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非公企业精神文明创建
2014-08-15上海市金山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市金山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金山区精神文明建设紧紧围绕“创业金山、宜居金山、和谐金山”的战略目标,积极拓展精神文明建设覆盖面,充分发挥非公企业精神文明创建在促进金山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中的积极作用。
一、坚持“三个注重”,不断深化非公企业文明建设的认识
近年来,非公经济已经逐渐成长为金山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非公企业工业产值已占全区总产值的98%,对GDP的贡献率达到90%,对全区劳动就业贡献率达90%以上。为此,金山区将非公企业文明创建作为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载体与抓手,整合资源、强化服务,深化党建水平。
1.注重基础,充分调动非公企业文明创建积极性。文明单位创建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区文明办在深化非公企业文明创建的过程中,注重服务指导,通过组织创建培训、专项调研、现场推进、实地观摩、工作交流、工作部署、市民巡访、条件认定、区级考评等形式,强化创建过程管理,加大创建典型的宣传力度,巩固非公企业创建成果。2011-2012年度,根据2011版上海市文明单位创建标准和考评办法,共有81家非公企业成功创建成区级文明单位,占创成数的20.5%,创成市级文明单位24家,占市级总数的20.3%。
2.注重整合,充分发挥党建对非公企业文明创建的促进作用。一是发挥区社工委作用,加强面向非公企业的组织保障,利用党组织的力量做好创建工作。通过“党建带创建、创建促党建”的方式,将非公企业文明创建和党建工作结合起来,增强创建实效。二是发挥科委、工商、税务、社区办、工商联等部门作用,强化相关部门对非公企业文明创建工作的指导;通过金山区服务非公有制企业联席会议制度,搭建提升教育、政企交流、维护企业权益的平台;开展文明经营、诚信经营等活动,增强创建意识,扩大创建效果。
3.注重创新,积极探索非公企业文明考评的新办法。以“坚持标准、贴近实际、减轻负担、扩大参与”为原则,努力探索改进非公企业文明创建管理办法。2010年,根据2005版文明单位创建标准,制定《2009-2010年度金山区非公单位创建考评办法》,并对企业进行考评。2012年,针对因考评标准存在差异性导致2011-2012年度申报单位考评中的36家非公企业退出创建行列的情况。2013年3-5月,区文明办联合区社工委深入到15家企业进行调研,并分别召开非公企业创建单位负责人、街镇(工业区)综合党委专职副书记、赴非公企业挂职机关干部座谈会,分析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修订完善了《金山区非公企业文明单位创建考评办法(试行)》。新的考评办法有以下特点:一是创建标准中的一、二、三级指标严格按照市级标准要求不变,积极引导企业高标准创建;二是突出企业的声望、文化建设、社会责任、和谐人际关系构建、基础创建等“五大”重点,并加大考评权重;三是指标考评要求指向明确,做到实地、问卷、材料等检查要求一目了然;四是简化考核流程,在39项考评大项目中,有17项通过实地观察、现场测评、部门认定进行,占44%。考评办法的修改,大大激发了非公企业参与创建的热情和动力,2013-2014年度非公企业申报创建共129家,占申报总数27%,比上届新增48家。
二、突出“三大载体”,不断提升非公企业文明建设的水平
注重搭建活动平台,发挥整合优势,提高服务能力,着力引导非公企业强化思想教育、培育企业文化、塑造良好形象,切实提升精神文明创建水平。
1.以活动建设为着力点,大力推进非公企业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学雷锋 传公益 文明交通进车间”、“我们的节日”、民营企业家与“中国梦”征文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向全体新金山人发出《致来金人员的一封信》活动,引导新金山人参与文明交通行动,自觉地成为和谐金山的生力军和文明守礼的传承者。组织召开感动金山人物评选,好人好事“只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上海亨井公司无偿献血蔚然成风”入选金山区感动十大人物(团队),松隐山庄总经理陈雪妹被推荐为第六届上海市慈善之星。在开展各类活动的基础上,抓好非公企业思想道德阵地建设,广泛开展蔡蕴敏先进事迹宣讲,枫泾镇、张堰镇、朱泾镇、山阳镇等将非公企业列入“道德讲堂”重要范畴。许多非公企业都以内部简报、论坛、新媒体等形式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如新跃物流企业通过每年举办物流日活动、建立物流汇精英学院、创作中国物流日主题歌、设计物流行业工装等形式提升行业凝聚力;融氏企业以“融之道”理念作为企业文化精髓,以“金色阳光”读书活动、每月一次的“党旗飘扬”升旗仪式为载体,深化职工教育。
