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地区野生鸭儿芹秋季栽培技术
2014-08-15甘宏信项小敏
甘宏信 项小敏
(1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蔬菜管理办公室 324000;2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鸭儿芹(Cryptotaenia japonica Hassk),别名三叶芹、鸭脚板、鸭掌菜等,为伞形花科多年生宿根植物,以柔嫩的叶片、茎供食,营养丰富,有特殊的芳香味,具清热解毒之功效,是一种药食兼用的特色保健蔬菜。衢州地区野生鸭儿芹分布广,但长期以来因一直没有解决野生鸭儿芹种子休眠问题,人工栽培发展缓慢,导致当地野生鸭儿芹被采挖一空,几乎濒临灭绝。2009年,我们通过冷藏解决了鸭儿芹种子休眠难题,其后又不断探索种子繁殖、育苗等技术。但野生鸭儿芹未经长期驯化,具有喜凉、喜阴、喜湿的习性,且不耐高温、强光,抗病性不强,不耐重茬,人工栽培仍有一定的难度。根据我们多年的种植经验,现将野生鸭儿芹秋季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供种植者参考。
1 特征特性
选择当地大叶型鸭儿芹品种。该品种植株呈开张状或直立,株高35~40cm,叶片为三出复叶、绿色,叶柄长达26cm,复叶基部成鞘膜质状,密植时叶柄和茎均为淡绿色,但遇低温或强光叶柄变成淡紫红色。该品种香味浓郁、质地柔嫩、味道鲜美,较从国外引进的栽培品种更受消费者欢迎。鸭儿芹喜冷凉潮湿环境,忌高温、干燥和强光,在高温干燥的环境条件下生长不良,易老化。适宜生长温度为10~25℃,25℃以上生长明显减慢,30℃以上时叶片下部开始发黄。耐寒性强,幼苗能耐-6~-2℃低温。
2 栽培设施与生产季节
秋季宜在设施内栽培鸭儿芹,以便进行温光肥水调控,减少病害,延长采收时间,提高产量和品质。7月底8月初播种,9月上中旬定植,采收期为10月中下旬~12月上中旬。在露天条件下自然越冬后,次年春季3月下旬~4月中旬还可采收2次。
3 播种育苗
3.1 种子处理
播前20d进行种子处理。先晒种4~5h,然后用清水浸种24h,捞出晾干后用高锰酸钾1000倍液处理15min。野生鸭儿芹种子休眠期长,浸种消毒后应进行冷藏处理。将处理后的种子洗净,置于冰箱冷藏室(5~7℃)中处理 20d,期间每隔 5~7d 清洗种子 1次。
3.2 苗床选择
秋季在大棚内育苗,采取全程遮阳避雨措施。选择地势高燥、水源充足的田块作苗床,床土以保水保肥性强、肥沃疏松的壤土为宜,667m2大田需苗床50~60m2。播前667m2苗床施复合肥30kg(15-15-15,以下同)、腐熟有机肥 2000~3000kg,均匀翻入土中,然后筑畦,畦面宽80~90cm。
3.3 播种
667m2大田用种量600g。播前1d苗床浇透水,将经冷藏处理的种子与少量细砂混合后撒播,每m2播种10g。播后盖薄土,浇透水,最后覆盖遮阳网或无纺布保湿降温。
3.4 苗期管理
播后5~7d即可出苗,10d左右齐苗。出苗前经常检查床土湿度,如土壤水分不足应及时补水。待50%~60%种子出苗后揭除覆盖物。秋季鸭儿芹育苗期间气温高,需覆盖遮阳网降温 (选用遮光率为50%遮阳网)。一般上午11时左右覆盖遮阳网,下午2~3时揭开。阴雨天揭除遮阳网,避免秧苗徒长。苗床湿度以见干见湿为宜。幼苗生长期间,视秧苗生长情况酌情施肥1~2次。秧苗长至1~2片真叶时间苗1次。 播后40~45d,苗高10~12cm 时,即可移栽。 苗期病害主要有猝倒病、根腐病等,应及时防治。
4 定植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微酸性至中性、保水性强的壤土种植,与其它蔬菜实行2~3年轮作,排灌方便的田块可实行水旱轮作。定植前667m2施复合肥20kg、有机肥1000~1500kg,深翻筑畦。8m宽大棚筑5畦,畦面宽 80~90cm,沟宽 50~60cm。 选晴天傍晚或者阴天移栽,如覆盖遮阳网可全天移栽,行株(穴)距为 20cm×(10~15)cm,667m2栽 18000~20000 穴,每穴3株,栽后及时浇定根水。
5 田间管理
5.1 温光管理
秋播鸭儿芹宜在设施内栽培,移栽时如遇高温晴热天气,大棚栽前覆盖遮光率为50%遮阳网,秧苗成活后,视天气情况决定遮阳网覆盖时间。11月中下旬,夜温降至5℃以下时,应覆盖薄膜保温。白天揭膜通风,否则容易诱发菌核病。
5.2 肥水管理
5.2.1 水分管理 前期气温高,空气干燥,水分蒸发快,应早晚各浇水1次。有条件的可用喷灌浇灌,高温期每天喷水1次,阴雨天不浇水。气温下降后,逐步减少浇水次数和浇水量。
5.2.2 追肥 缓苗后及时追肥,隔10d追肥1次,共追肥3次,每次667m2兑水浇施尿素5kg。有条件的可在行间撒施肥料后用喷灌喷淋,或将尿素配制成浓度300~500倍的液肥喷施,施肥后喷淋1次清水,以免发生肥害。开始采收后,667m2施复合肥15~20kg,以后隔10d施1次氮肥。
5.3 除草
鸭儿芹采取人工除草方式,不使用除草剂,以防发生药害,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农药残留。定植后需除草2~3次,封行后不再除草。
6 病虫害防治
6.1 病害
鸭儿芹病害主要有猝倒病、根腐病、菌核病等。猝倒病、根腐病可选用95%绿亨一号WP3000倍液、3.2%恶霉灵·甲霜灵水剂800倍液、64%杀毒矾WP600~800倍液、72%克露 WP 500~800倍液等浇淋根茎部防治。菌核病属低温高湿病害,在设施栽培条件下容易发生,应加强通风降湿,可选用50%速克灵 WP 1000倍液、40%菌核净WP 800倍液、50%扑海因WP 1500倍液防治。
6.2 虫害
鸭儿芹虫害主要有蚜虫和蓟马。蚜虫可用黄板诱杀,蓟马可用蓝板诱杀,也可用70%艾美乐SC 4000~5000倍液、1.8%阿维菌素 EC 1000倍液等防治。
7 采收
鸭儿芹株高达35~40cm时即可采收。采收时用刀在距植株基部2~3cm处平割,然后除去杂质、黄老叶,扎成小捆出售,隔1个月再采收1次。每次667m2产量 1000~1500kg,667m2总产量可达 2000~3000kg。鸭儿芹采收结束后,在行间开浅沟施复合肥20~30kg,施后盖土。越冬后,次年3月下旬~4月中旬可采收 2次,667m2总产量 2000~3000kg。
[1]项小敏,刘慧琴,李朝森,等.冷藏、低温沙藏对鸭掌菜种子发芽的影响[J].上海蔬菜,2009(3):62-63.
[2]谢永刚,王 爽.东北野生鸭儿芹周年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2007(6):47-48.
[3]吴宝成,刘启新.鸭儿芹的综合利用及其栽培与繁殖技术[G].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2,(31)4:68-72.
[4]任吉君,周 荣,王 艳,等.鸭儿芹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2002(4):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