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大学生灾害教育现状分析与启示1)

2014-08-15时春红任小红张银华张晓芹

护理研究 2014年33期
关键词:防灾灾害技能

时春红,任小红,张银华,张晓芹

灾害是指超越地域的承受能力,引起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复杂的物理、社会、经济、政治事件[1]。近十年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包括地震、洪水、火灾、动车飞机失事、暴恐事件,常年受灾人口达2亿多人次,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 000亿元以上[2]。这些灾害事件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留下了精神和心灵上难以磨灭的创伤。崔德华[3]认为,当今中国已进入风险的高发期,人们已经完全生活在随时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和灾害的不确定性中。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在灾难救护、防灾减灾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因此,不仅要培养全科医生、全专业护士、急救专业人员,更要培养具有一定灾害救护知识的大学生。灾害教育是教育活动新的探索领域,主要有灾害和急救方面的教育。张英等[4]认为,灾害教育是为了培养公民灾害意识、防灾备灾素养为核心的教育,以减少灾害损失,提高灾害恢复力。Shaw等[5]认为,灾害教育是包括公共安全、产权保护、有效复苏、灾后恢复等方面的交叉性学科,涵盖学校、家庭、社区教育3个维度,不同的国家基于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具有不同的形式。本研究将大学生灾害教育的概念界定在狭义的范围内,为预防、应对灾害和减少灾害损失,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个体灾害认知和灾害救护能力的教育。高校的灾害教育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公共话题,特别是大学生在灾害中的救护能力广受社会关注。

1 灾害教育理论及形式

理论是学科发展的基础,是灾害应对行动的先导。1987年的“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国际行动纲领”促进了灾害教育理论的发展,它指出“教育是减轻灾害计划的中心,知识是减轻灾害成败的关键”。澳大利亚学者Dufty[6]总结了灾害相关的4个学习理论。

1.1 行为学习理论 主要有Skinner的程序教学法,根据之前的灾害经验,模拟灾害发生的整个过程,进行演习、训练,严格制订行为标准,问题得到解决再进入下一程序学习。这种方法促进学生通过学习灾害知识与技能,促进应灾行动,把经验、知识、行动融为一体,当灾害发生时,有及时、快速、准确的反应和决断[7]。通过程序教学法,让学习者参与模拟演练,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促进学生与老师不断思考和成长[8];行为学习不枯燥、很灵活、很新颖,是一种趣味性的学习,有利于深刻记忆,采用行动学习法用于灾害教育是一次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探索,这种教育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操作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认知学习理论 主要有Bruner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是学习者通过积极主动的有意义建构而获得,即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从灾害的信息、经验而实现的有意义建构过程,而不是单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9]。可通过口述灾害历史、社会媒体宣传、日记记录、个人探索研究等活动构建自己的灾害知识、技能[6]。

1.3 情感学习理论 主要有经验学习圈理论,之前的经验和学习经历是人们防范灾害的重要因素[10]。有研究指出,学习始于经验,然后回归于经验,知识是经验的构成与再构成[11]。在灾害发生之后,形成一个贯穿的学习经历,组织学生学习灾害防范知识、减灾行为以及灾后心理适应,在体验中认知[12];在灾害教育中可通过游戏、模拟现实、训练等活动积累经验,学生通过自动地完成反馈与调整,经历一个学习过程,当灾害发生时就能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

1.4 社会学习理论 主要有情境教学法,包括实践共同体[13]、合法的边缘性参与[14]、叙事模式[15]等,通过媒体、论坛、会议等营造社会情境或通过引入一定情绪色彩的主体,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使学生感觉身临其境,影响个体的灾害认知和防灾应灾行为。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灾害救护能力[16];有利于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提高面对灾害的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减轻灾害损失[17];有益于学生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进而将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实际情境中去,让知识回归于生活[18]。

