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郫县地区韭菜疫病的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

2014-08-15叶永康

四川农业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郫县叶鞘韭菜

□叶永康

郫县作为全省重要的韭菜生产基地,韭菜种植面积约3万余亩,其中上规模、成片区域主要集中在郫县的唐元镇和安德镇。随着近年韭菜规模化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且多年连作,造成田间残留菌源多,韭菜疫病的发生呈逐年加重态势,加之部分农户采用防治方法不恰当的,严重地影响韭菜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制约了韭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近年来,通过对郫县韭菜种植区域的田间调查和试验,对韭菜疫病的生物特性、发病规律摸索出了一定的规律,并结合区域实情提出绿色防控技术。

一、生物特性及发病规律

韭菜疫病病源菌属鞭毛菌亚门卵菌纲的烟草疫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叶鞘、茎和根系,在韭菜的生育期均可发生,发病初期叶鞘上部和叶片基部首先受害,受害叶片染病初期呈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初呈半圆形深绿色,周围有暗绿色晕圈,外叶首先受害,并从带有病斑一侧及尖端开始变黄,初半片叶下折,后期全叶逐渐变黄软腐、腐烂,出现白色霉层,茎、根部受害呈褐色软腐。潮湿时,在病部产生白色的霉状物,叶鞘易剥下;干燥时病叶变成枯黄色,植株吸收水分和养分能力下降,生长缓慢,叶片大面积死亡,同时在病部产生孢子借雨水、灌溉水及农事操作传播,进行重复侵染,造成严重减产。病菌的发育温限为12~36℃,25~32℃最适合。我县韭菜疫病一般于6月下旬开始零星发生,7月下旬进行盛发期,8月上旬达到高峰,特别是每年的7~9月,由于高温多雨,病害及易流行,特别是在植株生长过密、高湿弱光、偏施氮肥、或生长差、营养不良、排水不畅的低洼积水田块发病重。

二、绿色防控

1.加强栽培管理 注重农业防治,提高韭菜的抗病能力。①选用抗病品种。②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多施有机肥,促进韭菜健状生长,增强抗病能力。③选用地势高、排灌方便的田块种植,整地时搞好田间排水系统,及时整修排涝系统,雨天及时排干田间积水,避免淹水、积水、漫灌、串灌,防止病菌传播。④在入夏降雨前及时摘去下层黄叶,增强田间通风透光的能力,减少病菌滋生。⑤韭菜的枯枝、落叶等病残体要及时带出种植区外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菌源。

2.合理用药 在田间发现中心病团或高温雨后及时用药,防止病菌扩散,注意轮换用药或混合用药,以利提高药效,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①在发病初期用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8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阿米西达1500倍液喷雾防治,隔7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②高温大雨后及时防治,选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烯酰吗啉、比德锐、霜霉·络氨铜等,隔7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猜你喜欢

郫县叶鞘韭菜
郫县豆瓣中一株耐盐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性能
稻秆叶鞘表面雾滴沉积特性试验
风云变幻——赫章韭菜坪
小豆瓣 大产业川菜之魂完美升华
莴苣和韭菜
三氯异氰尿酸对香蕉叶鞘腐烂病的抑制效果
夜雨剪春韭
郫县豆瓣:打造区域品牌样板
韭菜新品种辽韭1号的选育
聚焦“最美创客小镇”记录成都郫县的创业“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