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干部培训工作方法的着力点
2014-08-15乔珍明
○乔珍明
习近平说:“做好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既要坚持运用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又要通过改革创造新的方法,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科学化水平。”创新干部培训方法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手段,应该紧紧抓住以下几个着力点。
一、开放办学以整合社会资源
干部培训的创新,首先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寻求突破,而培训模式的创新为干部培训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开放办学是培训机构整合社会资源在培训模式上的一种创新。培训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培训效果,因此必须不断丰富培训模式,推进开放办学。干部培训必须充分利用外部优质资源、盘活内部资源,坚持系统内搞活、系统外开放,加强与著名大学、省内外党校合作,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量。
开放办学就是“走出去、请进来”的教育培训模式。所谓“走出去”,就是走出学校培训,为学员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根据教学需要,各个班次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如社会调研、异地培训,特别是境外考察使学员跳出“自己”看“自己”,开阔学员视野。所谓“请进来”,就是把行政部门领导和社会著名专家请到学校来讲学,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如远程教学网、因特网、有线电视等丰富学员知识,开阔学员眼界,满足学员多样性需求。
以贺州市委党校在主体班教学为例。
一是把开放办学体现在构建开放的培训格局上。在抓好主体班次培训的基础上,加强与市直机关部门的合作,按部门系统建立市委党校13所分校,联合市县乡镇三级党校举办“三校联办”,构筑起了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干部培训“经纬网”,努力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二是把开放办学体现在整合利用优质教学资源上。大力加强与自治区党校各教研部门、市直有关部门、广东的佛山、江门、梅州、肇庆等市党校的协作。通过“现场教学走出去、优质师资请进来”等方式“借船出海、借梯登高、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这些措施对于拓宽视野、提升层次、培养人才、锻炼队伍、扩大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是把开放办学体现在加强市县党校联动建设上。按照“教研互动、师资联训、资源共享”的要求,加强对县级党校的业务指导,发挥系统优势,加强上下联动,促进资源共享,统筹推进全市党校系统建设发展。实践证明,提高党校办学水平,一定要勇于打破“就党校抓党校工作”的局限,牢固树立开放包容的理念,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开拓的思路、更务实的措施,大力推动系统外的开放联合、系统内的有机联动和校内学科间的互动联手,着力构筑开放办学的新格局,努力在扩大开放中赢得更多的机遇,在加强合作中获得更广的空间,在增进交流中取得更大的优势。
二、创新授课方法增强教学感染力
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在能力教育的背景下,讲授式教学方法仍然是教学的有效形式,新时期干部教育不但要注重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知识教育和领导能力教育也不能放松。因此,要培训领导干部在理论、知识、能力、党性锻炼等多方面的需求,就要求我们善于学习借鉴国内外的现代培训方法,深入研究干部教育培训的规律及特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以充分发挥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方式上改变由过去单一的课堂讲授式教学向案例式、研讨式、现场体验式、情景模拟式等多种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方式实现了三个拓展:一是拓展现场教学,新开设了“开山-桂岭”重走红军路、广西省工委机关旧址、贺州华润循环经济示范区三个现场教学点;二是异地教学由区内向区外拓展,全年组织了五个班次的学员到江浙、广东学习;三是拓展行动学习,在大多数主体班安排了行动学习理论导入和方法演练。在教学流程上改变由过去全程在学校学习转变为集中学习、社会调研、专题研讨、跟班学习“四段式”教学流程。集中学习有利于学员掌握前沿的理论和比较系统的知识;社会调研是让学员带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社会调查;专题研讨课组织学员就社会调查的某一问题展开研究讨论,组成课题组把研究成果撰写为调研报告;对在校学习2个月以上的主体班安排学员轮换岗位交叉跟班学习。这种“四段式”的教学流程有利于学研结合,学用结合。
案例库建设和教学基地建设为增强教学效果提供了必备条件。组织市县两级党校教师撰写案例,加快推进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大大丰富案例库。大力推进教学基地建设,在总结富川铁耕村、贺州华润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八步区桂岭镇三个现场教学基地建设的基础上,2013年又开发了英家-黄姚广西省工委旧址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贺州学院岭南族群博物馆两个现场教学基地。
三、精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科学设置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基本前提。因此,创新干部培训工作方法必须注意精选教学内容,而在精选教学内容的标准时既要坚持党性原则又要与时俱进。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要完善教学布局,使党校教学内容跟上时代的变化。党校办学首先要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又要适应当今世界的形势,反映当前各级领导干部学习的要求。
一是强化基本理论和党性锻炼。2011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春季开学典礼上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是保持政治上坚定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和集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因此,加强党性修养始终是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
二是在干部培训中,要把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为一门必修课。干部培训工作在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同时,还要抓好党的优良传统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教育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永做人民公仆,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精神和锐意进取的激情,始终保持政治上清醒和坚定。
