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在马铃薯高产创建中de应用
2014-09-06彭晓明黄芝栋杜应君
□彭晓明 黄芝栋 付 宏 杜应君 严 萍
一、概述
叙永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娄山余脉末端的川滇黔交界处,属于国家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区。马铃薯是主要农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2 2万亩左右,总产量38 6 0万千克。是四川省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县(省级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商品薯生产基地),农业部小春粮油高产创建(马铃薯)示范县,四川省新增5 0亿公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马铃薯)项目实施县。在马铃薯产业发展进程中,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病毒病、蚜虫及地下害虫对其产量影响极大,特别是马铃薯晚疫病近年来呈加重发生的趋势,不防治情况下可造成3 0%左右的产量损失,严重时可达5 0%以上甚至绝收。为有效控制以马铃薯晚疫病为主的重大病虫害,确保马铃薯产量,结合近年开展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县建设,将马铃薯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应用于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区平均产量20 6 1 k g/亩,比非示范区平均亩产增加1 7.7 7%,平均亩产值达2 5 3 2元(表 1),对促进我县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集成应用
针对我县马铃薯重大病虫害发生实际,充分采用现代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积极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示范,核心示范区平均产量达2 1 8 0 k g/亩,比非示范区产量平均亩产增加2 4.5 7%,平均亩产值达2 6 7 8元,有效地控制了马铃薯重大病虫为害,保证了马铃薯产量丰收(表2)。
1.实施重大病虫监测,建立预警机制 在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区所在的1 3个乡镇每个乡镇设立一个系统监测点,其中2个监测点各安装1台智能虫情测报灯,聘请1 3名群众测报员。结合大面积普查,开展以马铃薯甲虫为主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马铃薯晚疫病、蚜虫、马铃薯地下害虫为主的重大病虫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和重大病虫发生动态,预测预报准确率9 0.1 8%,为制定防治方案,做好防治物资准备,积极开展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表1 叙永县2 0 1 0~2 0 1 3年马铃薯高产创建情况表
表2 叙永县2 0 1 0~2 0 1 3年马铃薯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效果统计表
2.组建专业化防治队伍,实行统防统治 通过对新增农资综合补贴项目、新增5 0亿千克粮食生产能力项目及其他相关项目资金的整合,在马铃薯基地建立1 3个农民植保专业合作社(其中6个完善了工商注册、法人登记、税务登记等相关手续,实行了市场化运作),共有机防手9 5人,配置机动喷雾机、热力烟雾机、担架式喷雾器、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诱捕器等高效植保器械设备39 0 0台(套),为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打下了稳固的物质基础。4年来,通过组织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在高产创建项目实施区建立核心示范区1 1 0 0 0亩次,覆盖4 3 0 0 0亩次,同时,带动全县马铃薯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2 8万亩次,及时有效地控制了马铃薯重大病虫为害。
3.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宣传培训提高全面防控能力,在高产创建示范区内,对各病虫监测点人员、农民植保专业合作社成员,积极组织开展检疫性有害生物及重大病虫害调查、防控技术培训。2 0 1 0年以来,每年培训监测、防控人员4 0 0人次以上,培训农户2 0 0 0人次以上。既提高了专业化防治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普遍提高了广大农户的防治意识,促进了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运用。
4.专业化防治技术集成运用 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生态控制、物理防治、高效低微毒化学农药防治技术,示范推广病虫绿色防控技术。
