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樟黄化病综合防治技术

2014-08-15何素芬

四川农业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黄化病硫酸亚铁香樟

□何素芬

香樟是樟树的别名,属樟科常绿大乔木,因全株散发樟树的特有清香气息,故在民间多称其为香樟。香樟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代表树种,为亚热带西南地区重要的用材和特种经济植物。植物体全身均有樟脑香气,根、枝、叶、木材均可提取樟脑、樟脑油。木材坚硬有香气,耐腐、防虫、致密,是制作家具、箱子和雕刻的优质良材。香樟树枝叶浓密,树形美观,四季常青,姿态雄伟,冠如华盖,是城市及乡村绿化的主要树种,广泛应用于庭荫树、行道树及风景林地栽植,成为南方许多城市和地区园林绿化的首选良木,深受园林绿化行业的青睐。

一、香樟黄化病症状

香樟黄化病是典型的生理性病害,非传染性,是全株性病害,主要表现在生长季节的嫩叶和嫩梢上。新梢嫩叶呈黄绿色或黄白色,叶片小而薄,下部叶片为淡绿色。腋芽萌生,形成许多细小丛生侧株,树势衰弱。病害严重时,整个树冠呈黄白色,叶片尖端坏死,新叶不能抽出,嫩梢顶部枯焦,最后整株枯死。病株从发病到枯死大约3年,急性发病2年内死亡。

二、引起病害的原因

致病原因主要是土壤中缺少有效铁(二价铁),这是直接因素;根际土壤碱性等条件影响铁的有效性,是其间接原因。铁是形成叶绿素所必需的元素,同时是许多酶(细胞色素、过氧化物酶、铁氧化蛋白)的成分,它在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电子传递中起重要作用。如果土壤含石灰、水泥等碱性物质和种植土中建筑垃圾偏多,在这种碱性土壤中的铁易形成不溶性化合物而影响植株对铁的吸收,造成植株体内缺铁,引起各种生理代谢活动和植株生长发育不正常,从而表现叶片黄化缺绿,继而干枯死亡。

三、防治方法

1.土壤改良 碱性土壤是香樟黄化病的罪魁祸首,因此,土壤改良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方式。种植前对土壤进行分析化验,如果种植土质量太差,应采取改良、施肥和客土等措施,使土壤p H值保持在5.5~6.0。如果是行道树栽培,走道砖空置的树穴至少放大到8 0 c m×8 0 c m以上,尽量使用透气性面砖。

2.对已种植的香樟树,可采取以下措施防止黄化病的发生 一是施用香樟黄化专用肥,每年施3次,分别在春梢、夏梢、秋梢展叶开始前1周施用;二是结合抗旱,用万分之三的磷酸溶液灌根,也可以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三是停止冬季树干涂白,防止碱性涂白剂造成根际土壤碱化引起黄化病发生。

3.对已发生黄化病害的香樟树,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一是施肥:对发病植株分两年进行彻底换土和施用酸性化肥;二是输液:用0.5%硫酸亚铁、1%尿素、0.0 5%硫酸镁的混合水溶液进行树干注射输液;三是喷施:用0.1%~0.2%硫酸亚铁、1%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对整株植物进行喷施,直到有液滴为止,植物通过体表皮孔、气孔、角质层吸收。每5~7天喷1次,连续喷3~5次,能起到良好复绿效果;四是灌根:用0.5%硫酸亚铁、1.5%磷酸二氢钾、2%尿素混合水溶液,以树冠滴水线挖一环形沟,沿沟直接浇灌,2 0天灌1次。五是要根治香樟黄化病,可因地制宜施用酸性客土及有机肥,改良立地条件。

猜你喜欢

黄化病硫酸亚铁香樟
第5期香樟经济学Seminar(西安)征文通知
硫酸亚铁铵滴定法测定铈铁合金中铈
香樟树,樟树香
杜鹃黄化病的发生与防治
猕猴桃黄化病防治技术
浅谈苏北地区香樟树黄化病的防治
香樟的栽培与管理技术
碳酸钠及碳酸氢钠与硫酸亚铁反应的探究
硫酸亚铁修复铬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与含量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