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自我否定的意义
2014-08-15龙敏飞
○龙敏飞
黑洞不存在?开玩笑的吧。不过,这话出自黑洞理论创始人之一史蒂芬·霍金之口的时候,那就得认真听了。据《自然》杂志1月24日报道,霍金发表论文,质疑黑洞的存在。霍金说:“在经典理论中,黑洞不会放过任何东西;但量子理论允许能量和信息逃离黑洞。”他同时表示,科学家需要结合重力和其他自然力构建新的理论才能明确解释整个过程。
“黑洞理论”早已深入人心,被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可此时,霍金却自我否定,称“黑洞”并不存在,令舆论瞬间哗然。而这,还不是霍金第一次自我否定——早在2004年7月,霍金就输掉了一套棒球百科全书,起因是针对有关“黑洞”的一个问题,他和美国物理学家普莱斯基尔在1997年时打了一个赌,7年后霍金根据自己的研究,豁达地承认自己输了,并立即愉快地兑现了“赌注”。霍金两次自我否定,令人惊讶之时亦让人刮目。
对于“黑洞理论”,存在或者不存在,这么“高大上”的问题,一般人的确不懂。不过在此事上,最大的看点不只是“黑洞”的有无,还有霍金的自我否定。从霍金的自我否定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个科学工作者应有的态度——对科学相当较真的态度和敢于自我否定的精神。可以说,霍金的自我否定,就是对科学精神的一种尊重与敬畏。同时,通过霍金的这两件事,也在告诉我们,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作为一个尊重科学的人,不要害怕“自我否定”。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曾经不缺乏自我否定的老一辈科学家,不过眼下的情况似乎不容乐观。君不见,院士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的丑闻时有发生;教授专家对女性学生的侵犯事件也不鲜见;至于论文的买卖、院士推荐的人情关系等等,亦早非新闻;再说那些学术界或科学界的权威,则很少有人敢去质疑……这样的氛围,的确不是学术圈或科学圈应有的风气。也或许正是因为我们缺乏必要的科学精神,才使得科学的发展步履维艰。
早有人认为,自我否定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的《神谱》,就蕴涵了自我否定为动力的社会进步思想。众所周知,科学精神归根到底是求真务实,在“人无完人”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可能有错误、都可能判断失误、都可能推测不准,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一旦一个人置身于“权威人士权威观点”的语境里,面对自己的“错误”,敢不敢自我否定,的确考验着一个人对科学精神是否尊重。从客观角度来说,树立权威的科学理论的确不容易,自我否定,很可能有损自己在科学上的地位,在名利的诱惑下,的确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自我否定。
事实上,自我否定即便短期内有损自己在科学上的地位,但赢得的却可能是公众对他的尊敬,还可以避免其他科学家误入歧途,以便更好地发展新的理论。霍金的自我否定,便是一个很好的现实案例。毕竟,社会就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在勇攀科学高峰的征途中,科学家总是在已知与未知的边缘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错误在所难免,但科学家不应放弃的,便是对求真精神的追求。这不应仅仅是霍金的自我要求,更应成为每个科学家的自我准则。毕竟,没有对科学精神的足够敬畏,便很难说是一个合格的科学家。
(责任编辑 张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