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病人发热原因分析及护理
2014-08-15高来梅
高来梅
发热是神经外科病人的常见症状,也是考验医护人员诊断治疗的标志。现对2007年1月—2012年4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82例发热病人的发热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482例发热病人中男317例,女165例;年龄6岁~73岁,平均46.5岁;体温均大于38.8℃。明确发热病因452例,其中感染328例(原发颅内感染、术后颅内感染、合并肺部感染、胃肠感染),下丘脑损伤所致的中枢性高热111例,严重脱水13例;不明原因30例,可能因药物反应、输液反应、病毒感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损伤后的吸收热等引起。原发病情况:脑外伤285例,其中轴索损失187例,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77例,颅底骨折21例;高血压脑出血118例;脑肿瘤36例,包括脑膜瘤12例、胶质瘤20例、动脉瘤4例;脊髓肿瘤及脊髓损伤43例。
经过治疗及护理,482例发热病人中总有效率74%(3d内体温降低≥1.5℃并继续改善),无效和/或继续恶化26%。无效原因分析:感染病人中药物控制不理想,体质差,感染严重、多重感染、艾滋病病人,占60%;严重脑外伤导致中枢性高热合并内分泌紊乱占20%;不明原因占20%。
2 护理
2.1 及时发现病人不适 如昏迷病人出现体温变化,应报告医生及时查找病因。
2.2 分清发热阶段
2.2.1 发热初期(体温36.7℃~38.5℃) 病人表现畏寒、皮肤厥冷、无汗,可不做处置。也可适度保暖防止寒战。此时应积极配合医生做相关检查,得到可靠病理证据,进行下一步治疗。
2.2.2 发热期(体温≥38.5℃) 病人表现皮肤潮红、微汗、灼热、呼吸心率加快。除对因治疗外,还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辅以各种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物理降温包括:温水擦浴法,乙醇擦浴法,灌肠法,冰袋、冰毯、冰帽降温法,静脉降温法[1,2]。注意:降温法都要在足心置热水袋;寒战时不宜物理降温;温水擦浴法在给予退热药后运用效果为佳,但体温>39.0℃时不宜进行;乙醇擦浴不适用有出血倾向的病人,不宜与退热药合用,而且不宜擦腹部、后背、前胸、足心,避免引起不良反应,亦不可短时间内与温水法交替使用;冰袋、冰毯、冰帽降温法要定时查看降温局部,注意冻伤;静脉降温法一般运用于中枢性高热或难以降温时,并要注意寒战发生。
2.2.3 退热期 病人出现大汗,体温下降。此时要注意保暖,防止心律失常、血压骤降及休克,补充水电解质及维生素,饮食要求高热、高蛋白、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昏迷者鼻饲喂养。
2.3 加强呼吸道管理 宣教洗手法的重要性,避免交叉感染;加强翻身、叩背、吸痰及气管切开护理。因为高热时呼吸加快、痰液黏稠容易造成小气道阻塞,引起肺部感染。
2.4 加强皮肤护理、口腔护理 尤其是人工冬眠时或意识障碍病人、老年病人、合并糖尿病病人及皮肤敏感病人。
2.5 做好家属及病人的心理护理 安抚恐惧、烦躁情绪,鼓励进食、进水,少食多餐,防止水电解质失衡及菌群失调。
3 讨论
在神经外科病人中,发热虽是常见症状,但有其特殊性、复杂性,病人多数为意识障碍者,主诉不清楚或不准确,所以要靠护理人员发现。发热是一种症状;是在多种病因下发生的,最终由于发热激活物作用于机体,进而导致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并入脑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中枢介质的释放,引起体温调定点的改变,最终引起发热。发热激活物又分外致热原和内致热原,后者最终导致发热,是人体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发热时机体代谢率升高,免疫物质增加,有利于机体清除病原微生物,促使机体损伤修复。故不恰当的处置会给机体带来危害。低热(体温<38.5℃)时可不处理或仅给予药物治疗;此时应积极查找病因,力争做到对因治疗。在发热期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升高13%,大大增加了脑组织的耗氧量,使脑灌注增加,这样对脑损伤水肿的病人极为不利;此时要运用各种措施积极退热,注意各种降温措施的相互影响,使人工降温达到理想状态[2]。
另外,区分中枢性高热和重度感染很重要,中枢性高热是由于外伤、出血、肿瘤等造成下丘脑散热中枢受损,病死率极高,特点是体温骤升到40.0℃以上且持续不降,无寒战,皮肤干燥无汗,四肢温度不高而头部和躯干温度极高。化验检查白细胞正常或偏高,分类正常,红细胞压积升高。一旦明确诊断立即人工冬眠,加强生命体征检测,加强各项护理。需注意人工冬眠治疗本身对人体有许多影响,比如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还有皮肤组织,所以在加强监护的同时要做好宣教工作。严重感染或多重感染特点是体温渐进性升高伴有寒战,高热(体温≥39.0℃)时呈弛张热,伴有组织系统的功能障碍,化验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或降低,中性粒细胞升高。明确感染积极送血、痰、尿、便做细菌培养,有效抗生素治疗,同时予以物理降温;不宜亚低温人工冬眠。
[1] 丁言雯.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58-160.
[2] 林颉,张琼,周婕,等.自制冰袋用于小儿物理降温[J].全科护理,2013,11(12B):3341.
[3] 张琪英.亚低温治疗中并发症的护理21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8):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