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县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概述
2014-08-15罗淑英
罗淑英
(四川省荣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荣县 643100)
荣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是四川生猪调出大县,已建成国家级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国家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县、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国家黑山羊标准化养殖示范县、四川省养羊示范县、四川省养兔大县,生猪、肉羊、肉兔等六个畜禽品种获无公害基地认证。畜牧业三十年持续增长,成为荣县农民第二大经济收入来源,畜牧经济撑起了农业经济半边天。
1 发展优势
1.1 资源优势 基础条件优越,畜牧业发展空间大。荣县地属浅丘,具有山多、田多、牧草资源丰富的优势。
1.2 品种优势 具有优良的地方品种和优质的改良品种,畜牧业发展潜力大。县内拥有国内优良肉用山羊地方品种——川南(自贡)黑山羊和濒临灭绝的四川独有的小型蛋肉兼用型优良地方鸭种——四川麻鸭。优质的改良品种有长白、约克、杜洛克、PIC、斯格生猪,新西兰、加利福尼亚、伊普吕良种肉兔。
1.3 技术优势 技术推广体系健全,畜牧业发展有支撑。荣县完成了基层兽医管理体制改革,27个乡镇均建立了畜牧兽医站,具有承担畜牧生产、技术培训、疫病防制、科技攻关等技术服务能力。并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的科技合作关系,建立了专家服务站4个,为全县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1.4 环境优势 政策支持,畜牧业发展有保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畜牧业发展工作,成立了现代畜牧重点县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建立了财政投入支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大了对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投入,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等涉农项目,支持规模养殖场(小区)等配套设施建设,整合国土、环保等相关部门为现代畜牧业建设开辟“绿色通道”。
2 发展现状及成效
2.1 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初步建立 全县良繁体系基本建成,畜禽良种基本做到自给自足,基本实现品种良种化。
2.2 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显著提高 随着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畜禽养殖和现代设施畜牧业,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已成为全县畜牧生产的主要形式。
2.3 产业化经营已成雏形龙头企业集群初步形成,引领产业发展,走“公司+基地+规模养殖场(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了“企业做强、效益递增、农民增收”的多方共赢目标。大力创新和探索产业化经营模式,推广“六方合作+保险”、寄养、订单养殖、“连锁直销”、“农超结合”、“农餐结合”模式。实现了以财政投入为导向,农民、业主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投资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现代畜牧业投入机制。
2.4 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增强 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健全,全县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乡镇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中心,强化了对畜牧业和畜产品质量的监管。建立了种畜禽管理、动物卫生监督、饲料兽药监督监察等行业行政执法体系,构筑了比较健全的三级动物防疫网络体系,行政执法与防疫体系建设扎实有效。
3 存在的问题
3.1 环境资源约束日益严重 随着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划的制订,荣县城市化、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深入推进,使得环境承载力、生态环境状况、水环境容量等发生改变,畜禽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不够完善,特别是养殖场与城镇区、居民区、交通干线的间距要求导致禁养区、限养区范围不断加大,宜养区面积不断缩小。
3.2 动物疫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动物疫病呈多样化、常态化趋势,国内外疫情日趋复杂,畜禽调动频繁,防控难度大。违法使用违禁药物或不按规定使用投入品,屠宰销售、随意丢弃病死畜禽不按规定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等都是畜产品质量存在的安全隐患。
3.3 规模养殖污染问题急需解决 在发展规模养殖过程中,由于规划不合理,缺乏资金投入,法律法规贯彻不力等因素,造成规模养殖场(户)在修建时布局不合理,设施设备简陋,场内舍间距离小,粪污处理难达标,存在污染隐患,规模养殖环境污染问题急需解决。
3.4 产业化经营机制不完善 畜牧产业化规模偏小,龙头企业整体实力不够强,带动现代畜牧业发展效应不强,龙头企业与基地(场、户)的利益联结不够紧密,产销利益分配不均,影响了规模养殖场户的养殖积极性。
3.5 科技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投入不足 优良畜禽品种的保护与利用、动物疫病防控、监测技术、违禁物质检测技术、畜产品加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以及畜牧从业人员培养、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服务等方面的投入不足,与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要求有差距。特别是规模养殖场(户)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导致许多规模养殖场(户)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不力,科学饲养管理技术规程不能执行,严重影响了规模养殖场(户)的效益。
4 发展建议
4.1 科学规划,调优产业结构 坚持以生猪为主导,肉羊、肉兔为重点,小家禽为特色的发展思路,突出抓好生猪、肉羊、肉兔三大主导产业,同步发展肉牛、小家禽,形成布局科学的规模产业带(区),建设6个现代畜牧业核心示范区。巩固提升生猪优势产业,扩大山羊养殖规模,扶持兔业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着力将生猪产业做强,山羊产业做大,禽兔产业做优,不断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壮大畜牧产业优势。
