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侠客文学与西方骑士文学发展历程之比较
2014-08-15黄艳芳
黄艳芳
(湖南科技学院,湖南永州425199)
中国侠客文学与西方骑士文学有着相似的母题,二者有着扶助弱势群体的普世关怀,都歌颂正定胜邪,并且两种文学样式中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侠客和骑士有相似的乐善好义、惩奸除恶的侠义精神。然而由于植根的文化背景不同与产生的社会根源不同,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本文仅从二者的产生根源和发展历程入手,探讨二者不同的走向。
一、中国侠客文学与西方骑士文学的发展概况
(一)中国侠客文学的发展概述
侠客在中国古代社会是真实存在过的,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则是最早出现于《韩非子·五蠹》中——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韩非子以此句对“侠”这个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指出儒士和游侠是扰乱国家统治的两大危害。两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游侠列传》和班固的《汉书·游侠传》将侠客纳入了正史的范畴,对他们的生平进行著录,并对侠客们的精神予以赞美与同情。至魏晋南北朝,游侠故事及其承载的侠义精神恰好契合了当时人们摆脱现实社会中政治混乱和苦痛生活、崇尚精神自由和解放的愿望,因而游侠诗得以产生繁荣,与日现雏形的侠客小说一并构成了“侠文学”现象:侠客小说多收录于后世的小说集中,代表作有《三王墓》、《李寄》、《周处》和《戴渊》;游侠诗则是以曹植、鲍照、陶渊明、庾信为代表创作了许多佳篇,如《白马篇》、《名都篇》、《壮士篇》等,其中展现出来的侠客文学元素对后世影响深远。到唐朝,国家的强盛与经济的发展,再加上隋唐时期的尚武崇侠和享乐重趣,表现侠客精神的豪侠传奇更是取得了相当的进步——此间出现专门列有“豪侠”类的传奇小说,并流传深远,如《虬髯客传》、《红线》、《谢小娥传》、《昆仑奴》、《聂隐娘》等,这些作品不仅创造出更具浪漫色彩人物形象如道侠、盗侠、剑侠、女侠等新形象,还创作出“江湖”的概念,为侠客小说提供了可靠的叙事环境并使侠客文学的生产变为可能。宋元时期侠客文学一个重大发展是白话侠客小说的兴起:得益于说话伎艺的发达和兴盛,说书艺人开始对前朝侠客小说改编,形成了灵怪、朴刀、杆棒、妖术等各种门类的侠客小说话本,开创了侠客小说以草莽武侠传奇结构讲述江湖故事的先河,并塑造了不同于以前完美人格具象的而是有缺点却更现实的草莽豪侠形象,使侠客小说逐渐走向现实与市井;同时元代水浒戏的发展将以往侠客小说中的侠义精神升华至“替天行道”的高度,将侠义精神集中在对弱者的救助和对不义强权的反抗之上,对后来《水浒传》的成书有着重要的作用。至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都市人口的聚积、市民阶层的出现和经济利益下日益壮大的书坊为侠客文学的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稳定的消费群体和有力的传播渠道,可以说,侠客文学迎来了“黄金时代”:形式繁多,既有文言版的杂记、传奇,又有白话版的话本和章回小说,如章回小说中的《水浒传》无疑是中国侠客小说的巅峰之作;而白话短篇侠客小说主要集中在“三言二拍”中,如《汪信之一死救全家》、《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和《刘东山夸技顺城门 十八兄奇踪村酒肆》等;文言侠客小说更是大放异彩,尤以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成就最高,其中收录创作的《聂小倩》、《侠女》、《王者》、《武技》、《田七郎》等,文笔细腻、人物刻画丰满,审美格局独特,对后世的侠客文学影响深远。到近现代,中国侠客文学更是繁盛,基本上继承明清时期章回体小说之风,完全走向大众化,并被多次翻拍为电视剧、电影,主要作家有金庸、古龙、黄易等。他们的小说在中国60后至90后一代中耳熟能详,其中的侠骨柔情与富有诗意的武功描述对当代中国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西方骑士文学发展概况
纵观西欧骑士文学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一下几种形式的衍变:骑士抒情诗、骑士传奇、骑士小说、反骑士小说。公元8世纪,西欧处于长期的反抗外族侵略或者内部混战的状态,因而产生了许多骑士英雄和歌颂英雄的抒情史诗。最早的应属英国的《贝奥武甫》,完成于公元750年左右,以斯堪的纳维亚的英勇事迹为主要内容。其后还有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完成于公元791前后)、法国的《罗兰之歌》(完成于公元1087年至1095年期间)、西班牙的英雄史诗《熙德》(完成于公元1140年至1157年间)等。这些英雄史诗以民间传说为原型,产生于战乱时代,歌颂骑士的爱国精神和对基督教的忠诚。至12世纪,西欧终于摆脱外族入侵的威胁,经济逐渐发展,尤其是在法国,经济迅速繁荣,同时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不再需要骑士们四处征战,骑士们开始在领地上享受生活,这时在法国的行吟诗人中开始创作骑士传奇,并迅速影响到英国、德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骑士传奇实乃骑士叙事诗,它承袭了英雄史诗中对骑士们勇武、高贵的精神的称颂,但是不同于英雄史诗的是,骑士传奇中的塑造的骑士更富于个性,他们不再是完全为了建功立业和护教,开始为了个人荣誉和爱情而战。