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合同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2014-08-15冯俊波
冯俊波
(中央财经大学法律事务办公室,北京 100081)
高校合同是指高校作为法律关系主体在开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活动中,与作为其他平等法律关系主体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签订的具有法律权利义务内容的协议。高校的合同管理是“指高校依据法律和法规,采取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对合同关系进行组织、控制、协调与监督,以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合同纠纷,防止和制裁违法行为,保证合同顺利实施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办学自主权的逐步到位,高校作为独立法人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十分频繁,合同作为高校和社会经济生活联系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愈发重要。加强合同管理,不仅能有效保护合同当事人的正当权益,更能为高校促进自身发展、参与社会活动、开展社会服务保驾护航。因此,各高校必须把合同管理作为学校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加强高校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1.加强高校合同管理,是实施依法治校,规范办学行为的题中应有之义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方略在高校办学活动中的具体要求和体现,是新形势下高校办学管理的基本方略。“当前,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推进,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级各类学校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2]。高校合同作为高校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行为,无论在对外社会交往还是在内部的管理过程中,都是高校实施依法治校的重要内容。高校通过签订经济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并依法履行合同,已经成为高校对外经济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例如在合作办学、资产采购、工程建设等领域。在学校的内部管理活动中,高校与教职员工的人事聘用合同、劳务合同,高校与校内各机构之间的职责权限、责任承担等内容也需要通过合同的方式来加以确定。因此,高校合同已经渗透到高校管理的各个领域,加强高校合同管理,是高校规范办学行为,实施依法治校的客观要求。
2.加强高校合同管理,是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和办学能力的迫切需要
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在处理学校对外经济活动中发生的重大问题时,高校仍然热衷于采用行政管理的手段,忽视市场经济的规律,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结果导致教育管理者决策具有很大的“人治”痕迹,违法违规现象经常发生。受此影响,在高校管理中,部分管理人员法制意识淡薄,对合同管理不够重视,认为合同只是一种形式。加强高校合同管理,对于高校管理者而言,可以有效增强其法制意识,提高其依法办事、预防法律风险能力;对于高校而言,更是学校适应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发挥法治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校治理法治化、科学化水平的迫切需要。
3.加强高校合同管理,是扩大高校自主权,有效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必然要求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统一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业务部门投资兴办,高校统一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高校作为一个“小社会”,基本上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很少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后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行政部门逐步放松了对高校的行政管理,高校逐步获得一定的自主办学权,或多或少地开始对外参与市场经济,越来越需要通过签订经济合同明确学校和相对方的权利义务。加强合同管理,规范合同的签订、履行,使高校作为民事主体在参与经济活动中获得更大的自主权,摆脱传统的政府附属机构的意识,能扩大社会经济交往的深度和广度,更灵活地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提高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4.加强高校合同管理,是提高高校风险防范意识,维护合法权益的客观要求
高校合同作为高校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纽带和桥梁,规定了高校必须履行的义务以及违约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如果在签订经济合同中,对法律法规的研究不够,没有仔细斟酌合同的具体条款,没有全面审核合同的文本,没有约定合同产生争议时的违约责任,必然会给高校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影响高校的社会声誉。因此,加强高校合同管理,从合同的签订环节加以防范,履行过程加以控制,出现风险时及时应对,能有效保障和维护高校的合法权益。
二、我国高校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法制意识相对淡薄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逐步实施,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逐步增强,但是“由于受高等教育是政府附属物的惯性思维影响,部分高校管理人员中还存在着法制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的现象,无法适应新时期高校工作的需要”[3]。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更倾向于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处理高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忽视了法律的思维和方式或者根本就不具有法律意识,在高校合同管理中尤其如此,他们意识不到高校签订合同对于保障学校合法权益的重要意义。如果合同管理者本身就不了解合同的基本条款,不具有专业的法律知识,不具有强烈的法制意识,那么,高校合同管理肯定形同虚设。
