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和礼仪
2014-08-15池喜生蔡冬青
池喜生,蔡冬青
(广州松田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1370)
“网络社会”生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有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网络社会”的道德呈现出一种更少依赖性、更多自主性的特点与趋势。网络生活的自主性,网络界层的虚拟性,网络格局的多样性,网络场域的跨越性,网络成长的爆发性,更需要增强人们道德规范的自觉性,固化人们的主体意识,特别是权利、责任与义务意识。人们在使用网络的时候,要有道德操守、要有文明礼仪。
一、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才能衡定自主型道德主体地位。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信息浪潮下的产物,是人类在新技术新时代新业态下的道德要求和选择。网络道德是网络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
网络道德作为一种新的实践体系,是网络革命中调节社会关系的价值和准则。网络道德的目的是按照善的法则规范社会关系和自身。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是:诚信、安全、公开、公平、公正、互助。
网络是公共生活中重要环节,网络信息的渠道性、网络技术的合成性、网络生活的时空性、网络秩序的有成性、网络公德的内涵性、网络管理的规范性,要求人们正确使用网络工具。美国网络专家威廉·奥尔曼说:信息革命带来的最基本的变化是,它有能力以甚至十年前还不可想象的方式,使人们紧密联系,消除“这里”和“那里”的界限。
因特网是人们基于一定的利益与需要自觉自愿地互联而形成的,在网络世界,每一个人都既是参与者,又是组织者;或者说既是演员,又是导演。“网络社会”的道德规范不是根据权威的意愿建立起来的,而是网络人自发自觉的行为的结果。网络这种 “非熟人社会”环境,以及道德的干预、管理和控制的新机制,也要求人们的道德行为具有较高的自律性。
网络,因纵横交错的联系而形成新的社会组织或系统,它可以因不同的环境或场合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如教育网络、管理网络、服务网络等。网络具有系统性、互动性、关联性、多维性的特征。网络的应用和普及对社会发展、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对人类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的影响;网络能孕育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又有利于形成全球化意识;既对人们生存方式的影响,又能改变和影响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网络的发展和应用作为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标志,已逐步形成了网络经济、网络政治、网络文化、网络军事等,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二、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网络道德建设应遵循的原则:现代与传统的统一、国际化与民族化的统一、技术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原则。
在后工业化时代,科技迅猛发展,我们现在已进入网络生态,从广场到包厢,时而有宏大叙事,时而是浮躁站队,时而有哗众取宠,时而是网语暴动。网络成为人气高飚的新兵团。普罗大众,人声鼎沸;意见领袖,粉墨亮相;屌丝网虫,盛大登场。网络生态中,指点江山,共商国是,谈天说地,传情嚣心、标新立异。网络民意、意见领袖、公民权益、议题滋生、事件发酵、问题升级。网络剧场、网络气派、网络性格、网络效力、网络神话、网络生态、网络人气、网络争霸、网络引爆、网络号召、网络感应、网络推手、网络粉丝。网络造星、网络剧情、网络套餐、网络产品、网络派系、网络悲情、网络布道、网络发迹、网络反腐、网络话语、网络消费、网络画像、网络职业、网络工具、网络导师、网络段子、网络时代……各种情态风生水起。网络当下,政治化、生活化和娱乐化成为网络新媒介的白皮书式的特征。网民要自觉践行礼仪规范,以网络增智慧,以网络享资讯,以网络促发展,构建“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倡导主流文化、核心价值观,规避快餐文化背景下的思想混乱、价值转向、道德失范、行为失体。防止信息紊乱、信息癖、信息综合症的暴涨。
道德与法律是一个社会赖以发展和稳定的两个最大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如何把知行统一起来,自觉融入社会。要进行健康的网络交往,培养奉公守法、遵守公德、严以律己的作风。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推崇人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礼让诚信;重视道德的养成等。
