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中小型会展企业人才需求调查
2014-08-15高扬
高 扬
高扬/天津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硕士(天津300250)。
会展行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高效、无污染、联动力强等特点,在我国经济转型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会展业也是提升区域形象和培育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到2020年,天津将建设成为技术先进、制造业发达、服务水平一流、综合竞争力强、对外开放度高、创业环境优越的我国北方经济中心,这一城市总体规划目标为会展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然而,随着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人才供需的不均衡性日益凸显,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现状存在较大差距,如果不能及时调整,既会阻碍会展业持续发展,又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本文选取了天津市的15家中小型会展企业开展关于人才需求的调查研究,分析天津会展企业人才供需的现状,并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角度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一、天津市会展行业发展现状
天津的会展经济虽起步晚,但近年来以其迅猛的发展速度和显著的产业带动作用逐渐形成了自身特色。目前天津市已将会展经济列为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其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作用日渐显现。
2011年,天津共举办展会165个,数量是2006年的1.7倍;会展业拉动天津GDP增长50亿元左右,比2006年增长近4倍;2013年全年举办大型会展论坛活动16个,其中,中美省州长论坛、第六届东亚运动会、2013国际脱盐协会世界大会三项活动为首次在天津举行。中国天津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天津直升机博览会、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中国北方国际自行车电动车展览会、中国(天津)冰淇淋乳品原料及加工技术与设备展览会等专业展会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展会内容涉及石油化工、建筑建材、冶金、电子、汽车、金融投资、房地产、服装等几十个行业。
硬件设施方面,目前天津市较具规模的大型展馆共有4个。由商务部与天津市共建的天津国家会展中心目前正在建设中,将于2015年正式投入使用。该项目室内展览面积为4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将达到120万平方米,全部建成后,有望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会展综合体之一。届时,天津国际会展项目将成为国际化、品牌化、高端化的世界级会展平台。会展经济作为天津市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正孕育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已然显示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然而,随着近年来天津会展业的长足发展,会展资源的稀缺性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尤其是专业人才的匮乏问题仍是制约会展业发展的一大瓶颈。目前,天津有各类会展公司、展台特装公司、展览物品租赁公司等90余家,规模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招聘的员工大多都未受过训练,或是半路出家。真正具备会展管理与运营能力的人才不足万分之一,会展专业人才的岗位空缺比例高达10:1。因此,相对于天津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专业人才却无法满足需求,会展教育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为了掌握天津市中小型会展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笔者对15家会展企业进行调查。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以会展企业的项目经理(28人)和人力资源部经理(15人)为调研对象,调查内容包括企业各部门的人才结构、对大学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等几方面。下面从企业人才现状和对人才要求两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分析。
(一)天津市中小型会展企业人才现状
1.年龄结构较年轻化,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从年龄结构看,天津市中小型会展企业人才队伍趋向年轻化,年龄在30岁以下的员工占总数的52.40%,30-40岁的占35.10%,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从学历层次看,会展业员工整体学历水不高,本科及以上文化水平的占总数的10.21%,超过62.81%的员工是大专学历,而高中(中专)或以下学历的占26.98%。在被调查的企业中,76.36%的企业对人才资源现状感到“一般满意或不满意”,大部分项目经理认为现有的员工队伍素质亟须升级。
2.会展营销人才需求数量最大。一般来说,中小型会展企业的员工数都在10-30人,而招展业务部的人员就要占到总人数的70%以上,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总数则不到20%。有相当一部分小型会展公司把现场服务工作直接外包给其他公司,自己的队伍都专注于招展招商工作。在企业中专职从事策划、管理的人员比例非常低,虽然会展的组织策划、运营管理是会展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但实际工作中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一般由企业高管亲力亲为,普通的员工无法胜任这些核心工作。
3.“科班”出身的员工凤毛麟角,员工专业背景较杂乱。由于国内会展教育起步较晚,会展专业毕业生数量十分有限,企业现有的员工大多都是文秘、营销、外语、电子信息等专业的毕业生,他们虽然对本专业的知识较为精通,但这些都只是会展运营中的某一个环节,不能形成整体运营理念。因此,企业迫切希望有对会展行业本身了解和熟悉的人才加入,在已有的专业知识背景下,再加上几年的从业经验,成为会展组织、策划、营销方面的优秀人才。
4.员工队伍不稳定,离职率常年居高不下。拥有一支比较稳定的员工队伍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10-20%的流动率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比较有利的。但是调查发现,大部分会展企业员工队伍不太稳定,原因包括企业管理水平较低,成长型企业盈利水平有限、福利制度不很完善、人才招聘门槛较低但工作压力较大等。很多新入职员工进入公司后,发现期望值与实际相差甚远,离职率较高。
