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炭疽病发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2014-08-15李秀芹韩文成赵学宁
李秀芹 韩文成 赵学宁
(1 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农技站 271612;2 肥城市农业局)
黄瓜炭疽病是黄瓜生产中常发性病害。植株染病后,病菌可危害叶片、茎和果实,病叶上有淡褐色圆形病斑,严重时叶片干枯;茎蔓上有黄褐色凹陷椭圆形病斑。该病发生后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质,给农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黄瓜炭疽病发病症状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 发病症状
幼苗子叶受害,叶片边缘出现半椭圆形淡褐色病斑;幼茎受害,基部变褐、收缩,引起猝倒。成株受害,在叶片上产生褪绿色近圆形病斑,后病斑呈黄色,病斑可融合成大斑。湿度大时,植株新叶容易受害,病斑扩展速度快,并融合形成褪绿色大斑,形状不规则。茎部受害,在结节处产生不规则黄色病斑,略凹陷,流胶,严重时植株在病部折断。瓜条染病后,病部初呈浅绿色、凹陷,后变深绿色,病斑椭圆形,湿度大时从病部产生黄褐色胶质物,表面湿润,后期常开裂,出现流胶现象。
2 发病条件
黄瓜炭疽病菌以菌丝体或拟菌核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大棚架、用过的架材等也能带菌。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病菌产生分生孢子盘,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源。病菌借助风雨、灌溉水、农事操作等传播,引起再侵染。田间发病适温20~27℃,病菌最适生长温度24℃,空气相对湿度大、叶片有露珠时有利于发病。雨水偏多、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偏施氮肥、过度密植、浇水过多、保护地光照不足、通风不及时、连作重茬等情况下发病重。
3 综合防治技术
3.1 物理防治
3.1.1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无病种子,从无病瓜上留种。可选择较耐病的黄瓜品种,如中农5号、夏青2号、保护地1号、保护地2号、早青2号等。
3.1.2 种子消毒 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h,或用55℃温水浸种15~30min,晾干后播种或催芽播种。
3.1.3 合理轮作 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通风良好的地块种植,与麦类、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换茬时彻底清理菜园。
3.1.4 加强管理 多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料,增施磷钾肥和叶面肥,利用温室大棚栽培黄瓜还应进行二氧化碳施肥,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及时摘除枯黄病叶和底叶,带出田外或温室大棚外集中处理;适当控制浇水,露地黄瓜应及时中耕,做好雨后排水,降低田间相对湿度。
3.2 药剂防治
3.2.1 大棚栽培 采用烟雾法或粉尘法施药。傍晚喷洒45%百菌清烟剂防治,每667m2每次用量250g,或喷洒6.5%甲硫·霉威粉尘剂、5%百菌清粉尘剂、8%克炭疽粉尘剂防治,每667m2每次用量1kg,隔9~11d 用药1 次,连续或交替使用。
3.2.2 露地栽培 发病后可选用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500 倍液、25%施保克乳油1200 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 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 倍液、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喷雾防治,7~10d 喷1 次,连续防治2~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