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凤仪镇甜樱桃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4-08-15□陈琨
□陈 琨
甜樱桃,又名欧洲甜樱桃、大樱桃,属蔷薇科李属樱桃亚属,原产欧洲和亚洲西部。19世纪70年代传入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由凤仪镇引进试验。经过10多年的试验观察和示范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优势明显,前景广阔,是目前茂县凤仪镇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分析研究甜樱桃高产栽培技术,对发挥地域优势,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意义极大。为正确引导樱桃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笔者通过实地调查,了解了凤仪镇甜樱桃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措施。
一、发展现状
凤仪镇位于岷江上游的高山峡谷和半干旱河谷地带。全镇幅员面积573.5 km2,辖20个村3个居委会。现有农户9000户,农村人口3万多人,全镇现有耕地面积11350亩,2013年农村人均纯收入为7400元。凤仪镇最低海拔1450m,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1.1℃,最低气温-11.6℃,最高气温32℃,年平均日照时数1557.1小时,无霜期215.8天,年平均降水量494.8mm,平均年蒸发量1375.7mm,年平均相对湿度68%,是甜樱桃等多种落叶果树最适宜生长区。
凤仪镇甜樱桃于20世纪80年代末从山东烟台引进、试验、示范,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探索出一套从苗木选择、定植、施肥、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技术措施方面的成功经验。到目前为止,我镇甜樱桃种植面积1800亩,占茂县甜樱桃种植面积的36%,并建立了甜樱桃生产基地,主栽品种为红灯,授粉品种为佳红、巨红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品种单一,苗木混杂 果树生产品种选择至关重要,目前凤仪镇甜樱桃栽培品种多以早熟为主,主要有红灯、佳红、巨红等,中晚熟品种栽培较少,造成了采收期集中,鲜果供应期短。并且由于苗木较少,市场管理不规范,苗木乱繁乱育,以次充好,品种混杂,给生产带来困难。
2.缺素症状表现突出 表现尤为突出的是缺铁、镁元素。缺铁时叶片较早出现黄化症状,开始由叶片基部向上发生黄化,叶脉间失绿,严重时叶片全部变黄,叶片脱落。缺硼时果实表面呈凹陷状,果肉木栓化,味苦,坐果率低。
3.重效益轻管理 对1~5年生幼树管理粗放,甚至树下种高秆作物,常年不施肥、灌水,不打药,不拉枝修剪,造成病虫害发生严重,早期落叶,早春抽条、死树。结果期树的前期管理细心,叶绿、果红、树叶茂盛,但果实采收结束后,不施肥灌水,不打药,不夏剪,造成病害重,叶片极早脱落,小枝枯死,有的“开二次花”,严重影响下一年产量和树体生长。
4.果品市场流通体系不完善 由于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少,市场信息不畅,造成果品市场体系不完善,现阶段果品流通方式主要是农户自产自销,就近供应市场和靠小商贩贩运,严重制约了产品流通的进程,对我镇甜樱桃产业发展造成较大不良影响。
四、发展措施
1.早、中、晚品种搭配,延长供应期在甜樱桃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科学技术的支撑,标准化的生产。充分利用独特的生态和旅游优势,按早熟品种占40%、中熟品种占30%、晚熟品种占30%进行合理搭配。加之不同海拔高度的熟期多样化,可充分利用不同时期成熟,实现产品分批上市,延长供应期。
2.及时喷施微量元素肥料 针对缺铁、镁元素的果树,可在生长期喷施0.3%硫酸亚铁1~2次,喷施0.3%硫酸镁或土施硫酸镁(结果盛期树0.5~1.0kg/株)。缺硼元素时,在开花期、生长期叶面喷施0.2%~0.3%硼砂或硼酸,也可结合基肥施硼砂0.1~0.2kg/株,施后必须灌水。
3.加强田间管理 对1~5年生的幼树要加强管理,及时施肥灌水、打药、拉枝、摘心,坚决禁止树下种高秆作物,种矮秆作物也要留一定的营养面积。结果期树采收后要及时追肥灌水,防病灭虫。追施复合肥料1次,喷2次杀菌剂(波尔多液400∶3∶3)。10月中旬施农家肥或有机肥料,施肥后要及时灌水,同时搞好夏季修剪、拉枝。
4.完善果品市场体系建设 努力打造凤仪镇甜樱桃产品品牌,树立品牌战略,不断开拓市场和占领市场,取得最大的效益。通过注册商标,宣传和展示甜樱桃产品,扩大凤仪镇乃至茂县甜樱桃的知名度,不断地影响更大的消费群体和消费市场,为凤仪镇的甜樱桃产品拓展出更大的市场和销售空间。同时,坚持产品分级,严格产品质量,优化产品包装,从产业自身和内涵上严格要求,树立产品质量形象。
成立以维护果农自身利益为宗旨的甜樱桃专业合作组织,通过产前组织生产资料,产中进行技术交流、培训、生产合作,产后进行产品分级、包装,进行商品营销。将农户团结在一起,通过生产中的分工与合作,销售产品中的配合与促进,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在促进甜樱桃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的同时,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通联: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凤仪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62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