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洛南县胡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配置及效益
2014-08-15曹雪玲
曹雪玲
(洛南县水土保持工作站 陕西 洛南 726100)
1 流域概况
洛南县胡河小流域属长江水系丹江一级支流板桥河源头,地处洛南县城西南部的蟒岭南坡,涉及四皓、谢湾两个镇,9个行政村,人口8600人,总土地面积61.30km2。流域年平均气温为11.1℃,无霜期为205天,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06.9mm,多年平均径流深259.4mm。境内河沟纵横,地形特征各异,以中低山地貌为主,有少量河谷丘陵地貌,相对高差为200m~300m,森林覆盖率52.9%。土壤以粗骨性棕壤和黄棕壤为主,土层厚度在30m~80cm之间,土壤结构松散,抗冲刷能力较差,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区内共有水土流失面积42.76km2,占总面积的69.76%,其中I级水土流失面积为1765.4hm2、II级以上水土流失面积2510.6hm2,占流失面积的58.71%。土壤侵蚀模数2540t/km2·a,属中度侵蚀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45元。
胡河小流域属陕西省“丹治”工程二期治理项目,也是洛南县第一批实施的“丹治”小流域治理工程。2012年~2013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76km2,其中综合治理面积20.77km2(坡改粮梯 144.0hm2,排灌沟渠6.0km、蓄水池35口、沉沙池35座、田间道路13km、谷坊39座、疏溪固堤3km;坡耕地造生态林150.4hm2,坡耕地造经济林245.4hm2,荒山造生态林 1477.6hm2,等高植物篱40km,防护面积60hm2);生态修复面积21.99km2(落实封育管护人员6名,疏林补植118.71万株,封禁标牌5块,网围栏14km,省柴灶360个,沼气池110座),工程总投资1806.65万元。
2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配置
2.1 措施配置原则
2.1.1 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调整的原则
按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在明确生产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土地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地类,布置相应的措施。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发展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推动经济林果基地建设。
2.1.2 综合治理、注重效益的原则
以小流域为单元,按照山、水、田、林、路综合配套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布设基本农田、造林、水保工程、道路等措施,力求把生物、工程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各种治理措施科学配套,形成有机的综合防治体系,以达到充分发挥各项治理措施的目的。
2.1.3 综合治理与产业开发有机结合的原则
在追求生态效益的同时,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以经济开发促进流域治理,切实做到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大力培育乡村主导产业,突出几个高效示范村。如步沟村的樱桃示范园,姚沟、西河村的核桃建园,韩村的中药材、烤烟等。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为农民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2.2 综合治理措施的配置
根据胡河流域两类不同地貌的特点,在措施配置上侧重点各有不同,河谷丘陵区以坡耕地治理、荒山造林为主,中低山植被较好的地方以生态修复、疏溪固堤为主。治沟治坡紧密结合,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紧密结合,自然修复与人工修复紧密结合,因害设防,层层拦蓄,以提高综合治理效益。
2.2.1 工程措施
坡改梯工程主要布设在坡度小于15°的土层厚、光照好、石料来源方便的坡耕地上,地块间布设顺山坡地形,大弯就势,小弯取直,以便于耕作,并配套修建田间道路、蓄水池、截排水沟渠。针对胡河小流域降雨量大且集中,土壤结构松散、遇雨田坎易跨塌的特点,依照就地取材的原则,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灵活采用石坎和复式田坎、土坎、木桩固坎等多种形式。不修筑地边埂,田面保持纵向1/200,横向1/100的比降,以确保排水畅通。为了提高田坎稳定性,田坎外坡修成75°,石坎顶宽0,4m,采用M10水泥砂浆压顶,基础埋深0.4m,双排错缝砌筑。梯地间不能全部拦蓄暴雨径流的地方及生产道路旁布置排水渠,与蓄水池相连;在山丘上部有地表径流进入梯地处,布置截水沟,以拦截坡面径流,保证梯地安全。蓄水池主要布置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坡改梯地和经济林地内,以满足农作物育苗移栽和果树用水的需要。根据当地耕地的分布位置、相对高差和水源条件,蓄水池尽量布置在路边或沟底,每个蓄水池辐射的耕地面积为10亩。沉沙池布设在蓄水池进水口上游附近或紧靠蓄水池,排水沟或排水渠排出水量先进入沉沙池,泥沙沉淀后,将清水排入蓄水池内。生产道路以方便群众耕作为前提布设,尽量与地坎结合,宽度以满足生产需要为原则,一般为3m,长度根据群众需求和实际确定,路面用砂砾土或石渣土铺设后碾压密实,以保持透水性。谷坊主要修建在沟底比降较大(5%~10%)、沟底下切剧烈发展的沟段,采用干砌石砌筑。在村庄、大面积良田所在区河段以及对耕地威胁较大,易造成水土流失的河沟采取修建拦沙坝、疏溪固堤措施,布设时尽量与道路相结合,充分留足水路,以防止河床下切,保护村庄、农田安全,最大限度发挥各类工程措施效益。
