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宦官专权看古代王朝衰亡的原因
2014-08-15李莉莎
李莉莎
(青海民族大学 政治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7)
中国的历史就是各个朝代之间的更替,就像一个循环,从开端,到发展,再到高潮,最后是衰亡,然后又是下一个开端。这时人们就要探讨究竟是什么导致中国古代王朝的衰亡,大家众说纷纭,但在议论声中,我们不免听到这样一种声音:宦官专权导致王朝衰亡。宦官专权是怎样导致王朝衰亡的呢,首先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下王朝衰亡的原因。
一、中国古代王朝衰亡的原因
三皇五帝时期,禹的儿子启篡夺了政权;夏朝时期,夏桀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使百姓民不聊生,乱杀无辜,使得诸侯纷纷背叛,内忧外患,被商汤所灭;商朝时期,纣王奢侈无度,酒池林肉,还设炮烙之刑,杀人无数,麻木不仁,是典型的暴君,使西方的周人趁机灭之;西周时期,幽王在发生地震时,依然贪图享乐,不理国事,近女色,最后遭受少数民族的袭击而灭亡;东周时期,诸侯的势力强大,周王室的地位便下降;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纷繁是本时期的特征,分久必合,各国都希望通过兼并实现统一,而那些制度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国家则会被歼灭;秦朝时期,不以仁政治理天下,刑罚残酷,贪官污吏横行霸道,严重欺压百姓,将赋役和课税的刑罚强加于百姓,使人民生活与水深火热之中,便迅速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农民起义;西汉时期,外戚篡权夺力,政治腐败堕落,继而农民起义,军阀诸侯割据,加之外部侵略,衰亡是在所难免的;东汉时期,军阀割据势力强大,宦官和外戚专权现象严重,皇帝昏庸,软弱无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动乱大分裂时期,外族,门阀势力强大,外戚篡权,政治腐败;隋代时期,皇帝昏庸暴政,人民劳役过重不堪重负,最终农民起义;唐代,中央集权减弱,宦官专权,外族侵略,农民起义;宋朝时期,皇帝昏庸,施政不佳,党派之间竞争激烈,宦官和地方势力强大,常年征战;元朝时期,政治腐败,民族和阶级矛盾激化;明代,中央集权过剩,内部斗争激烈,如宦官,大臣,外戚等,再加之暴政,国力下降,无法抵御外族侵略;清朝时期,政治腐败,农民起义,民族矛盾尖锐,西方列强入侵。
总体来说,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在政权刚建立时,统治者往往是不满意上一代的统治,深知其中的弊端,所以建立政权后统治者政治清明,加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建设,从多方面进行改革,建立新制度使国家更加繁荣昌盛的发展下去。但往往后来的继承者没有经过艰苦的奋斗,骄奢安逸,不专心与国家的建设,仅仅享受胜利的成果,开始腐败,堕落,加之暴行,使百姓民不聊生,阶级矛盾尖锐,这就容易引起起义,再加上叛乱,外族来侵,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必然导致朝代的衰亡。
在这些众多的原因当中,宦官专权这一因素不能忽略。宦官是中国古代皇室专制集权的必然产物,是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中用来巩固和加强皇权的工具。由于当时的制度不完善导致了宦官专权,加之他们腐朽反动,自身所特有的因素,使政治更加黑暗,极易激化阶级矛盾,从而导致朝代的衰亡。
二、宦官专权的缘由