4.2 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推进畜禽良种工程建设,建立健全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完善旭阳等四个中心供精站、乡镇精液配送站、村人工授精点为主的人工授精改良网络,做到良种扩繁场到乡镇进村社,使生产基地及其辐射带动的养殖场(小区)能够自繁自养,全面实现良种化。再新建一批种猪场、商品猪扩繁场、黑山羊原种场、扩繁场、基础母兔扩繁场。加强对现有种畜场的管理和执法力度,严禁销售伪劣种畜。加强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加大对川南(自贡)黑山羊、四川麻鸭等地方优良品种的保护与开发,培育川南黑山羊高繁品系。
4.3 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 通过整合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等项目资金,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推进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家庭牧场、养殖小区等现代畜牧新型经营主体,持续提升养殖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实施养殖标准化建设工程,依据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制订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规范,规范建设相关饲养设施、消毒防疫设施、粪污处理及无害化处理设施,结合“三改一建”,做到人畜分离、沼气配套、种养结合,改善养殖环境。大力发展现代设施畜牧业,从高起点规划现代畜牧业养殖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一批自动化、设施化、现代化的规模养殖场(户);支持大型规模养殖场用现代化设施改造升级,支持龙头企业建设现代化园区、产业基地和技术研发中心,不断提升养殖现代化水平。全面推行健康养殖,遵守饲料、兽药等投入品使用规定,不断规范养殖过程记录,实现全程受控养殖,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
4.4 发展畜牧生态循环经济 坚持新建畜禽规模养殖场,将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符合动物防疫条件作为必备条件,大力实施“上山进沟、种养结合、适度规模、循环发展”战略,推行“生态养殖+沼气十绿色种植”生产模式,建设“畜-沼-粮”、“畜-沼-菜”、“畜-沼-果”循环农业示范区。加强对现有草山草坡的改良,利用空行地、冬闲地、退耕还林种植优质牧草、饲料专用玉米等,推行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开展玉米等秸秆饲料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把发展草食牲畜作为全县调整优化畜牧产业结构的重点,加快推进“以草换肉”、“以秸秆换肉”工程。鼓励在畜产品优势产区配套发展有机肥加工、沼气发电等新兴产业。
4.5 加强畜牧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服务机构,健全服务体系,理顺服务机制。全方位、多层次对全县现有技术人员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尽快提升其专业技术水平;整合技术资源,让畜牧技术人员根据个人优势分类并对现有规模养殖场提供技术支撑;积极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系,大力引进推广畜牧业科技成果;协商相关部门为业主提供安全生产、技术服务、资金筹措、市场信息等配套服务。
4.6 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制度。充分利用现有检测力量和资源,加大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执法监管。对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实行备案制度,强化畜禽养殖档案管理。加快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畜产品的认证认定。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对重大动物疫病依法实施强制免疫,完善动物防疫公共行政保障机制和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反应应激补助、扑杀补偿机制。进一步加强检疫监管,严格实施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加强对规模养殖场(户)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规范建立与其发展规模相适应的无害化处理设施。严格畜禽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强化对主要畜禽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建立畜禽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强化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建立完善畜禽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体系。
4.7 加强畜牧业物流体系建设,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发展鼓励饲料、兽药企业为养殖基地和养殖专业合作社提供产品直供服务;支持各类投资主体兴办猪肉、羊肉、禽肉产品的精深加工,实现商品畜禽集中屠宰、就近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新建有特色的畜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鼓励支持一批有实力的畜禽产品加工企业和流通企业建设包括屠宰、储藏、运输、经销全过程的冷链物流体系,积极发展冷鲜肉直销、“连锁经营”、“农超对接”和“农餐结合”经营模式,引导龙头企业、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和各类营销组织参与畜产品流通和市场开拓。
4.8 加大对现代畜牧产业的扶持力度 把发展现代畜牧产业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层层实行目标考核,并在政策上优惠,工作上支持,资金上扶持,积极鼓励和扶持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投资发展畜牧业,在资金、土地、技术等方面作好协调和服务,并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有关畜牧业发展项目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