2.2.2 生物措施配置
造林的主要目的是减少、阻拦及吸收地表径流,使土壤免受各种侵蚀,同时兼顾经济效益。胡河小流域的造林设计在对胡河流域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洛南县多年来的造林经验,以立地条件类型划分为依据,充分考虑了各立地条件类型的差异性和现有栽培水平。经济林主要布置在10°~15°土壤质地较好的宜林坡耕地内;对大于15°的坡耕地以及荒山荒坡营造生态林;对25°以下的暂时不能兴建基本农田的又不宜退耕的坡耕地,布设等高植物篱,植物篱间距保持10m。在工程实施中,根据适地适树原则,按照当地自然地理条件,生态林以油松、刺槐、侧柏为主,经济林以栽植核桃、板栗、樱桃为主。生产道路两旁栽植塔柏、樱花等绿化苗木。植物篱、田坎栽植黄花菜、金银花等,既能保护田坎,又具有经济价值,实现相互促进,高效稳定的人工生态系统。
2.2.3 生态修复措施配置
胡河流域中低山面积44.4km2,占流域总面积的72.4%,此区间植被相对较好,以较少投入,扩大森林面积、增加植被覆盖率,对现有植被稀少的疏、幼林地采取人工修复措施进行封禁、补植、抚育,对植被相对较好的疏、幼林地采取封禁,恢复大自然的自我修复功能。在封禁区域内的主要道口和卡口设立标牌,注明封禁范围和相关制度,以及处罚措施,在封禁区域内的河沟边、山角、路旁等能够上山的地方设置网围栏,禁止上山砍柴和伐木,有条件地限制牲畜上山和人类活动,达到封禁治理效果。在流域内大力推广实施节柴灶和沼气池,节能减耗,有效防止人为破坏,使自然植被尽快恢复。
3 工程效益
3.1 生态效益
通过坡面和沟道工程的综合配套,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综合治理防治体系,使流域内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坡改梯、水保林、经济林、等高植物篱、生态修复措施、小水工程保存率分别按 95%、90%、95%、90%、90%、100%计算,流域内各项措施年可减少土壤侵蚀量9.04万t,年可拦蓄径流95.12万m3,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2540t/km2·a降低到1065t/km2·a。新增林地面积 1873.4hm2,森林覆盖率从52.9%提高到79.5%。不仅使输入河道的泥沙明显减少,还能有效调节径流,削减洪峰流量,减轻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对丹江口水库水质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同时可减少地表蒸发,提高土壤入渗率,涵养水源,防止土地沙化,提高了土地的生产力和持续增产能力,使项目区生态环境趋向良性循环。
3.2 社会效益
通过综合治理,使流域内土地利用结构、产业结构得到合理调整,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治理后项目区内农林用地比例由治理前的1∶3.2调整为1∶7.6,农耕地虽减少了38%,但基本农田却增加了32.6%,荒山荒坡减少了90%,人均基本农田由治理前的0.05hm2增加到0.07hm2,人均经济林由治理前的0.009hm2增加到0.04 hm2,坡耕地与基本农田的比例由治理前的1∶2.9调整为1∶9.8,土地利用结构日趋合理。土地利用率由原来的71.1%提高到95.2%,粮食亩产由原来的351kg提高到401kg,农民人均产粮由治理前的399kg增加到410kg,有效地缓解了人地矛盾,促进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在流域治理的带动下,优势主导产业,如优质烤烟、良种核桃基地、优质樱桃园、中药材种植比例不断增大,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据调查,流域内主导产业年可增加产值860多万元,人均年新增产值1000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由治理前的2345元提高到3111元,有力地辐射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
3.3 经济效益
根据《水土保持工程综合效益计算办法》,按各项措施有效面积计算直接经济效益。坡改梯每公顷粮食增产750kg/a,烤烟增产 225kg/a,粮食 1.8元 /kg,烤烟22元/kg,新修的144 hm2坡改梯,烤烟面积占68 hm2,粮食作物面积76 hm2,按95%保存率计算,年新增产值41.72万元;核桃年平均单产1500kg/hm2,单价16元/kg,樱桃年平均单产4500kg/hm2,单价25元/kg,流域内栽植经济林核桃212 hm2,樱桃33 hm2,按95%保存率计算,年新增产值836.05万元;生态林按年新增产值1200元/hm2,保存率90%计算,年可新增产值175.8万元;生态修复按年新增产值225元/hm2,保存率90%计算,年可新增产值44.52万元。经计算,以上各项措施累计年直接经济效益达1098.09万元。随着治理措施的逐步完善和效益的充分发挥,流域治理的经济效益将更加明显。
4 结语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公益事业,其治理效益具有开放性,特别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除技术措施外,其他措施也不能偏废,此外还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积极主动做好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工作,主动争各级领导对小流域治理工作的重视,创造多方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其次,建立一支敢于执法、善于执法的监督执法队伍,确保在小流域治理项目区内,不出现陡坡开荒等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最后要加大水土保持宣传力度,避免走“边治理、边破坏;先破坏、后治理;先发展、后保护”弯路,最终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目标。陕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