说起宦官,想必我们也不陌生,其实就是阉人,我们一般都叫太监,但是这三个词其实原本是不一样的。阉人就是被阉割男性生殖器官的中性人,专门伺候皇室及其贵族成员。而宦官这个称呼比太监还要早。“宦”是星座的名字,因在帝座星的西边,所以被用来叫做为帝王服侍者的名称,又称为阉官、内臣、内官、中官等。刚开始,论级别宦官要高于阉人,阉人多大数是来源于战争中的俘虏和罪犯,但“东汉初年,宦官全部用阉人,不再杂以士人。”[1]久而久之宦官就成为阉人所做官的代称了。太监本来是官职名称,唐高宗的时候,把殿中省改为中御府,把宦官作为太监,少监用,后来宦官通称为太监。清朝初期把太监加诸于所有的宦官,所以宦官与太监就为同义词。说白了,宦官就是负责宫廷杂事的阉割掉外生殖器的男仆役。对于这些身份特殊的一类人来说,他们为什么能得到如此大的权力呢?甚至居于常人之上呢?这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
第一,是宦官心理方面的原因。宦官之所以身份特殊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其有别于其他的普通男性。由于阉割了生殖器便失去男性的基本特征,如胡须开始脱落,不再生长,声音虽然变得尖细但不清脆,皮肤虽然细嫩但没生气,整体看起来臃肿,弯曲。对于一个完整的部分来说,某部分的缺陷,必然影响整体的变化。同样对于缺乏生殖器官的宦官来说,对自身也会产生变化,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会受到影响的。生理决定心里,心里决定行动,这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对于宦官来说,他们无疑就是供主子使唤和发泄的工具,尤其是在当时的专制集权的封建社会中,更无人格和自尊而言。他们长期生活在深宫当中,经历着主子与主子之间的权力斗争,奴才与奴才的权力斗争,常常成为主子们权力斗争和发泄的牺牲品,使他们产生拥有权势和钱财便会保住性命和生活的更好的想法,他们便会尽其所能施展各种方法去谋求权力和富贵。再加之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难免心里充满压抑,产生自卑感和屈辱的心里,这便容易导致心里变态,以至于做出偏激的行为。宦官专权便是这种心里因素下的必然产物。
第二,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原因。君主专制必然导致实行中央集权,全国的行政,军事,司法,财政权全部归于中央管理,但实际情况是皇帝总揽全国大全,虽然有法律规范,但实际上是人治,无论是皇帝的地位还是权力都是至高无上,整个国家都是以他为中心的。这样的地位是人们所向往的,有很多君王就是篡权所得到的,所以君王都会拥有戒备心里。要治理一个这么庞大的国家,对于一个人来说并不容易,所以他需要拥有一个官僚机构来辅助他来治理国家,这样他就要有一定的权力下放,这便会产生篡权,一些篡权的事件便会使君王产生不相信身边的将相大臣的心里,但国事之多,他一人又管理不全,他便会另寻他人来协助自己,这时,宦官便成了最佳人选。宦官可以说是与皇帝是形影不离,既听话又顺从,还会阿谀奉承,把皇帝伺候的舒舒服服,办起事来方便。由于宦官出身底下又无子嗣,也没有像将相大臣的权力这样的特殊地位,使君王减少戒备心里,使他们更加信任宦官,便把事情都委以他们处理,久而久之,他们便拥有了一定权势,便会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三、宦官专权导致王朝衰亡的原因
宦官专权便是皇帝把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宦官,使他们过多地干预朝政。但是宦官干预朝政为什么会使王朝衰亡呢?这是我们要探究的。
宦官常常伴君左右,就是因为皇帝信任他们才会给他们权力,所以他们的语言和行为都会对皇帝的思想有一定的影响,还会时不时的添油加醋,有时就会应为一句话就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死,人们都会对他们有些顾虑,甚至会巴结他们,这便会巩固宦官专权的局面,使他们更加的狂妄了,做起事来更加肆无忌惮了。正是由于他们的残酷歹毒,狡诈阴险,贪污腐败,使王朝的统治更加黑暗腐败,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人们会纷纷起义的,在这样的制度下,一个王朝怎会不衰亡呢?
