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
2014-08-15贾孝敏
贾孝敏
(贵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世界历史”是唯物史观的主要范畴,也是马克思分析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及其未来走向的方法论范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首次提出了“世界历史”概念,提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共产主义的必然前提的观点。在《共产党宣言》中,世界历史思想也有充分的体现。本文试图梳理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理论来源,分析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内容和当代意义。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理论来源
“世界历史”并不是马克思的独创性成就,马克思就在继承和批判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世界历史”这一思想的。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理论来源主要包括意大利哲学家维科的“历史哲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思想萌芽和德国古典哲学中的世界历史理论。
维科作为历史哲学的开创者,虽然没有正式提出“历史哲学”这一概念,但是他开创性地把高度抽象的哲学和具体琐碎的历史这两个领域有机结合起来了,最早提出将历史发展规律作为研究的对象,力图用历史证实哲学,用哲学反思历史。然而,维科对“世界历史”也没有系统的研究。但是,他至少开拓了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即历史和哲学的结合。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和傅立叶对社会历史的主张,为马克思“世界历史”的提出提供了唯物主义思想的参照,他们对未来整个世界景象的向往和描述给马克思不少的启发。圣西门批判了历史中断论和历史循环论,认为历史不是一些杂乱无章的偶然事件的拼凑,而是有内在连续性和有规律性的一个发展过程,这种发展和前进是不会中断,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一种制度都是暂时的,都将被更高级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傅立叶认为未来社会是一种“和谐社会”,实现这一“和谐社会”的动力就是人的情欲,即对物质和精神的各种欲望,正是人们对这一情欲的追求推动历史的发展和进步。他也认识到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他还对此做了朴素的阐述,他认为,人类社会历史都有上升和下降时期,也猜测到了生产活动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
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影响最大的则是黑格尔。在黑格尔那里,绝对精神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的原则,绝对精神是世界历史的主体,世界历史不过是它的具体体现和形式。黑格尔还认为世界历史始于东方;世界历史的发展是通过世界历史的一些列民族的努力来实现的,每一个世界历史民族都有生长、繁荣和衰亡这三个时期;只有世界各个民族国家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世界历史才能形成。马克思对黑格尔的世界历史观进行了“扬弃”,以一种新的哲学精神和实践原则,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世界历史”思想。马克思认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宇宙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怪影的某种纯粹抽象行动,而是完全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行动。”[1]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基本内容
关于“世界历史”这一概念,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着明确的界定:“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2]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再次阐述了他的世界历史思想,概括起来,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世界历史是生产力、分工和交往发展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辩证关系。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决定交往形式。他说:“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这个原理是公认的。然而不仅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而且一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也取决于它的生产以及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3]他充分肯定了大机器工业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并认为这是形成普遍的世界性交往关系的条件。马克思也强调了交往形式制约生产力的发展,他说:“某一个地方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会失传,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当交往只限于毗邻地区的时候,每一种发明在每一个地方都必须重新开始;一些纯粹偶然的事件,例如蛮族的入侵,甚至是通常的战争,都足以使一个具有发达生产力和有高度需求的国家处于一切都必须从头开始的境地。在历史发展的最初阶段,每天都在重新发明,而且每个地方都是单独进行的。发达的生产力,即使在通商相当广泛的情况下,也难免遭到彻底的毁灭。……只有在交往具有世界性质,并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在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的时候,保存住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4]就是说,当交往方式同生产力不相适应时,生产力只能得到片面的发展,或者交往形式成为生产力的桎梏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只有交往形式适应生产力发展时,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同时,马克思还阐述了生产力和分工之间的关系。他认为 “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最明显地表现在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上。任何新的生产力,只要它不仅仅是现有生产力的量的扩大(例如开垦新的土地),都会引起分工的进一步发展。”[5]马克思强调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分工的发展,分工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也就是所有制的不同形式,私有制就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必然的交往形式。随着分工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必将是交往关系范围的扩大和交往关系的深入。因为交往关系范围的扩大将商品交换范围扩展到世界各地形成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建立,冲破了民族和国家的地域壁垒,把各民族的生产和生活连接起来,即世界性生产、世界性交往,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世界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一体化,从而使世界结成一个整体,这时,地域史、民族史和国家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由此可见,世界历史是生产力、分工和交往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世界历史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然前提
马克思认为,世界性的交往使人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民族都有无财产的群众,从而使他们能够联合起来,采取革命的行动。“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它的共产主义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
