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原因探析及对策

2014-08-15张韶华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高职生毕业生院校

张韶华,李 阳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

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就业报告蓝皮书”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接近700万,且初次就业率在学历层次上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两头高”是指博士生、硕士生及专科生就业率高;“中间低”是指本科生的就业率相对低。从学校类别看,高职高专初次就业率最高,为79.2%,高于“211”(包括“985”)重点大学的75.5%和普通高校的67.4%,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最低。

另据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白皮书2013年的有关数据,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1.4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7.1个百分点;从就业地区流向看,大部分毕业生依然选择石家庄、保定、邯郸等大中城市作为就业的首选地区;从就业单位性质类别看,国有企业约占17.4%,三资企业28.2%,民营企业52.6%,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升学等所占比例依然较小。

虽然近些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从一个指标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学校的灵活就业率所占的权重均超过50%,这就意味着河北省高职毕业生的总体就业情况不是很稳定。针对河北高职生在就业过程中日益凸显的问题,对症下药,因时、因地制宜,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科学总结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有的放矢地找出解决问题的良策已是当务之急。

一、高职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探析

通过对河北有代表性的几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问卷调查及总结归纳分析,毕业生就业工作仍然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方面

1.社会总体就业形势严峻。近年来,河北的就业市场由于受到经济增长率持续放缓、就业总量不断攀升、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等多方面的影响,对高职生的有效用人需求呈下降趋势。从行业情况看,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制造业、社会服务业、物流、电子商务、文化体育等行业用人呈持续增长的趋势,但房地产、能源、交通、钢铁、采矿、水利环境基础设施等行业,用工不同程度减少。高职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

2.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盲目高消费。部分用人单位不是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而是盲目提高用人标准,片面追求高学历。这不仅造成了人才的巨大浪费,也给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人为地提高了门槛。

3.用人单位的录用条件与毕业生实际脱节。由于就业市场的供大于求,用人单位的录用条件和录用标准等越来越脱离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如“1至2年的工作经历”、“半年至1年的试用期”等。这些额外附加条件,严重冲击、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学生毕业前的学习任务、学业要求等也受到破坏性的影响。

4.就业市场中的违规操作时常存在。部分用人单位利用毕业生求职心切和有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的漏洞,在签订用工合同、试用期规定、就业协议等时有违反《劳动法》现象,如以“试用”、“招聘”等名义,低价甚至无偿占有毕业生的劳动成果。还有一些社会中介、公司,故意对毕业生有偿提供不实、不全的就业信息。这类侵权行为隐患重重,往往成为某些突发事件的导火索。

5.政府支持高职生就业的制度、政策有待完善。目前,我国的劳动就业准入制度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一些中小企业立足于获取短期经济效益,往往不能从企业的长远发展着眼。为了节省成本,大量雇用农民工,这使得高职毕业生就业难题更为突出。再有,政府劳动人事部门在高职人才供需信息的管理方面不到位;在高职人才行业及区域流动调控、引导上不到位;在鼓励高职毕业生就业前再培训、自主创业、短期失业救济等方面的政策及措施还有待改进、完善。

(二)学校方面

1.专业设置不合理。省内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缺乏必要的、深入的市场调研和严谨的、全面的科学论证。专业设置与本科院校雷同,职业岗位群的定位不准确,特点不突出。如盲目开设餐饮、旅游、贸易、商务等热门专业,人才培养趋同现象严重。对于一些没有市场前景的专业,不能及时调整,导致毕业生毕业即失业。