2 开展灾害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社会将来的主力军,在灾害预防、应对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灾害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全球性问题,在灾害和意外事故频发的当今,灾害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难以磨灭的伤痛[19]。二是大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率高[20],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一连串问题,为了减轻大学生的意外伤害,对高校普及灾害教育是非常必要的[21]。三是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地方,毕业以后会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岗位和层面,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22],有利于普及灾害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灾害教育,不仅能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也能帮助周围的人逃生、自救互救,减轻伤亡率。

3 开展灾害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大学生灾害救护知识与技能较缺乏,学习灾害知识和技能的意识较强,但高校开展灾害教育内容较分散,缺乏系统性,形式单一,学习需求与教育现状存在矛盾,大学生获取的灾害教育知识远远不能满足防灾、自救互救、应灾的需求。

3.1 大学生灾害认知现状

3.1.1 灾害知识来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交流全球化的趋势,获取灾害知识的途径从原来的口口相传和书本教育到网络传播,正变得日益多样化。根据最新调查研究,大学生获取灾害救护相关知识主 要 途 径 有 网 络[23]、书 籍[24]、电 视 媒 体[25]等。 网络、电视媒体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逐渐代替传统的教育成为灾害知识的主要来源。

3.1.2 灾害认知程度 大学生虽然有一定的防灾减灾意识,对灾难知识的学习意识较强,但对灾害问题了解不足,不具备基本的防灾、减灾能力,缺乏逃生、灾害救护技能[26-28]。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学生灾害救护知识掌握具有显著性差别[23],医学专业掌握程度比非医学专业要好[29],但医学院校大学生普遍对灾难医学缺乏系统的认识,对灾害救护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不够[30,31]。

3.2 灾害教育现状 自从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灾害教育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的重视,成立了“5.12防灾减灾日”,建立了灾难教育基地,编制了灾害教育教材。但与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灾害教育普及的国家相比,我国教育机构、高校对灾害教育的重视度不够,灾害教育体制不健全;灾害教育的实施存在狭隘性,忽略了灾害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联系;灾害教育宣传不全面,监督不到位,实施力度有限[32];对灾害应急教育[33]、灾害心理教育[34]等内容重视不够,优势资源尚未融入到灾害教育中去。阶段性教育和应付性教育较多,未能整合学校、社区、家庭、公共教育资源,灾害教育的长远意义和实践技能未能得到强化和保障。

4 启示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一个易教育、易接收传播知识的群体,大学生灾害教育对国民整体灾害应对素质与能力有着深刻影响。但从目前来看,理想的灾害教育模式尚未在我国形成[35],大学生的灾害知识、防灾备灾应灾技能、灾害救护能力有待加强;为了实现人人掌握救护技能,达到防灾减灾的目标,应以灾害教育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灾害教育现状和大学生灾害认知存在的突出问题人手,多角度、多方面、多途径、多层次改进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促进灾害教育在高校的普及。

4.1 多角度加强灾害教育 灾害教育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需要发展灾害教学计划和教材,开发新课程[10]。从学生的角度,课程设置应生动有趣、方便灵活、科学实用;针对有一定知识储备高校人群,应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促进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参与学习;应当发展合理的灾害课程,增加实际操作的时间,确保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从教师的角度,教师须有救援经验,可邀请多次参与救援行动特别是国际救援的医护人员当客座讲师;教师须拥有丰富的灾害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敏捷的反应能力;指导老师须现场示范教学,可利用模型人等教具实际演练,重点放在实际操作,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急救意识。

4.2 多方面教育相互支撑 Tong等[36]认为,减灾的多维教育包括物理条件、人力资源、制度问题、外部关系和自然条件5个方面,无论是灾害应急演习还是教学情景模拟都需要多方面、多部门的支持与参与。Shiwaku等[37]也强调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结合的重要性,吸引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区活动。魏彤儒等[38]认为,应从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及媒体教育5方面提高大学生灾害认知和救护技能。同时家庭、社区、政府的支持对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是非常重要的,如建立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地震博物馆、地震遗址纪念公园、防灾教育主题公园等灾害教育基地。媒体在应对灾害事件的报道上具有强大的信息收集和整合功能[39],媒体教育可以加强灾害知识、灾害救护的宣传。因此,多方面教育相互支撑,在日常生活中加强灾害教育,强化灾害意识和灾害知识,优化学校教育的效果。