2.高校内部管理职权模糊不清,合同管理的机构比较混乱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照搬了“苏联模式”,长期以来,高校作为政府的附属物,行政机关对高校的管理以行政管理为主,学校几乎没有自主办学权,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也是下级服从上级的权力模式,行政机构比较庞大,各部门之间职权不清、分工模糊。具体到高校合同管理,部分高校还没有设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对各部门签订的合同没有明确的指导或者监督机构,这就导致各部门都可以学校的名义签订合同,但是如果合同执行出现问题,各部门又都退避三舍,最后只能由学校来承担不利后果。部分高校虽然设置了合同管理机构,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仅限于合同的登记备案,并不能真正对合同的签订、履行过程进行监督。
3.高校的制度化建设进程缓慢,合同管理的制度有待加强
制度化建设是发展现代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我国高校制度化建设的起步较晚,高校行政管理者往往采用上级命令或者个人权威来处理学校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没有完善的制度可循。有的高校虽然建立了相关制度,但是由于这些制度或者没有与法律、法规保持一致,或者没有结合学校实际不具有可操作性,没有真正发挥制度的规范作用。高校合同管理制度更是如此,合同的审签、备案、执行监督都没有具体的制度,造成了合同管理比较混乱的现状。
三、加强高校合同管理的几点对策
1.观念层面:提高依法治校理念,明确合同管理是依法治校实现的重要途径,从思想观念上重视高校合同管理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方针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提高管理水平与效益,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高校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一定要增强法制意识,自觉运用法律方式和手段来管理学校事务。高校合同是学校作为独立法人行使民事权利和参与经济活动的基本手段,是保障学校合法权益的重要方式,是依法治校实现的重要途径。合同管理者首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合同管理,要自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树立法制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其次,高校要通过培训、座谈或者经验交流会等形式积极开展合同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大家认真学习合同法、教育法、公司法等相关法律知识,掌握合同签订和管理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合同管理的质量。最后,合同管理者要积极探索合同管理的新思路、新机制,使合同管理事务逐渐规范有序,保障学校在对外经济活动中的合法权益。
2.制度层面:加强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完善合同履行监督机制,确保合同管理落到实处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合同的规范管理需要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体系”[4]。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是依法治校的基础,也是加强合同管理的基础。只有法制化、科学化、制度化的实施机制作为制度保障,合同管理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各高校要依据法律法规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减少合同纠纷。合同管理制度是高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和完善合同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一是合同签署的报告制度。校内各业务部门签订合同时,首先要向学校提出申请,阐明签订合同的理由,经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后报领导审批后,才可以着手合同签订的准备工作。二是合同签署的委托授权制度。合同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校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途径,合同签订必须由具有法人资格的高校签订。因此,校内各部门对外签订合同时,必须得到学校的授权,未经授权,校内任何部门或者个人不得以学校的名义对外签订合同。授权必须明确代理权限以及有效期限。三是合同的审签制度。以学校名义对外签订合同,必须要经过学校有关部门的审查与会签。通常来说,一份经济合同要经过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和法律事务部门的会签。财务部门主要负责对合同财务条款的审查,技术部门则要对合同中涉及本部门业务的条款进行可行性审查,法律事务部门主要负责对合同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查。四是合同履行的监督制度。“合同签订后,能否得到完全履行,是否发生合同纠纷以及如何处理合同纠纷,这就需要建立合同的监督履行制度”[5]。合同承办部门在签订合同后,应按照合同约定诚实信用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五是合同的归档制度。合同签署是高校参与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规定着学校的权利和义务,是十分重要的文档资料。合同签订后,承办部门应及时将合同及背景材料存档。
3.组织层面:设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为合同管理提供组织上的保障
加强合同管理,机构设置是关键,高校应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合同管理。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实际,成立法律事务领导小组或者合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依法治校各方面的法律事务,尤其是合同的管理工作。该领导小组应由分管校领导负责,包括学校办公室、财务处、审计处、资产处以及法学领域的专家学者等,该领导小组的常设机构为法律事务办公室,具体负责合同的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参与招标谈判工作,审查合同文本的合法性、严谨性及可行性,并牵头负责合同的会签、监督、归档等管理工作。鉴于合同管理工作的专业性,法律事务办公室应有法学背景的行政管理人员,必要时应聘请律师事务所来加强合同的合法性审查。
加强合同管理,既是进一步提高依法治校水平,保障学校的合法权益有效切入点,又是扩大高校对外经济交往、提高社会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因此,高校管理者一定要增强法治意识、责任意识,规范做好合同管理工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1]史为业.高校合同管理的路径探析[J].会计之友,2010(10).
[2]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Z].2012.
[3]段艳华.论高校合同的法律风险管理[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0(4).
[4]赵化建.高校合同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经济,2012(4).
[5]王婧瑶.高校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