(二)天津中小型会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1.能力比学历重要。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型会展企业对人员的学历要求都不高,大专及以上学历已经可以满足,尤其是对于招展、招商岗位的人才要求,这说明高职教育能够满足中小型会展企业的主要岗位的人才需求。但同时企业也强调,能力比学历重要,即使学历再高、学校再有名气,没有好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也会很快被淘汰。
2.素质比知识重要。虽然企业希望学生通过在校学习能够掌握本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85%的企业表示,从事会展行业的人员不仅要懂知识,更要能做事,而现在大部分学生的心理素质(如承受压力的能力)、从业适应能力和敬业精神都不够,很多学生毕业后需要经过很长才能适应本岗位的工作,这在企业看来是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因此,与专业知识相比,能否具备从业素质才是企业更为看重的。
在访谈中,几乎所有的项目经理都认为:做事与做人的态度比系统的专业知识更为重要,有些新入职员工虽然不是名校毕业,但踏实肯干、勤奋敬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会成长很快,而很多在校成绩很好的学生却因为眼高手低而无法胜任工作。
3.综合能力比单项能力重要。有些项目经理表示,要找到会展运作中某个环节的“螺丝钉”不难,但能够对整个会展运作过程运筹帷幄的人才则少之又少,90.91%的企业期望引进懂外语、计算机,又精通策划、营销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可见,会展业企业更青睐复合型人才。
三、职业院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由调查结果分析可知,中小型会展企业的人才需求量很大,且对人才学历并没有较高的硬性要求,因此,职业院校的会展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应较为乐观。但实际情况却是,近几年职业院校会展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一直在低水平徘徊。一方面是市场对人才迫切需求而不得,另一方面却是学生毕业后四处碰壁不得不另谋出路。这与学校不了解市场,没有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对接有直接关系。因此,职业院校应该从行业人才需求现状出发,从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实践教学水平、重视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等方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会展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
(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现阶段,国内职业院校中大多数会展专业的名称为“会展策划与管理”,因此,给学生的印象是毕业后要从事与会展策划、组织相关的工作。但是,从调查结果分析可知,会展策划需要数年甚至十几年的工作阅历和经验,是公司“灵魂人物”的工作,是决定展会成败的关键,市场需求数量也相对较少,因此,这绝不是毕业生走出校园后的初次就业岗位。会展企业需求量最大的人才是从事会展营销、会展设计、会展服务工作的业务骨干。因此,职业院校不能因为专业名称的原因而将人才培养目标简单的定位于会展策划或管理,而应该从市场需求实际出发,满足会展企业对一线岗位的人才要求,培养能够胜任会展营销、会展设计和会展服务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不断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职业教育强调职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但现在很多职业院校会展教育多以理论为主,与实践脱离,导致会展专业的毕业生不能学以致用,无法满足会展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职业院校应不断提升实践教学水平,让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活动中习得专业技能,不断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的存在形式很多,如课程实训、校内实践、校外实习等,很多院校往往将重点都放在校外实习上,认为只有在企业真实环境中的实习才有效果,但会展业具有很强的聚集性(人、财、物、时间、空间),学校的教学计划与企业的办展时间很难完全契合,因展会规模不同而导致的人员数量要求、工作时间长短等不同也为学校集中组织实习带来一定困难。因此,职业院校应提升课内实训和校内实践水平,在课内实训中应尽可能开展大型、综合性项目,在校园内举办各种会议、展览和节事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会展项目的策划、运作和服务过程中获得能力和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从会展业人才需求的特点看,企业希望大学生既具有宽泛的知识理论素养,也具有独特的创新能力、严密的组织管理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深刻的服务意识。因此,会展专业人才不仅要了解会展方面的知识,如会展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办展流程等,还需要了解和掌握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法律方面的知识以及能够运用应用软件进行展台设计、市场调研等。这样的复合型人才会更受企业青睐,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除此之外,职业院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人的综合职业素质。因此,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工作的能力,更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重视学生职业意识的养成教育,重视对吃苦耐劳、敬业精神、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对于会展风险的正确认知,形成适度的期望值,提升学生在行业内的生存发展能力。
[1] 于立志.阜阳市中小型企业人才需求调查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对策[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06-108.
[2] 佀妲.加快天津市会展行业发展的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13(2):24-26.
[3] 王振馨,王丛.天津会展业发展情况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J].天津经济,2011(8):49-51.
[4] 金娜.能力比学历证书更重要——关于上海市中小型会展企业的人才需求调查[J].商场现代化,2012(8):39-40.
[5] 张岩岩.高职会展实践教学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2013(9):106-109.
[6] 杜梦.高职院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工学融合模式探究[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