4.3 采取多种途径教育方式 随着信息来源日渐多元化,传统的、单一的以课堂教学、培训讲座为主的方式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Preston[40]指出随着技术的发展,媒体、新闻、博客等日益复杂的方法可能成为灾害信息的来源,影视、网媒等新的传媒方式已经越来越易于被学生接受。在防灾应急知识的宣传推广方面,除采用传统的防灾应急知识专门培训之外,制作一些广告宣传视频、灾害现场解说视频,观看灾害救护录像后分组研讨,开发网上教育平台,将有助于提高学习成效;在灾害救护技能的学习应用方面,举行灾害应急演习,模拟灾害现场进行角色扮演,日常生活实践体验,根据平常所学知识来演习躲避、求救、逃生和救助等基本技能,将有助于知识和技能的内化。

4.4 多层次的教育相结合 医学专业学生灾害救护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学生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不一样,医学专业学生是医生、护士、急救专业人员的后备军,是灾害救援中的主体,承担着灾前准备、现场救护、预检分诊、伤员转运、灾后检疫与康复的重大责任;大学生由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博士)3个层次组成,其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所以,我国大学生灾害教育要多层次的教育相结合,对不同层次的大学生提出相应的灾害教育目标。其中,医学专业学生要求系统、全方位地掌握灾害知识,特别是灾害救护知识与技能,应有深入、系统的灾害教育系统和全面的师资力量;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可以开展灾害救护培训、各学科课程中知识的渗透等形式提高灾害认知。

5 小结

目前大学生不管是灾害理论知识还是防灾备灾应灾技能总体都较为缺乏,尤其是应灾的各种急救技能(CPR、骨折固定、止血、包扎等)较欠缺;大学生学习意识强,愿意学习灾害相关知识,希望提高灾害救护能力;我国大部分高校开展灾害教育流于形式,缺乏灾害教育的考核程序和督管部门。因此,有必要加强高校灾害教育的普及和考核深化,进一步健全、完善教育体系。为了促使大学生掌握系统的灾害知识和熟练的防灾应灾技能,应全面开展大学生灾害教育,培养出具有良好心态和严格行为规范的防灾应灾队伍。大学教育是全面系统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高等教育,学校教育能提高学生安全意识、防灾素养、应对各类灾害事故的能力;大学生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掌握灾害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将影响其及其周围人群。健全、深化灾害教育有利于减轻灾害损失和提高生存率。由于经济、政治、文化、卫生水平等社会因素和个体特异性的影响,灾害教育理论、灾害教育实践、灾害教育评价体系呈现特异性;当前大学生灾害教育领域需要更加严谨的教育研究,应根据教育目标和防灾能力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这些命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

[1] WHO.Risk reduction and emergency preparedness:WHO six-year strategy for the health sector and community capacity development[R].Geneva:WHO,2007:1.

[2] 李彦奇,欧阳玉秀.中国巨灾保险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30):100-101.

[3] 崔德华.西方风险社会理论及其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D].济南:山东大学,2008:1.

[4] 张英,王民,谭秀华.灾害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初步思考[J].灾害学,2011,26(1):109-117.

[5] Shaw R,Shiwaku K,Takeuchi Y.Disaster education[M].[S.l.]Emerald Group Publishing,2011:1-5.

[6] Dufty N.Towards a learning for disaster resilience approach:Exploring content and process[EB/OL].[2013-11-15].http://works.bepress.com/neil-dufty/291.

[7] 李淑兰,吴瑛,唐泓源,等.行动学习法在灾害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0(12):39-40.

[8] 李斯俭,陈珊珊,熊淑茹,等.采用行动学习法提升护生灾害应对能力的应用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1):992-994.

[9] 田凌,任丽.从建构主义的视角来看学校的课堂教学——走出课堂、参与实践、课程融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9):155.