2.就业指导效果不佳。一是方法手段单一。一般采用讲座、座谈,内容也大多是政策、法规、求职技巧、礼仪等辅导,缺乏有针对性和分门别类的专门指导。二是偏重于创造高就业率。还没有完全认识到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培养的价值。尤其在职业生涯设计、职业能力测评等方面着力不够;在职业道德、创新精神的培养等方面缺位严重。三是重“入口”轻“出口”。某些高职院校在就业工作机构设置以及人员和经费等方面的投入不够,有些院校至今仍没有与政府劳动人事部门、用人单位、职业中介等建立起信息共享、供需联动的机制,为毕业生搭建充分就业平台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3.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据调查,高职院校专职教师毕业后即任教或由其他高校调入的占82.29%,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由于国家对企、事业单位的相关制度性要求缺失以及政策、法规缺位等原因,使得通过实际锻炼而使专业能力得到提高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不多,很难形成中坚力量。

(三)学生方面

1.就业期望值过高。多数高职学生就业时仍然首选体制内就业。经过问卷调查:39.34%的选择工资待遇好,31.53%的选择交通条件好,29.26%的选择人际系好,38.71%的选择工作性质稳定且有保障,而选择满足社会需要和积极为社会做贡献的仅占2.24%。72%的高职毕业生就业目标锁定在大城市、大机关、高地位、高层次的工作,不愿意去民营单位、偏远郊县和广大农村就业,择业观上表现为务实化、功利化。

2.学生综合素质尚需提高。用人单位反馈的大量信息表明,许多高职学生缺乏专业知识的积累,思维狭隘,灵活性不够、创新性不足,动手能力较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且好高骛远,不屑于从基础性工作做起,缺乏与同事合作的团队精神。

3.就业思想压力较大。调查数据显示,64.98%的毕业生对即将面对的就业前景感到不容乐观,就业思想压力极大;14.17%的毕业生觉得社会、时代的变迁节奏过快,自己不能适应这种节奏带给他们的压力;14.7%的毕业生觉得社会对学历的要求偏高;12.6%的毕业生觉得用人单位对综合素质、复合能力以及工作经验等要求偏高;9.1%的毕业生觉得社会不公平,就业机会不均等;26.1%毕业生缺乏自信心,不能客观的评价自己等等,所有这些都使他们的精神处于持久焦虑状态,最终形成就业焦虑心理,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就业。

4.自主创业成功率不高。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各高职院校等都在高职生自主创业方面给予了很多优惠条件,这使得高职生创业热情持续高涨,但由于市场经验普遍不足,涉及管理、法律和风险投资等方面的知识缺乏,综合素质不高,创业资金匮乏等诸多因素,致使高职生的创业成功率不高。

二、加强我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建议

(一)政府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就业环境

1.进一步修订完善利于高职生就业的各项政策。机关单位招录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招用专业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应向高职生倾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促进高职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各项政策、制度与措施。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积极招用高职生的,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在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政策性、制度性优惠。

2.加大人才市场管理工作的力度。各级部门、单位应尽快消除不利于人才合理流动的体制性障碍;通过积极有效的工资政策和财政手段,促进人才最大限度的合理流动;进一步健全、规范和完善人才市场的管理机制,彻底把高职生就业中存在的各种不合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3.进一步提高就业工作的服务水平。各级行政部门要加强对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检查与督促,真正做到领导、责任、措施、监督等到位;对企业跨地区聘用高职生就业的,应按照有关规定,取消落户方面的各种限制。立法机关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有利高职生就业的法律法规,使毕业生、高职院校、用人单位都能在人力资本交易中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

(二)高职院校要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教育教学改革要以市场为导向。高职院校的办学思路、招生规模、专业设置等应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构建实训基地、培养双师型教师、组织技能鉴定,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相关培训,确保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贯彻落实;专业和课程的设置应最大限度地满足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革新能力以及创业能力等。

2.进一步增强就业指导实效。一是要加强事关高职生就业政策、法规、制度的宣传;二是针对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重点做好心理咨询与辅导;三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做好自评,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科学的职业发展目标;四是要充分发挥就业指导课的主渠道作用,由专门的就业指导人员定期为学生做好职业测评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工作;还要积极利用校园网络,充分进行网络在线咨询等活动。

