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编辑人才的特征与培养途径
2014-08-15李金生李玉坤
李金生,李玉坤
科技期刊编辑人才是科技期刊编辑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其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科技期刊的质量和水平,只有高度重视、精心培养、科学开发编辑人才潜能,才能确保科技期刊质量最优,使其内容最具有先进性、科学性、真实性、可读性及编排的规范性、特色性。信息化条件下必须培养开发更多的能够跨学科谋划组织的期刊编辑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才能落实科技期刊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编辑人才战略工程、提高科技期刊质量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1 科技期刊编辑人才的基本内涵[1]
科技期刊编辑人才,是指对科技期刊具有把关、编辑和出版能力的专业人才,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科技期刊编辑领域的骨干力量。它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得到业内专家肯定和确认,在科技期刊把关、编辑与出版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高造诣,能发挥和引领创新期刊的编辑人才。从定义中可以看出,成为科技期刊编辑人才关键要具备:①必须是本行业、本领域内具有较高的造诣,且具有较强的谋划编辑水平者;②必须具备能够成为一个科技期刊团队的骨干力量。概括起来说,就是编辑把关与核心凝聚的统一,两者不可偏废。仅有前一条,只能算是业务尖子、拔尖人才;仅有后一条,只能视为行政领导。作为编辑人才,一定要在编辑专业上确实走在前沿,高人一筹,同时,能够以自身的榜样作用和组织能力带动他人,并能培养后继梯队。简单地说,期刊编辑人才应该“编辑有方,谋划周密,把关科学”。他们是编辑创新团队的骨干、自主创新的先锋、拼搏奉献的楷模;是人才资源的精髓、编辑“生产力”的支点、期刊创新人才的精英;是科技期刊编辑领域中知识广博、专业扎实、思维严谨、目光敏锐,有极大的人格感召力和编辑创新力,在期刊开发和人才帮带上都有一定建树的“专业”人才。
科技期刊编辑人才,特点鲜明,他们既是一个“杂家”,具有从规律性的角度驾驭各种学术意见的能力,能够借助专家意见的可参考部分,结合自己对专业的了解和理解,有时还要通过检索相关的资料,对其中的数据重新进行统计分析等步骤,力求从中对稿件所涉及的学术问题的先进性、真实性、准确性、实用性等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又是一个编辑家,既能承担起并完成好整个期刊出版的宏观策划和总体设计的重任,主动适应读者需求,有机组合稿件,又要对原作品进行再认识、再创造,使文章更具可读性、可检索性和可参考性,同时还要出色完成初审终校的任务。
2 科技期刊编辑人才的素质特征
科技期刊编辑人才通常具有崇高的价值追求、良好的科学素养、超强的组织才能、独特的人格魅力、坚韧的拼搏毅力和强大的团队凝聚力等。概括起来讲,他们的内在素质特征有:①有较强的精品意识:对刊物、读者怀有高度的责任感,有社会和学术界所赋予的一种神圣而严肃的职责与义务;②有复合的知识结构体系:既包括本专业前沿知识的内核层、相关专业综合知识的中间层,又包括人文、科技基础知识的外围层;③有较强的个性心理特征,具有一定的承受挫折、经受困难的能力;④有独特的个人魅力,具有吸引、感召编辑团队的思想品格、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
3 科技期刊编辑人才的成长规律
科技期刊编辑人才的成长是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相结合的综合效应。内在条件表现在:有稳定的编辑研究方向、执着的编辑探索精神、合理的编辑知识结构、创新的编辑思维品格、正确的编辑研究方法、健康的编辑身心状态等。外在条件表现在:有较好的编辑条件、正常的期刊交流、适当的政策激励、良好的文化环境等。两方面条件必须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才能相得益彰,促进成长。目前,各科技期刊编辑人才的成长轨迹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可以说我国科技期刊编辑人才成长的共同规律是:科技期刊编辑需要和个人专业发展方向结合,编辑人才带教与自身勤奋钻研结合,科技素质和人文素质结合,个体努力与群体协作结合,理论造诣与实践磨炼结合。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编辑人才,更重要的是,他们对编辑群体、编辑创新团队起到了引领和带动效应。即师徒相继的传承效应、志趣相投的共振效应、专业互补的放大效应等。
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编辑人才绝大部分受过高等学历教育,对科技期刊编辑专业知识进行过系统学习,积累了丰富的编辑工作经验。他们中既有本科人才,又有硕士、博士人才。即使有的编辑人才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但他们也对本学科有一定的研究,能够承担起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任务,能够在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过程中发挥其应有作用,有条不紊、切实有效地将刊物办好。
4 科技期刊编辑人才培养的途径[2]
科技期刊编辑人才相对于一般编辑人员,在成长环境上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①独立承担过科技期刊多栏目的责编工作;②具有创新的编辑加工技能;③具有丰富的科技期刊的编排经验;④具有广泛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些特点具有内在联系:承担过科技期刊多栏目的责编工作是编辑人才涌现的实践条件;丰富的科技期刊编辑加工技能是编辑人才产生的内部基础;超强的科技期刊编排经验是编辑人才涌现的现实平台;广泛的团队合作精神是编辑人才产生的群众基础。科技期刊编辑人才培养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4.1 建立编辑人才培养机制 科技期刊编辑人才的实践经验具有长期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创造实践及其编辑经验具有开拓性和基础性的特点,承担和编撰的刊物具有高成果性、高价值性等特点。因而,对他们的培养开发、吸引保留、管理使用等,应有特殊的支撑和保障措施。支撑,重在条件支撑,让科技期刊编辑人才特别是培养对象领衔重大编辑项目,挑大梁、压担子,给予创造实践的空间;人才支撑,让科技期刊编辑人才特别是培养对象自主组建期刊创新团队,而不是用行政命令干预,支持团队的梯队配置,以形成合理的稳态结构;经费支撑,保证科技编辑项目或课题经费及时到位,保证他们对经费的支配权;环境支撑,营造保护创新、宽容失败的宽松和谐的文化环境。保障,重在机制保障,构建和完善荣誉激励、分配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身心健康保障机制等,充分调动科技期刊编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创造性编辑工作中,不断克服编辑过程中的难关,持续获得科技期刊编辑的创新成果。
4.2 资深编辑“传、帮、带” 以老带新是我国传统的对青年编辑传、帮、带的培养方式。老一辈编辑在实施传、帮、带过程中,本身也是一个再提高的过程,通过互相学习与促进,从编辑部自身内部建立一个传承编辑事业的机制,对编辑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4.3 短期培训与学术交流 在职攻读学位是“专、博、精”人才培养的理想途径,但事实上受诸多因素制约。因此,短期培训及参加学术交流便不失为另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培训和学术交流,可逐步提高编辑人才的知识层面,拓宽学术视野,掌握学科、专业发展动态和研究前沿,增加信息量,为期刊的约稿、选稿与组稿及编辑加工打下一定的基础。
4.4 把先进的科技手段作为提升人才能力培养的着力点要依托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数学化技术,把先进的科技手段注入高素质科技期刊编辑人才培养规划之中,使编辑人才尽快把传统编辑加工方法与电子写作、电子编辑、电子出版、电子检索、电子阅览、信息化建设融贯一体,以适应信息时代对科技期刊编辑的新要求。
[1]董应才.高校应重视编辑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2):314-316.
[2]张翠英,刘 霞.探讨科技期刊复合型编辑人才队伍建设[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4,15(5):61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