2.以关爱友善为出发点,大力推进来金务工人员综合素质提升。
来金务工人员,占全区常住人口近31%,是金山非公企业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力量。区文明办联合区总工会等7家单位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行动实施意见》,以技能培训、权益维护、情感关怀、文化服务、素质提升等为重点,精心设计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依托社区学校、农家书屋、村居学习点,从文明行为、职业技能等方面加强对新金山人的教育培训。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构建公开、平等、和谐的劳动关系。组织“共享阳光,欢乐童年”金山农民工子女免费电影周、“牵手行动”等主题活动,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健康快乐成长。组建“新枫泾人”素质工程服务站,组织开展十佳优秀新枫泾人评选等活动。
3.以社会责任履行为关键点,大力优化文明健康的社会环境。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在全区开展“共担社会责任 同创美好家园”主题实践活动,上海华峰、中粮融氏、中变集团等10多家非公企业举办企业家论坛,营造“勇担社会责任 打造品牌企业”的良好氛围,涌现了许多勇于创新、诚实守信、回报社会的非公企业先进典型,形成了示范带动效应。上海宜华实业有限公司面对传统服装行业发展的困惑,加强“Smile Talk”和“伊诺卡”两个自主品牌研发,开展新型网络营销,转变经营方式,促进转型发展;上海嘉乐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鹤山针织服装有限公司等企业面对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探索出了一条生产基地在外、财务税收等核心经营在金山的生产管理结构转型的模式,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些企业还把责任意识体现在对社会、对员工的回报上,上海蓝滨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参与市文明办发起的“温暖送到站幸福带回家”活动,包下了4架班机帮助农民工返乡,上海金山石油化工建筑有限公司向石化社区赠送10台彩电,构建企居共建的良好氛围,大量非公企业积极参与结对共建、帮困助学、“蓝天下的至爱”慈善募捐、文明交通路口志愿者活动等等。
三、围绕“三个坚持”,进一步增强非公企业文明建设实效
近年来,金山的非公企业文明创建在探索中前进、在拓展中提升,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就全区2563家非公企业(规模以上非公企业600家)这个基数而言,非公企业文明单位的创建比例还很低,尤其是与非公经济迅速发展的速度不相适应。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认识不到位。一些私企的老板在认识上存在偏差,觉得花大力气搞创建不值得。二是人员不保证。非公企业党委书记、创建干部一般都身兼多职,业务工作十分繁重,投入的时间、精力相对有限,影响了创建质量。三是创建源动力不足。创建成功与否对部分企业影响不直接、不明显,对企业创建相关工作人员激励不到位。
因此,在非公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中,金山区会继续本着“为业主所理解,为企业发展所需要,为职工所欢迎”的工作原则,继续推进非公企业文明创建工作,将文明创建要求与企业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融合起来,努力使文明创建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内在需求,必然要求。
一是坚持抓宣传发动,激发创建内动力。要加大创建宣传力度,以召开工作现场会、座谈会、创建论坛等形式及时宣传交流文明创建理念、创建要求,推广典型做法和创建经验,激发其他非公企业自觉按照创建活动的要求规范经营和管理。
二是坚持抓完善机制,提升创建推动力。要加强创建工作日常管理,整合各方资源,探索、建立激励非公企业文明创建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实现创与不创不一样,创成、创不成不一样,形成推动创建强大合力。
三是坚持抓载体创新,增强创建辐射力。加强与文明委成员单位的合作,为非公企业创建活动搭建平台。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组织部“先进党支部”评比活动、总工会“读书与发展”读书节活动、民政局“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妇联“文化进家庭”活动、团委“青年论坛”活动,丰富创建内涵,提升创建水平。
(责任编辑 周 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