3.大力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一是高职院校要积极通过订单和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建设性的合作关系。二是学校还要积极加强与用人单位、劳动人事部门、就业中介服务等组织的联系、合作,通过建立人才信息网、组织供需见面会等形式,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服务。三是进一步加大“双师型”队伍建设的力度,鼓励、支持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充实、提高。

4.加强创业教育,拓宽就业路径。当前,河北高职生的自主创业成功率还不是很高,这就迫切需要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强自主创业方面的教育,要不断通过优化创业课程体系、美化创业文化氛围、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模拟成功创业模式等,丰富完善学生的创业知识结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精神及创业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创业潜质。

(三)高职生要全方位提升自己

1.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

一是敬业精神。调查数据显示:敬业精神几乎是所有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品质。世界经合组织也曾做过类似的调查,在他们调查的50位跨国公司总裁中,98%的人认为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所应具备的最起码的素质是一个人的敬业精神。因此,培养高职生的敬业精神十分必要,敬业精神能衍生出强烈的责任心和成就感。这种强烈的责任心和成就感使得学生会自觉、客观的以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衡量自己的实际能力,而不是职位的升迁和报酬的增加。

二是守信诚实的美德。守信诚实,是真、善、美的完美统一,是做人和做事的基本准则。守信诚实既是我们对自身的一种道德自律,也是别人对我们的一种道德希冀。守信诚实越来越成为一名合格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操守。

三是以奉献为主旨的核心价值观。高职生要能够自觉意识到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并时刻准备着把这种责任和使命转化为积极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高尚情感体验,这样就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现实力量,就能有以自己的职业劳动为社会做出更多更大贡献的不竭动力。

2.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一要自我定位准确。一个人如果过高的估价自己的素质、能力、实力,就会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就会人为地抬高就业门坎,增加自己的就业难度。很多高职生自以为接受了一定的高等教育,学到了不少专业知识,遂以人才自居,轻视实践,看不起基层工作和从事基层工作的人,甚至认为自己从事基层工作是怀才不遇,大材小用,有失身份。这也从另一侧面加剧了高职生的就业难。

二要有正确的择业观。一个人一旦有了正确的择业观,求职时就不会一味地追求体面、社会地位;就不会两眼只盯着实惠,竭力追求高福利、高待遇、高回报;就不会借口“专业对口”,片面、狭隘地理解专业;就不会走不出行业、区域、社会认同度的怪圈等等。

3.提升核心竞争力

首先,要尽可能多的进行各种社会实践,努力做好社会兼职工作。实践证明,做好各种兼职工作对于帮助高职生了解社会、积累经验、提高能力等诸多方面作用不可低估。

其次,要着重培养创新能力。一要做好本专业以外的广博知识的积累;二要大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发掘拓展创造智能,由以模仿继承为主的思维方式转变为以创造性为主的思维方式,由以学习知识为主转变为掌握创新技能为主。

4.提高就业心理素质

一是要有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是由乐观、果敢、希冀、上进等正面特征组成的一种良性、积极、向上的心态。积极的心态,对于高职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持久保持愉悦、自信、热情的精神状态以及不断强化竞争意识、积极应对就业市场的严峻挑战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是要学会管控自己的情绪。调查数据表明,在成功择业和就业路径依赖上,资历浅薄或机会缺少往往不是问题的关键,而对自己情绪的管控力却是问题的主导。

三是要培养良好的性格和自信心。首先要增强培养良好性格的自觉性,主动在培养自己超强的自制力和坚毅、果敢的性格上下功夫;其次要有意向周围人学习,学习他们谦虚谨慎、坦率正直、自信自强的优秀品质,长此以往,就能有效防止自卑、怯懦、自私、狭隘、狂妄等不良性格的生成和发展,也就能做到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大。

[1]罗三桂.广东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张瑶祥.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陈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和对策[J].新西部,2011(33).

[4]祁舒慧.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1,(12).

[5]马方琳.关于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冲突问题的对策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1,(20).

猜你喜欢

高职生毕业生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创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