三是要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不断变换干部教育的时代内容,以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生机活力。世界形势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干部培训中不断变化培训内容,例如国家战略以及安全形势方面的教育、世界热点问题的研究、保密知识讲座等。社会形势的变化也要求我们开设政府管理创新、应对媒体、网络舆情等方面的课程。在个人身心方面可以开设心理健康、保健知识等课程。
四要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党校培训要紧扣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及其工作重点,着力推进党的重大方针政策进课堂、进头脑;还要摸准下情,就是科学客观地了解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正确把握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把握参训学员的实情,认真开展训前调查,深入分析学员的共性、个性化与多样化需求,在此基础上从班次设置改革入手,推进分类培训。2011年以来,贺州市委党校在分层级开设专题研讨班的基础上,按部门系统、工作岗位特点设置班次,开设了财税、政法、重点项目推进等系统培训班次,帮助学员获取最紧缺的知识、最需要的信息,产生了很好的教学培训效果。
四、按“三三”制原则配备师资
雄厚的师资是增强党校培训效果的根本保证,党校学员来自各个部门,他们学识丰富,一般都具有大专以上的文化水平,有的甚至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地市级党校教师很少有博士学位的教员,现实情况给党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人把党校教师比喻为“空中加油机”,教师本人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广博的学识,纯熟的教学技巧,还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度。党校学员来自各个部门,他们需要不同的知识能力培训。根据党校工作条例,干部教育既需要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还需要知识教育和领导能力教育。这些培训需求把党校变成了一个知识能力培训五彩缤纷的大舞台,也给党校的师资配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贺州市委党校针对党校培训需求,在师资配备方面有所创新。贺州市委党校主体班教学的师资从三方面进行搭配,主体班培训课的教师分别是本校教师三分之一,外请教师三分之一,本市领导干部三分之一。
地市级党校要承担本市科级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培训需求涉及政治、经济、法学、文学、管理等多种学科,而市级党校本身教师数量有限,不能涵盖党校所开课程的培训项目。贺州市委党校目前设立六个教研室:基础理论、经济学、法学、党建、公共管理和统战理论教研室。专职教师主要在这六个方面去研究。贺州市委党校在教学制度设计上就规定主体班教学本校教师担任课程的三分之一的教学任务。同时鼓励本校教师到本市各机关、企业以及贺州市的县区党校去讲学。这种师资流动教学有利于资源整合,有利于提高党校教师自身素质。
外请教师主要来自广西区党校以及临近贺州市的兄弟党校的知名教师。外请教师占主体班上课教师的三分之一。区党校教师职称高,讲学经验丰富,有研究专长。兄弟党校教师给党校课堂带来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和理念。外请教师来上课,也是本校教师学习的好机会。党校教师的交流教学是促进各地党校合作办学的有益途径。
贺州市委党校师资库中,还有一批来自贺州市各个部门的各级领导。来自条条块块的各级党政领导,是国家政策的执行者,有着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他们能给课堂带来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领导能力方面的实践经验,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领导干部的以教促学是贺州市委交给贺州市委党校的一项重要任务,贺州市委党校把这一制度很好地落实了,在落实过程中也促进了各方面的发展,使党校的课堂更加多彩。
贺州市委党校实行师资配备三三制的原则,为党校主体班教学注入了源头活水,解决了党校师资不足的矛盾,也提升了党校培训的规格和档次。
五、强化教学管理
强化党校教学管理有助于严肃课堂纪律,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党校工作条例》第26条规定:“党校要切实加强教学的组织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教学实施和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学习考核体系和教学效果评估体系。”党校教学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
第一,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组织部、党校以及学员所在单位齐抓共管,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培训目标。组织部门和党校认真研究本市领导干部培训情况,制定本行政管理区域基层干部的培训工作计划。党校调研好各级领导干部培训需求,根据调研情况做好教学内容的安排。学员所在单位提高认识,正确处理好工学之间的矛盾,保证选派学员集中时间和精力参加培训学习。
第二,组织教师集体备课、研究教学形式,建立集体备课系统工程。贺州市委党校主要以专家辅导、小蜜蜂读书会、知行论坛、行动学习等为载体,建立起集体备课的系统工程。邀请专家教授做讲座,从外部引入前沿的思想观念,为集体备课打下良好的基础。2010年创办的“党校发展我成长”知行论坛和“小蜜蜂读书会”,为集体备课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形式。从2011年起全校普及行动学习理念和方法,并把行动学习引入集体备课过程中,探索出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模拟教学等。通过以上这些方式,集体备课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三,创新评教制度。学员评课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每次授课之后,学员们针对该堂课的理论联系实际、问题设计的合理性、解决问题的程度、重点难点的阐述、语言驾驭能力等多方面开展评价,使评课成为教师成长的动力。定期组织学员对教师的授课质量进行综合评定,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多出精品课,培养名师。
第四,创新专题竞标制度。
按照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对任课教师申报的专题进行竞标。对党校主体班进行模块化教学,分为政治学、经济学、党性教育、领导能力、传统文化等模块。模块教学面对全校教师公开竞标,在竞标会上,竞标者要向大会汇报模块的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块的负责人自行组织模块教学的老师。通过这种教学竞标制度,使教学效果好的老师发挥更大作用,同时激励所有老师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教师整体水平。
干部培训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如何使学员既充满学习的动力,又能够通过培训进一步掌握中央的精神,这是各级干部培训机构不断努力探索的任务。只有不断地探索创新干部培训的方法,才能够使干部培训常教常新,实现干部培训目标。
(责任编辑 周 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