首先,狭隘的、地域性的共产主义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事业。无产阶级只有在全世界范围内联合起来,成为世界性的阶级,才能实现共产主义,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提出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其次,“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使得共产主义将不再是一种只具有可能性的理论,而是一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通过分析资产阶级自从登上历史舞台后,造成的世界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一体化得出可这一结论。民族史、国家史和地域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过程就是通过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只有世界经济一体化形成,才能把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所生产出的丰富多彩的物质产品提供给全世界的人们,使人们的需要真正成为世界性的,使各个民族带着自己发展的全部优秀成果融入世界,才能为实现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提供可能;只有世界政治一体化的形成,出现世界规模的革命运动,才能使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实现全面的对抗;只有世界思想文化一体化的形成,各地区、民族和国家的精神产品相互融合,形成世界的公共财产,这也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因此,只有“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伟大的无产阶级才能采取共同的行动,才能使共产主义最终得以实现。
(三)世界历史与个人解放是一致的
马克思不仅将世界历史与共产主义联系起来,而且还把世界历史与单个人的解放连接起来。他指出,历史朝着世界历史发展的结果也最终促进每个人的解放。“每一个单个人的解放的过程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是一致的”[6]因为历史向世界的转变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转变过程初期,个人和民族也会获得一定的发展和解放,但是此时,个人还未获得真正的解放,“单个人随着自己的活动扩大到为世界历史性活动,越来越受到对他们来说是异己力量的支配,受到日益扩大的、归根结底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力量的支配。”[7]只有世界历史进一步的深化发展,世界历史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提供了高度发达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只有共产主义的实现,个人才能摆脱商品经济条件下“物的依赖性”,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人类就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所以,人解放的程度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程度是一致的,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史就是人解放的历史。
三、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当代意义
(一)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全球化的现象,为科学认识全球化提供了认识工具和方法指导
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一个环节和阶段,是马克思指出的世界历史时代合乎逻辑的产物,它的产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任何国家都不能摆脱全球化的进程,我们就应该积极融入这一进程中。全球化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建立在是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之上的。因此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看到它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它的消极作用。全球化使世界范围内的资金、技术、产品、市场、资源、劳动力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使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得到了发展,总的来说,全球化加快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同时,我们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中认识到,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我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也离不开世界历史所创造的条件。没有生产力和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社会主义就不可能向共产主义过渡。所以,我们建设有中国社会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离不开世界创造的一切先进成果,因此,我国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为共产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使我们坚定了我们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但是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是一个过程。我们必须认识到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和曲折性。
(二)为当今人的发展和解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启发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强调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人的解放程度是一致的,即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就是人的解放的过程。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提出了三大社会形态的理论,即“人的依赖关系的社会”、“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社会”和“个人全面发展的自由个性社会”。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的形成实际就是实现人两大解放的过程。第一次人的解放就是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形成把人在自然经济以人身依附为特征的状态下解放出来。人已经从这种状态下解放出来了,但是,这种解放还不彻底。因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又处于商品和货币对人统治的社会中,人虽然不再依赖别人或者某种共同体,但是依赖与物、商品和货币,这种人生产出来的商品反过来统治、奴役人,马克思称之为“异化”。必须把人从这种“异化”状态下解放出来,即人的第二次解放,就是一个共产主义的形成过程。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类的全部力量的全面发展成为目的本身,人才真正实现了彻底的解放。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给我们探索当代人全面发展很大的启发:第一,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财富,只有在解决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后,才能向人的更高层次需要迈进。第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是马克思毕生关注的问题,共产主义的实现都不是最终的目的,而只是手段,是为实现人的全面解放和发展的手段。所以,我们在世界历史形成的进程就要以人为本。
[1][2][6][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4][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8] 向延仲. 论人的解放是世界历史思想的核心[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