下面我们可以从宦官专权最盛的东汉、唐、明这三个时期来分析宦官专权导致王朝的衰亡。
第一,东汉时期。东汉时期多是年幼的皇帝即位,由于其年幼无知,多由皇太后把持朝政,但皇太后常常依赖她的外戚,久而久之便会造成外戚专权的局面。等皇帝长大后,自然不想受他人的摆布,这便造成皇帝与外戚之间的权力之争。而皇帝自小在深宫中长大,只能依靠从小陪伴他们身边的宦官,让宦官帮他夺回政权,一旦皇帝取得大权,宦官便会仗着是皇帝身边的人更加的专权,嚣张跋扈,无恶不作,必然会引起臣民的不满,便掀起了与宦官势力的斗争。在桓帝时期,“宦官凶焰张天,权势达到顶点,招致了官僚和太学生的揭露与抨击,最后酿成—党锢之祸。”[2]“党锢之祸”是“在宦官的怂恿下,桓帝收系李膺,并下令郡国大捕‘党人’,词语相及,共达二百多名。第二年,李膺及其党人被赦归田里,禁锢终身。”[3]宦官专权的种种恶行不仅使汉王朝统治更加黑暗,而且加速了汉王朝的衰亡。
第二,唐朝时期。说起唐朝的宦官专权,尤其是中后期,可谓达到了极致。由于当时的制度不完善,使宦官拥有过大权力,“宦官以枢密使,宣徽使以及中使等身份,参与决策,宣传诏旨,加强对文臣武将的监督控制。”[4]致使有功的宦官更加得宠,便形成了专权,这时他们的野心极具膨胀,不仅仅要把持朝政,而且要操控皇帝的废立。“自元和之末,宦官益横,建置天子在其掌握,威权出人主之右,人莫敢言。”[5]可见他们已经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了。“宪宗和敬宗都是被宦官杀死的,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都是由宦官拥立的。”[6]在宦官所掌握的权力中,最管用的要数军权了,有了军权便可掌控一切。“唐朝后期宦官掌控军权,主要是宦官担任军职、专典禁军和宦官监军制度的实行。”[7]这便有了“自是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宦官气益盛,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莽”,[8]“如果得罪了藩镇,还有京师可躲,还有别的藩镇可去;得罪了宦官,那就无处容身了,唐朝之亡,亡与宦官。”[9]的说法。
第三,明朝时期。而明朝的宦官专权乱政是既东汉和唐以后最大者。“明代宦官机构之庞大,人员之冗滥,史所罕见。”[10]大明王朝时期,宦官之祸源源不断。在英宗时期,宦官王振是明朝宦官专权之祸的鼻祖,他代皇帝批朱,独揽大权,以皇帝为名干预政事和财政,手段阴险毒辣;宪宗时期,拥有“只知汪太监,不知有皇帝”称号的宦官汪直,残害朝中大臣,让奸臣贼子如朝当政;明武宗时期,宦官刘瑾仗着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等机构残害臣民,使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完全把持朝政,掌握皇帝,便有了“刘皇帝”的称谓;明熹宗时期,宦官魏忠贤的专权乱政可谓达到了顶峰,他不仅陷百姓于水生火热之中,还蛊惑皇帝淫乱朝纲,他的行为与他的名字完全不符,既不忠又不贤。而他还有了“九千岁”这个响亮的名称,在宦官当中可谓首屈一指啊。
宦官是奴役与皇宫的阉人,在君主专制这样的有利制度下,加之宦官自身特殊的生理和心里特点,为其专权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更为其把持朝政,独揽大权铺平道路。 他们是君主专制的必然产物,宦官专权也是君主专制制度下的衍生物。这样的朝代创造了宦官,同时也会衰亡与宦官之下。
[1][2][4][10] 白钢. 中国政治制度史[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3][6] 翦伯赞. 中国史纲要[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8] 司马迁. 资治通鉴(四)[M]. 长沙:岳麓书社,1990.
[7] 杨玉秋. 论唐朝后期的宦官专权[J]. 山东师大学报,2000,3.
[9] 王仲荦 隋唐五代[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