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臂肿胀患者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1例处理
2014-08-15谷莹佳
谷莹佳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哈尔滨 150010)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作为先进的输液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尤其在肿瘤科,化疗患者的带管率高达80%以上,使以往的化学性静脉炎和化疗药物外渗的现象大幅度降低,保证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然而,PICC置管禁忌证的存在,使部分患者依然毫无选择的接受传统的穿刺方式,承担着穿刺并发症的风险。禁忌证是必须绝对禁忌,还是可以视治疗需求而定,成为临床护士的难题。我科成功地为1例完全符合PICC禁忌证的患者置管并顺利使用,现将处理过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47岁。于2010年行右乳癌根除术及同侧淋巴清扫术,术后右全臂中度肿胀,后来我院肿瘤科,经左臂置入PICC,行化疗6周期后拔除。于2013年1月,患者再次行右乳部癌肿切除、左乳癌根除术及同侧淋巴清扫术,术后双全臂中重度肿胀,为行ECF方案化疗经颈外静脉置管,反复操作失败后放弃,故来我院肿瘤科进一步置管治疗。于2013年1月27日成功置管,至今已顺利完成3个周期的化疗,正拟行第4周期化疗中。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定量检测值 0.61 mg/L。
1.2 病情分析 该患者具有多个PICC禁忌证。预插管途径有反复穿刺史;接受乳腺癌根治术和腋下淋巴结清除术后的患侧上肢[1];肢体肿胀;预插管部位不能完成穿刺或固定;存在高凝的危险。因此不建议置管。
1.3 沟通结果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相关知识,以及不建议置管的理由。患者及家属表示充分了解沟通内容,但依然强烈要求置管,并在穿刺同意书上签字,表示愿承担相应的后果。
2 操作过程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超声下改良后的塞丁格穿刺技术,进行右上臂贵要静脉置管。
2.1 置管前 超声下观察预穿刺静脉情况,自预穿刺点至腋下静脉可见3~4个静脉瓣,锁骨下静脉内壁欠光滑,无明显异常回声区,无血栓及静脉畸形。
2.2 置管中 预测到管置入长度,预穿刺点上方10 cm处测量臂围,测量颈围,记录。穿手术衣。在无菌环境下,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单和孔巾,距穿刺点10 cm处系无菌止血带。用无菌超声探头选择穿刺点,局部麻醉。左手食指探测血管位置,拇指稍用力绷紧皮肤以30~45°角进针,见回血后马上停止进针,推鞘,松止血带,退针芯,送导丝进入血管直到导丝进入体外剩下10~15 cm的长度后停止推送[2]。持开皮刀沿导丝上方与导丝成平行的角度,用刀尖极其轻微地刺入皮肤表皮扩张穿刺点[3]。沿导丝推送扩张器和血管鞘,全部送入血管,分离扩张器和血管鞘组件,将导丝与扩张器一起拔出,手指按压针眼上方,从鞘口置入PICC导管,当置入约27 cm,遇到阻力,轻撤导管至无阻力处,指导助手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手臂高抬,与测肋中线呈120~140°角,协助患者头向右转,下颌紧贴右锁骨中线,缓慢置管,仍有阻力,轻轻旋转导管,反复轻柔探试,阻力消失,顺利置入预定长度,拔出血管鞘。超声下观察颈外静脉,未见异常,撤导丝,修剪导管末端,连接导管锁扣及正压接头,10 mL肝素盐水脉冲正压封管,无菌敷贴覆盖。
2.3 置管后 询问患者主观感受,确定患者无心慌和憋气等症状,陪同患者行胸部正位X线平片检查,影像示PICC导管顶端位于上腔静脉下端。回病室,常规静脉输液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后行化疗及辅助治疗,过程顺利。
3 护理
3.1 置管指导 向患者讲解带管期间的注意事项,如穿刺手臂避免拎重物。置管当日,每2小时做手抓挠动作30~50次。卧床休息时避免右侧卧位。尽量抬高置管肢体。洗澡时避免敷料潮湿。如出现任何不适应及时告知护士。
3.2 置管观察 每日静脉输液前后仔细颈围测量上臂围,对比记录。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渗液。观察穿刺静脉走形有无硬结及条索样改变。观察局部皮肤温度有无异常。观察并记录导管体外导管的刻度。观察输液速度,如发现流速明显降低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妥善处理。
3.3 置管护理 随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及主观感受,有无局部疼痛和突然肿胀感。置管后1~3 d,每日1次更换敷贴,观察局部皮肤是否能承受敷料张力。遵医嘱给予注射用低分子量肝素钙(立迈青5 000抗XaIU/支),每12小时皮下注射1次,连续3 d,并检测患者出凝血时间变化。每周期化疗前后,复查置管侧手臂静脉超声。使用前先注入10 mL生理盐水确认导管通畅,输液后用10 mL生理盐水以脉冲方式冲洗导管后,用10 mL浓度为50 U/mL的肝素盐水正压封管。50%硫酸镁注射液湿热敷置管肢体,每日2次,每次30 min,连续3 d。
4 小结
该患者置入PICC后,得到了3个周期积极有效的化疗,即将拟行第4周期的化疗,PICC导管正常使用,双臂肿胀症状无进一步发展,暂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对我院肿瘤科护士的综合素质高度赞扬,对疾病的预后充满信心。如果为了避免操作风险,绝对遵循禁忌证,无视患者的需要,拒绝为该患者置管,就使患者失去了建立化疗通道的机会,对患者的生理、心理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操作禁忌证是指某种行为不适宜应用于某些疾病、情况或特定的人群,或应用后可能会引起不良后果,但在临床护理操作中,应将操作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详细分析对比,如实告知患者及家属,并尊重患者的决定,为生命创造机会。
[1]乔爱珍,苏迅,主编.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技术与管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2]刘为红,闻曲,鲍爱琴,等.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肘上置管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0,24(6C):1670-1671.
[3]陈影洁,陈春贤,简黎,等.B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0):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