(1)农业防治技术 实行健身栽培:选用会 -2、川芋 5 6、米拉、川芋 1 0号、鄂薯5号、中薯2号等脱毒种薯,用2.5%咯菌腈(适时乐)悬浮剂1 0 0 0倍液、5 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8 0 0倍液喷雾,实施种薯处理,晾干后播种;合理密植,提倡间(套)作;配方施肥,以15 0 0 k g/亩农家肥作基肥、5 0 k g/亩尿磷酸(N+P2O5+K2O=1 5+2 0+1 5)作底肥,在马铃薯薯块膨大期,用4‰~5‰磷酸二氢钾作追肥,有效地提高了马铃薯抗逆性,有效地奠定了丰产基础。
(2)生态控制技术 由于马铃薯基地雨日较多,湿度较大,连片净作的马铃薯易受晚疫病为害。同时因土地资源有限,马铃薯连作的情况较为普遍。在难以避免连作的情况下实行间(套)作,通过生态控制可以有效减轻病虫害特别是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为害。套作作物以玉米为主,或可套作蔬菜、杂豆等作物。与玉米套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单套单,即1行马铃薯套1行玉米:马铃薯行窝距0.6 m×0.2 m,约5 5 0 0~6 0 0 0窝/亩;玉米行窝距0.6 m×0.4 m,约26 0 0~2 8 0 0窝/亩。另一种是双套单,即2行马铃薯套1行玉米:马铃薯行窝距0.5 m×0.2 m,约6 0 0 0~6 5 0 0窝/亩;玉米行窝距1 m×0.2 5 m,约2 0 0 0~2 3 0 0窝/亩。这种套作方式既保证了马铃薯产量,也增加了玉米产量,较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收益。
(3)物理防治技术 以灯光诱杀和黄板诱杀为主。在马铃薯核心示范区安装频振式杀虫灯3 0台(其中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1 0台),诱杀有关鞘翅目、鳞翅目等害虫。每亩安放3 0~4 0张黄板,诱杀有翅蚜虫,以控制病毒病的传播。同时试验采用性诱剂诱杀小地老虎,也表现出一定的诱杀效果。
(4)高效低微毒化学农药防治技术由于目前尚未有生物农药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商品化生产,因此,在以马铃薯晚疫为主的重大病虫害防治中,化学防治必不可少。为减少化学农药对马铃薯和农田环境的污染,实施高毒农药替代,通过试验示范,筛选出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如6 8.7 5%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银法利)7 5 m L/亩、2 5%双炔酰菌胺(瑞凡)悬浮剂3 5~4 0 m g/亩、6 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0 0 g/亩,5 0%喹啉铜可湿性粉剂1 0 0 g/亩等药剂。在施药方法上实施轮换防治,从田间始见马铃薯晚疫病病叶起即施药,每隔1 0天施药1次,连续施用3次。同时,针对田间病虫害发生实际,选用7 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 g/亩、2 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 0 g/亩、2 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乳油2 0 m L/亩等杀虫剂,采取与杀菌剂混配使用的方法,病虫兼治。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
通过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区实施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在取得较好成效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1.技术要求较高 专业化防治技术与农户传统意识的病虫防治还有较大的差异。专业化统防统治强调的是专业性、统一性、时效性,在病虫暴发和流行危害、发生面积大的情况下,仅靠现有的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其防控能力还显薄弱。即使是通过了相关技术培训的防治人员,对专业化防治技术的理解和掌握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应通过不断的培训,努力提高防治人员的能力水平,让其更好地掌握防控技术,充分发挥作用。
2.防治成本较大 在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中,尽管其防治效果较好,对农作物的质量和农田生态环境安全,但由于其专业性和专一性的特点,所需的防治器械购置费用较大。如质量较好的机动喷雾器每台大约在1 0 0 0元/台左右,热力烟雾机3 0 0 0元/台左右;物理防治中的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的购置、安装、管理费用较高;黄板安放费用大约是3 0元/亩左右,性诱剂诱捕器3 0元/套左右,且只能诱杀1种害虫。因此,应加快高效防治器械设备研发,尽可能降低防治器械成本,减少防治投入。
3.需要项目支撑 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2 0 1 0年以来我们所开展的示范工作主要是依托各种项目资金的整合使用。多年来的专业化防治实践表明,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普遍存在着服务范围窄、机手收入低、队伍不稳定、高效器械少,防治规模小、市场运作差等问题。因此,应加强对专业化防治组织的支持,增加投入和项目支撑,切实解决有关问题,确保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在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