足

长期以来,铜川市大部分地区的群众都是靠天吃饭,灌溉效益意识不到位,接受灌溉的态度不积极,而节水灌溉成本高、费用大,农民更加难以接受,大大影响了灌溉工程的快速发展。

3.2 现有设施标准低

铜川市现有中型灌区3处,其中2处均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小型农田水利工程73%建于七、八十年代,工程建设标准低,工程破损和老化失修严重,大部分设施不能很好地发挥功能。自流灌区老化损坏更为严重,渠道衬砌率低。田间工程基本不配套,配水无控制、量水无设施,渠系建筑物不完善。同时,工程总量不足,规模偏小,导致水资源利用不足,水利设施整体功能下降,灌溉保证率低,每到旱季,农业用水矛盾十分突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影响农业生产发展。

3.3 节水灌溉技术水平低

目前,铜川市采用的节水灌溉措施,多数都是通过减少输水过程中的跑漏损失来提高用水效率,从而达到节水的目的;还停留在传统灌溉模式下,未建立起高效节水的自动化节水灌溉模式。灌区缺乏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措施,没有很好地将土壤墒情监测、作物需水规律、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土壤肥力及土质、气候条件等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需配水自动控制,从而更好的实现节约用水。

3.4 工程资金严重缺乏

铜川市农业灌溉工程主要是国家投资,投资渠道单一。由于全市财政有限,区县级配套及自筹资金难度加大,项目资金缺口大,而节水效益很难直接体现为经济效益,投资者从节水中收到的效益很难保证,不利于筹资融资,使灌溉工程很难达到预期的节水效果和增产效果。

3.5 工程管理体制不完善

部分地方水管体制改革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创新的经营模式,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运营体制不完善等,导致工程在运行过程中不能正常的发挥效益,工程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养护,效益日益减退。

4 农业灌溉发展对策措施

4.1 加强宣传,提高农民节水灌溉意识

加大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力度,使农民了解实施节水灌溉工程带来的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开展素质教育培训,转变农民的思想认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激发农民实施节水灌溉工程的主观能动性,使农民充分认识灌溉工程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性。

4.2 因地制宜,科学发展节水灌溉事业

对现有可利用灌区进行灌区续建配套与技术改造,加大节水技术改造,恢复病老失修灌溉工程的使用功能。同时,应根据铜川市的水资源情况,地形地貌状况,科学规划,合理布置,因地制宜地建设灌溉工程,塬区农田集中地区可采用机井和集雨水相结合的灌溉方式,山区采用抽水、自引的灌溉方式,合理有效利用水资源,实现农业灌溉节水化。

4.3 推广节水技术,加大节水技术创新

加快农业节水科技创新的推广力度,对节水灌溉新材料、新设备及新技术等开展研究,探索出一套更适合铜川市的节水灌溉新技术,推动全市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

4.4 多方筹资,建立稳定的投资保障机制

农业灌溉是一项公益性项目,需要的资金量大,应采用政府投入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①积极争取国家、省水利建设项目,充分利用资金项目;②切实增加政府投入,要构筑起政府主导的新格局,更多地通过财政投入体现对节水灌溉的支持;③要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和引导个人、企业等各类经济主体投资节水灌溉。

4.5 创新机制,加大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改革

创新管理体制是节水灌溉工程实现良性运行的保障措施,要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管理体制的束缚,按“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节水灌溉的积极性。总结推广多种形式的农民用水协会等群众自主管理模式,促进节水灌溉工程良性运行和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实行计划用水、科学用水、有偿用水管理机制,逐步完善灌溉工程法律体系,保障灌溉工程良性发展。

5 结论

文章在研究铜川市农业灌溉发展和工程设施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农业灌溉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可操作性的对策,为铜川市农业灌溉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陕西水利

猜你喜欢

铜川市灌溉面积灌溉工程
论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要点
灵渠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历程
居民的烦心事谁来管?——铜川市王益区“红色物业”强“回应”
新时期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研究
中国再添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狮 舞
2016年河南省已建成灌溉面积和新增耕地灌溉面积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节水灌溉面积
陕西省铜川市环力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灌溉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