网络技术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网络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可以成为人们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有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的发展。因此,在网络生活中应加强社会公德自律。我们应当倡导网络生活中的正能量。
三、网络交往讲礼仪
网络礼仪就是指人们在计算机网络上通过电子媒介而体现的、规定的社会行为和方式,是指在网络世界的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示尊重对方的过程和手段。
我国网民数量已达到5.5亿,互联网普及率超过40%。网络上,众声喧哗,意见灼热,就像一滴水融入另一滴水,像一束光簇拥着另一束光,像一烛火燃烧另一烛火。网络不仅成为“社交媒体”平台,更多地作为一种信息流动介质、情感动员工具和力量整合的场域境界。虚拟与现实共存,思考与批判联姻,激情与能量交迭,世俗与超脱争夺,引爆与期待融通,理性与感性相较,技术与制度并联,博弈与浸育共生,传统与未来融契,合纵与联横推演,速决与时尚割据,诙谐与庄重糅杂,主流与杂音争鸣,劣根与良性交互,大众与精英互动,吞噬与弘拨共体,泯灭与进化互换,固化与流变演进,投射与垄断交手,黏托与突破共持。芸芸众生的网络,俨然神马浮云,恰有逍遥自在、玲珑剔透、神乎其神、汪洋恣肆、元气淋漓的场域。网络上讲究礼节礼貌,就是新技术浪潮下,后工业化后现代化时空背景下的人文礼仪和社交礼仪。
文明礼貌是进行网络交往的指针,网络礼仪是指在网络平台上,人们以一定约定俗成并共同遵守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具体行为规范体系。网络礼仪是网民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网民教养和道德水准的尺度。网络交际日益经济化、生活化、科技化、潮流化,网络礼仪是走向社会的名片,是工作事业的重要工具,是广交朋友的法宝,是生活和事业成功的基础,是人文素质和文化浸润展示的平台。
网络礼仪的特征:规范性、限定性、可操作性、传承性、变动性。网络礼仪的功能为:沟通功能、协调功能、规范功能、评价功能。网络礼仪的作用是:网络礼仪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事业成功的敲门砖、国家富强社会文明的标志、衡量个人文明程度的准绳。网络礼仪的要求:明礼诚信、平等和谐、谦恭务实、文明健康。
四、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网络的自主性、开放性、多元性的特点,决定了“网络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具有不同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的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网络的游戏规则,最基本的规则大约可以概括成两条:“自由”与“自律”。网络自律的要求是:人本主义是首要原则;网上网下行为一致;入乡随俗、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隐私;网上待人也需要宽容;分享你的知识;平心静气地争论;不要滥用网络权利。
网络生活中的法律原则:自觉遵守网络法律、法规、规章;杜绝自身的违法行为,勇于制止他人违法犯罪行为:网络侵权、网络犯罪、扰乱网络管理秩序。
网络主体的道德修养:网络主体应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坚持防微杜渐,处处从小事做起;坚持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坚持自律和他律的结合,更应注重自律;坚持技术、业务水平与道德修养层次的同时提升;坚持同网络不道德行为做坚决斗争。
网络交谈的礼仪要求:态度要诚恳;说话要实在;交谈要巧妙。网络交谈的方法:谈吐要优雅;用语要礼貌;气氛要和谐。
网络交谈的主题选择:宜选高雅的主题、轻松的主题、时尚的主题、擅长的主题。忌谈的主题:个人隐私的主题、捉弄对方的主题、诽谤对方的主题、倾向错误的主题。
道德是自律,法律是他律,网民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能违反《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禁止盗用他人的ID与密码的行为;禁止中伤,诽谤他人的行为;禁止妨碍网络系统的行为;禁止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禁止网上劝诱等商业行为;禁止宗教,政治方面的劝诱行为;禁止违反公德的行为。
五、结语
文明礼貌、和谐共处、以人为本、积极分享、彼此尊重、求同存异、宽以待人、保持平静,会使我们的网络生活十分愉快。网络道德礼仪教育是每一网民的必修课,任务十分艰巨。“虚拟世界”讲究礼仪是客观现实的要求,网上沟通一定要符合道德、规范、文明和礼仪的观念。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侯书森. 上网必读书[M]. 北京:地震出版社,2000.
[3]张睫. 网络礼仪的构建原则[J]. 新闻爱好者,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