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下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研究
2014-08-15严永怡
严永怡
严永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讲师,硕士(广东广州510420)。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强调了听说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摆脱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计算机多媒体为辅助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今后大学英语教学指明了改革方向。文本从建构主义的理论视角切入,试图在贯彻教学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当下多媒体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实际,探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学习环境由情景模式、会话沟通、协作交流以及意义建构四方面组成;学生和教师分别从自我的价值观念和理解力出发,来构建对于世界、自然、文化、社会的理解,在多样性的理解层面上经由教学过程进行整合;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亦是其自我心理路程的建构过程,这种建构既包含结构性的知识也包含经验性的常识。建构主义以人本为核心,一切从学习者自身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依照建构主义的理论,学习者处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熏陶之下,利用特定的学习材料,借助学习共同体其他成员的帮助和引导,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技能,最终实现自我认知的反省与价值的提升。建构主义视角下,学生始终是作为有独立意识和自我选择能力的个体,教师仅具有辅导和指引作用,是个体学习的推动者和帮助者,而不是灌输着;建构意义的主动加工者是学生个体,而且来源于自我内心的自觉,并非来自外部的客观刺激。
二、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的现状
虽然伴随有关文件的出台,为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提供了目标指引和工作方向,并且推动教学手段、理念的更新,并带来了显著的效果,但是仍然不容忽视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总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视听说课堂上教学步骤刻板僵化,仍没有改变教师占主导和支配地位的传统,相比于引导学生兴趣和提升自我角色支配,学生更多的仍然是被灌输和授教,视听说的教学内容仍较多地局限于文本内容,素质拓展与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不够。
第二,课堂的学生数量过多,不能实现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得到视听说读写和语言训练,这样使得学生英语听说读写操练不足,无法达成满意的教学效果。
第三,视听说教材相对老化。虽然大学英语视听说教材不断地更新,但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仍然存在一定距离,其中一部分内容是过时的,缺少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导致学生提不起兴趣,学习效果不佳。
三、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路径
在多媒体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引入建构主义的方法论,能够创新大学生学习的语言环境和人际环境,学生成为拥有主动意识的个体,根据自我实际情况安排学习进度,自己选择学习的最佳时机和上课地点进行学习,最终借助计算机网络、教师帮助以及与其他同学的沟通,提升自我的英语学习水平。可以说建构主义英语自主学习环境的实现,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师生、学生之间的协作、沟通,更加切实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使他们步入社会后使用英语更加得心应手,是未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熟悉和掌握英语教学目标,时刻以目标实现来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反思总结,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同时,要使学生调整不良的学习心态,认识到语言学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引领学生进行渐进性学习,以达到师生共同对所学知识建构消化吸收之目的。建构主义视角下的英语自主学习培养包含情景氛围、协作沟通、会话协商以及意义建构等四个层面,学生个体是建构主义学习法和教师服务的核心。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特长、兴趣点、学习任务和进度要求,指导他们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并营造一个和谐、愉悦的氛围,以期树立学生自我学习信心,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2.合理使用多媒体素材,保证提供最好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效果。在大学生英语视听说学习过程中,要合理运用多媒体,充分利用音、像、文、形等方式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一个直观、更易于理解的观摩材料,同时材料内容应该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提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当以“视听”为手段来正确理解英语语言的输入,同时语言内容应当包含英美国家的文化,使输入的语言更加纯正地道。输入的语言应具有时代感和交流感,这样才可利于学生巩固学习效果,记忆理解更加深刻。同时在老师的讲解下,把知识背景、语言难点与听说技能相结合,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讨论、互动以及学生小组内部的辩论、互动,营造师生间、生生间的融洽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活力。
3.导入与讨论相结合。语言的学习必须结合该国文化背景,因此学生在进行视听说活动之前,应当将本章内容的文化背景介绍给学生,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去。教师抓住时机适时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创造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同时,在视听说的课堂学习中,鼓励更多的学生相互交流与沟通,使不同的观点相互激荡和碰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语言学习逐步内化。
4.教学设计方案应着重提升学生的能力及素养。视听说的教学设计可以划分为视听前、视听中和视听后三个部分。视听前是指在预习材料播放前,教师向学生介绍本次授课内容的文化背景和故事概要,使得学生有个大概的了解,同时应当把授课涉及的单词教授给学生,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视听中是指在学生利用多媒体观看一段内容之后,让学生以自己的逻辑和视角进行故事的推理和演绎,着重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意识自觉。选择重要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自我编排和演绎,在实践中真正提升英语学习水平。视听后可以给学生安排下列任务:人物性格分析、情节安排、故事的续编等等。这三个部分的根本目的是以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协作为纽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综合素质,。
四、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建构情景式学习环境。情景式教学法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应有之义,教师要时刻注意为学生在课堂上提供有价值的情景信息。只有最逼真的情景再现才能使学生得到更贴近生活的实践,在模拟生活中提升英语水平。教师可以借助课本、多媒体音视频等多种形式,以声、图、文并茂的多种感官刺激学生的知识构建。多媒体时代下,英语课堂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文化背景可以最大限度地包含在多媒体信息之中,有利于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第二,课堂活动设计应该更加新颖、高效。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不仅以授课目标的实现为意图,同时应该兼顾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差异教学法是建构主义教学活动的重要表征之一,多种形式各异、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活动能够使学生以更积极和快乐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在更为纯正的英语学习环境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第三,建构主义是一种过程化模式构造,教师要对课堂学习进度以及课堂活动进行严格监控,关注学生学习的真实状态,并做到实时反馈。最后,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只有对“待学知识”的深刻文化内涵有所了解和掌握才能够更加快速地融入学习进程中去,表象的语言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语言背后的文化底蕴更能增加学生的素养和阅历。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切入点,结合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必定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的英语教学活动中产生积极功效。同时,伴随互联网时代和计算机技术的全面发展,相信中国高校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定会有更大程度的提高,为中国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实现对外交流做出贡献。
[1] 邹艳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根源与逻辑起点[J].外国教育研究,2002(5).
[2] 代玮炜,叶伦强.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的建构主义大学英语教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S1).
[3] 黄惠.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4] 李池利.论多媒体教学模式应用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5).
[5] 范琳,张其云.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