根据叙事的取材,骑士传奇可分为三类:古代传奇——取材于古希腊或罗马的史诗,主要作品有《亚历山大传奇》、《特洛伊传奇》,借以描述中世纪骑士的荣誉观与爱情观;不列颠传奇——主要描述亚瑟王和他的150个“圆桌骑士”的故事,重要作品有法国的《朗斯洛》、《布鲁特传奇》,英国的《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亚瑟王之死》,和德国的《特里斯丹和伊瑟》、《帕尔齐法尔》,叙述骑士们的种种冒险与奇遇;拜占庭传奇——主要以古希腊晚期的传说为题材,主要作品有《奥卡生和尼克莱特》、《弗洛瑞丝和布兰希芙洛》,重在描写骑士与情人遭遇不幸、分离后团圆的故事。骑士小说最早出现于14世纪的西班牙,盛行至15、16世纪。这个时期的骑士小说中的英勇骑士为赢得爱情,常常单枪匹马与怪物、魔法、蛟龙或者强大的军队作战,创下壮举,并最后收获荣誉与爱情。其中的代表作有《阿玛迪斯·德·高拉》和《骑士蒂朗》,而这个时期英国的代表作应属《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这些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是英勇忠贞、扶弱锄强的骑士典范,而小说中不约而同的充满了奇幻的冒险和神奇的战功,拥有着浓郁的“魔幻”色彩,对后世影响深远。
到中世纪晚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骑士制度赖以生存的封建庄园经济逐渐瓦解,再加上热武器的应用,骑士已不再适应时代的需要,骑士制度最终分崩瓦解。骑士文学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人道主义精神,如司各特的《艾凡赫》和《侠盗罗宾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失去生活的土壤的骑士小说开始畸形发展,出现了反骑士小说,对骑士及其行为进行嘲讽和攻击。如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意大利阿里奥斯托的《疯狂的罗兰》、法国基诺的《列那狐的故事》、英国的《侠盗罗宾汉》、《艾凡赫》等,都是用讥讽和嘲弄的必掉,对昔日英勇的骑士进行辛辣的讽刺,从而令迎合封建制度中统治者需要的骑士文学走向消亡。
二、侠客文学与骑士文学之不同的走向
从以上中国侠客文学与西方骑士文学的概述中可以看出:两者的文学素材都是源自民间流传故事,后来被加工成为文学作品;同时两种文学样式中的文学作品都表达了惩强扶弱的主题,而作品中的英雄人物也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如武艺高强、智勇双全、侠肝义胆、除恶扶善。然而两者产生的不同社会根源和植根的不同阶层却另他们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和结局。
(一)中国侠客文学的发展走向
中国的侠客文学源远流长,最初以史传形式存在,再经传奇、游侠诗、文言小说、话本小说、章回小说到新小说的衍变,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形式多样,并且经历了一个从正史到文学、从雅文学至市井文学的转变,最后植根于平民文化。侠客文学中的侠客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其中展现的是一种悖离统治阶层的主流文化的反抗姿态,反映的是大众的需求,因此它拥有着蓬勃的生命力,能经久不衰、生生不息。
(二)西方骑士文学的发展走向
骑士文学的形成则与西欧封建庄园经济下的骑士制度密不可分。作为封建庄园经济繁荣时期的附庸制度,骑士制度诞生于公元8世纪,兴盛于11世纪至14世纪,消亡于17世纪。最初的骑士来自于富农和小地主阶级,通过为封建庄园主征战获得庄园主赏赐的可世袭土地和金银,从而上升为小封建庄园主,形成了固有的骑士阶层。骑士文学则是这种制度的附属产物,主要通过史诗和民间传说传播骑士们在欧洲中世纪行侠仗义、建功立业和追求浪漫爱情的故事。它植根于封建庄园经济,是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的产物,它所歌颂的骑士本身就是封建统治者的一部分,因而它迎合的是封建统治者的需求,所以封建庄园经济一经解体,骑士文学就因为失去其生活的土壤而走向消亡。
三、结 语
虽然西方骑士文学与中国侠客文学在发展中走向不同的结局,但是两者分别颂扬的骑士精神与侠客精神却各自在东西方文学史上、甚至是历史上添上了极尽绚烂的一道风采。随着现代化进程中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骑士精神与侠客精神也将各自在中西方互相影响、互相交融,为东西方的文学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1]白桦.中国侠客与西方骑士之比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2]黄永林.中国的武侠小说与西方的骑士文学之比较[J].外国文学研究,1999(2).
[3]沈剑蕾.中国侠士精神与西方骑士精神比较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0.
[4]张俊强.试论中国武侠文学与英国骑士文学的差异[J].短篇小说,2013(9).
[5]李菊红.试论骑士精神在英美文学中的衍变[J].作家杂志,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