[10] Dufty N.A review of progress in the integration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into Australian school curricula programs and materials[EB/OL].[2013-11-16].http://works.bepress.com/cgi/viewcontent.cgi?article=1065&context=neil-dufty.

[11] 房慧.经验学习的反思与建构[D].重庆:西南大学,2010:1.

[12] Dufty N.Natural hazards education in Australian schools:How can we make it more effective?[J].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anagement,2009,24(2):13-16.

[13] Hughes J,Jewson N,Unwin L.Communities of practice:Critical perspectives[M].Routledge,2013:1-2.

[14] Yamori K.Action research on disaster reduction education:Building a community of practice through a gaming approach[J].Journal of Natural Disaster Science,2009,30(2):83-96.

[15] Mangione GR,Capuano N,Orciuoli F,etal.Disaster education:A narrative-based approach to support learning,motivation and students'engagement[J].Journal of e-Learning and Knowledge Society,2013,9(2):129-152.

[16] 包龙梅.情境教学法在灾害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9,24(6):73-74.

[17] 许瑞,王艳波,李芳,等.急救情境模拟演练及竞赛活动在急救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29-131.

[18] 程甦,余桂林,郑一瑾.基于网络平台的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运用于灾害护理学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4):93-94.

[19] 李宏.大自然的报复[M].沈阳:辽海出版社,2013:1.

[20] 陈天娇,季成叶.中国大学生伤害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2):205-206.

[21] 陈玉英,张正黎,黄兰芷.对高校大学生开展应急救护培训的探索与思考[J].重庆医学,2013,42(12):1434-1435.

[22] 刘圣蓉,李章勇,王光利,等.大学生救护技能培训平台建立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26):102.

[23] 余桂林,邹晓雪,王莹,等.大学生对灾害救护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J].健康必读,2013,12(6B):35-36.

[24] 买轩,张卫青.河南省某高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灾害救护与院外急救培训现状及效果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3(11):975-976.

[25] 周彩华,孙丽,高建国,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应对灾害救护知识技能现状与需求[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2):229-230.

[26] 王辉,张玉红.大学生“应急”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5):117-119.

[27] 李卓琳,叶长燮,李迪,等.首都大学生灾难教育现状调查与灾难教育建议[J].今日湖北,2011(5B):156-157.

[28] 陈梦洁,张丽萍,于瑞梅,等.大学生急救护理知识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0(3):187-188.

[29] 董晓梅,陈雄飞,王声湧,等.大学生对突发灾害的认知及应变能力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6):660-661.

[30] 江淑聘,谭益冰,葛泳兰,等.医学院校大学生灾难医学教育的现状调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1):36-37.

[31] 朱建军,朱兴莲,刘梅瑶,等.在校医学生对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疗救援认知的现状分析[J].西部医学,2013,25(7):1092-1094.

[32] 陈雪,闫军印.论大学生灾难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3):105-108.

[33] 袁军,刘旭.灾难逃生教育:学校体育的重要课题[J].读写算,2010(15):35-36.

[34] 黄嵘,黄振宣.对高校深入开展灾难教育的思考[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4-16.

[35] 屈朝霞,张冬生.大学生灾难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以华北和西南地区部分高校大学生为例[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24-127.

[36] Tong TMT,Shaw R,Takeuchi Y.Climate disaster resilience of the education sector in Thua Thien Hue Province,Central Vietnam[J].Natural Hazards,2012,63(2):685-709.

[37] Shiwaku K,Fernandez G.Innovative approaches in disaster education[J].Community,Environment and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2011,7:115-136.

[38] 魏彤儒,崔津泉.我国大学生灾难生存技能影响因素的计量检验评估——基于五省市大学生灾难素质的数据[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2(5):73-77.

[39] 陈晓正.媒体在灾害报道中的功能特征研究——基于对3家报纸关于玉树地震报道的内容分析[J].中国应急管理,2011(3):31-35.

[40] Preston J.Disaster education[M].London:Sense Publishers,2012:1-10.

猜你喜欢

防灾灾害技能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