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胆汤在临床治疗脾胃病中的应用
2014-08-15张立辉郑来坤张静
张立辉 郑来坤 张静
(山东省日照市中医医院 日照 276800)
温胆汤在临床治疗脾胃病中的应用
张立辉 郑来坤 张静
(山东省日照市中医医院 日照 276800)
温胆汤;脾胃病;临床治疗
中医认为脾胃病容易导致患者发生痰湿、气血不足以及脉络不畅等症状,通常以消食、顺气、去湿热、通便、化痰以及补气等复方药物进行治疗。温胆汤为治疗脾胃病的复方,具有化痰去湿热功效[1]。本文选取我院诊治的178例脾胃病患者,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间我院诊治的178例脾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观察组中,男性53例,女性36例;年龄18~67岁,平均47.3岁;临床证型:消化道溃疡22例,慢性胆囊炎19例,慢性胃炎24例,非特异性慢性溃疡性结肠炎20例,其他4例。对照组中,男性49例,女性40例;年龄19~68岁,平均49.6岁;临床证型:消化道溃疡23例,慢性胆囊炎20例,慢性胃炎21例,非特异性慢性溃疡性结肠炎20例,其他5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温胆汤进行治疗。组成:竹茹 10 g、枳实 10 g、茯苓 10 g、半夏 10 g、白术 10 g、青皮 10 g、厚朴 10 g、延胡索 10 g、鸡内金10 g、乌贼骨 15 g、陈皮 15 g、黄连 5 g、大黄 5 g。水煎服,1剂/d,分2次服用。对照组患者口服三九胃泰冲剂,20 g/次,3次/d。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进行统计分析。
1.3 疗效判定 脾胃症状消失、症候评分降低95%以上为痊愈;脾胃症状显著改善、症候评分降低70%以上为显效;脾胃症状有一定恢复、症候评分降低30%以上为有效;脾胃症状无改善、症候评分降低小于30%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18.0软件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 结果 观察组痊愈36例,显效35例,有效14例,无效4例;对照组痊愈18例,显效30例,有效29例,无效12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明显大于对照组的86.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讨论
温胆汤最早记载于孙思邈著作《备急千金要方》[2]中,经长期临床经验的补充,依据患者个体的症状,使用温胆汤加减进行治疗,常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温胆汤最早由竹茹、半夏、甘草、枳实、生姜以及橘皮组成,后根据《三因极》在其中添加了茯苓、陈皮和大枣等。温胆汤在临床上具有去湿热、消食、顺气、通便、化痰以及补气的功效。除治疗脾胃病外,温胆汤还被用在妇科以及内分泌系统等疾病的治疗中。
不同类型的脾胃病多表现为痰热不散、舌苔黄、口干舌燥等,温胆汤通过燥湿祛痰、调理脾胃,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茯苓健胃渗湿;红枣和生姜调养脾胃;橘皮、枳实可祛痰行气;竹茹清热化痰;甘草、陈皮则可理气和中、燥湿祛痰,并调和各药方,视病情辅佐他药,对脾胃病的治疗效果明显。王泽辉[3]采用温胆汤治疗67例脾胃病患者,结果治疗有效率达100%。李小丹[4]采用温胆汤加减对不同类型的脾胃病患者进行治疗,亦取得很好的效果。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明显大于对照组的86.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温胆汤能有效治疗脾胃病,值得临床推广。
[1]姜海川,陈大权.温胆汤治疗脾胃病的临床应用[J].黑龙江中医药,2010,53(3):124-126
[2]李继端.温胆汤临床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5):527-528
[3]王泽辉.温胆汤治疗脾胃病67例临床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2):169
[4]李小丹.温胆汤治疗脾胃病的临床体会[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3):47
R256.3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4.01.044
2013-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