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舞蹈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2014-08-15汪春芳
汪春芳
汪春芳/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体育部讲师,硕士(浙江绍兴312000)。
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把人才培养作为高校工作的中心任务,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体育舞蹈作为体育特色项目之一,以其独特的功能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体育舞蹈的内涵及特征
体育舞蹈,又称“国际标准舞”,是以男女为伴的一种步行式双人舞的竞赛项目。分两个项群,十个舞种。其中摩登舞项群含有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探戈、狐步和快步舞;拉丁舞项群包括伦巴、恰恰、桑巴、牛仔和斗牛舞。每个舞种均有各自舞曲、舞步及风格。根据各舞种的乐曲和动作要求,组编成各自的成套动作。体育舞蹈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的规范性。如舞程线、角度和方位的规范化;音乐、服饰的规范化;比赛的规范性要求等等。
2.广泛的社交性。体育舞蹈是一种国际流行性的社交舞蹈。它是沟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情感的一种世界“形体语言”,也是任何语言无法代替的艺术,具有广泛的社交性。
3.强烈的体育性。由于体育舞蹈兼有文化娱乐和体育锻炼的属性,因此人们称它为“体育舞蹈”。另外,它的体育性还表现在它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健身运动。
4.高度的技艺性。一是精湛的艺术性;二是高超的技巧性。
5.高尚的娱乐性。体育舞蹈让人们在欢快优美的乐曲声中,在五彩缤纷的灯光下,在自由和谐的气氛中,在男女异性相互吸引、默契配合中翩翩起舞,得到美的享受,从而调节精神,消除疲劳,感受愉悦,并达到最佳心态。
二、体育舞蹈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价值
从价值的本质来看,价值是人们对物质、文化需要的体现,价值的产生是由物质、文化自身固有的功能决定的。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是艺术与运动的高度结合,在高校开设体育舞蹈,即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实现大学生健身价值、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力途径。[1]
1.体育舞蹈的健身价值。体育舞蹈的健身功能包含健美体形、强身健体、健全心理。
首先,有规律地参加体育舞蹈锻炼,可以实现有效的“生物学”改造,使人的形体趋于一定的美学标准。比如经常参加体育舞蹈训练的女士胸部丰盈饱满,腰部纤细,臀部圆润上翘,四肢纤细修长,展现了柔和之美。据国外研究者资料显示,坚持90分钟的体育舞蹈锻炼,心率可达135-197次/分;能量消耗方面,伦巴29.3kj/min,牛仔29.3kj/min,华尔兹23.86kj/min,狐步舞21.77kj/min。
其次,长时间参与体育舞蹈锻炼的人,他的心肌比较发达,心肺功能好。我们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体育舞蹈学修课学生为对象,对恰恰舞、牛仔舞、华尔兹等练习心率进行测试比较,结果发现恰恰舞步练习心率平均为140.1次/分,牛仔舞心率平均为141.5次/分,华尔兹心率为138.6次/分。长期体育舞蹈锻炼可以改善人的心血管系统、心肺功能、耐力等。
再次,体育舞蹈是在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中,把细腻的情感注入舞姿中,塑造出各种美妙的意境组合,体现出美体和造型。在优美动听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可以使注意力在乐者与美感共鸣的时空中国得到集中与转移,调节情感,忘却疲劳,改善大脑皮层状态,使其兴奋与抑制达到新的平衡,使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3]所以合理有效的体育舞蹈锻炼,可以良好地调整人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舞蹈中宣泄紧张、焦虑、抑郁,增强信心,健全心智。
2.体育舞蹈的美学价值。体育舞蹈的美包括了音乐美、服饰美、动作美。体育舞蹈将美妙的音乐和优美的动作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舞者身着不同风格的服饰,呈现给观众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艺术享受,美不胜收。其实,人在学会欣赏的同时,也会被这种美给熏陶,会触动自己不断参与体育舞蹈锻炼以改变自我的形体、姿态等身体条件,并在体育舞蹈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的舞姿的影响下,不断地进行感知、想象、理解等审美活动,提高审美能力。在高校开设体育舞蹈教学,使学生在充分获取体育舞蹈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了一定的鉴赏和审美能力,对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3.体育舞蹈的社会价值。首先,体育舞蹈作为一种社会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抒发情感、消除隔膜,促进沟通的最好形式之一。它不仅是民族友谊的纽带,也是进行国际文化交流、维护世界和平的一种形体语言,对维护社会和平稳定起着积极的作用。其次,体育舞蹈是造就全面、协调、完善发展的人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对人体大脑两半球的均衡发展和智力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舞蹈的模仿、反复练习、创造优秀动作的学习过程,可以改善人们的行为习惯,提高人体运动能力,创造人体文化,挖掘创新能力;体育舞蹈的表演及比赛,是对人体运动能力的一种检验,对提高参加者的自信心有着重要的意义。再者,体育舞蹈促进人的社会化。人是需要社会交往的,并从中获取经验,同时将自己的经验交流给他人,人的个性是后天形成的,没有成年人的照顾、训练和培养,丧失团体生活的社会经验,青少年和儿童的人格是无法形成的。
三、体育舞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应用措施
1.保障教学师资。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专业文化水平、教学水平等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学生体育舞蹈技术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从专业角度分析,目前高校中的体育舞蹈老师多数为半路出家、自学成才,很少自幼专业学舞,因此应注重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知识的进修和培训,多方位开展校内外听课、评课等活动,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师资力量的壮大是学生成人成才的有利条件。
2.课程设置要合理。由于体育舞蹈涉及的内容较多、技术性较强,学生的整体水平较低、基础较差。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合理选择教材和教法,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建议实行分层教学,开设初级课程班和提高课程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选择,逐步提高舞蹈水平,达到运用自如,为将来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体育锻炼基础与体育服务技能。
3.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的制定应遵循先提高学生个人舞蹈技术,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造能力。即教学安排应遵循先个人练习,再进行两人或集体的配合练习,并学会改编或创造。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
4.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体育舞蹈学习初期,采用讲解与示范、完整与分解、口令提示、领带教学、照镜子直观法、视频欣赏等教学方法;到了巩固提高和自动化阶段,除了采用以上常规方法外,还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学比赛法或表演法,让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形式编排一些舞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教师以考核、奖励等方式对学生编排的舞蹈进行打分、提问、观摩、评议和互相交流,并给予认真指点。
5.丰富教学手段。课堂上除了采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外,建议适当的安排电教化教学和现场观摩等教学,通过观看高水平运动员的比赛及表演,增强学生对舞蹈动作的整体视觉效果,使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舞蹈动作的技术要领和舞伴之间默契的配合,从而有利于学生模仿,加快对动作的学习和掌握。
6.精心组织教学。在教学组织方面,建议初级课程教学主要采用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这有利于节约师资和场地,加快教学进度,有助于统一和规范动作;有利于相互学习、相互比较、相互促进、相互激励、共同进步,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建议在提高课程教学中主要采用分组教学的组织形式。即学生可以进行自由组合,并选出小组负责人,而小组成员也要明确自己在队中的角色和职责。通过一段时间的一起学习、编排和复习,每个队员都将学会与人沟通、与人相处、积极参与、分享快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刻的领悟团队的力量。
7.综合运用多种教学评价方式。建议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学评价应适当减少对技术内容的评价,适当增加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在评价方式上采用教师评价、小组内部互评、组与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小组内部互评以匿名制对每位小组成员评价,小组之间互评只给每个团队一个整体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对学生进行分阶段性评价,及时反馈每位学生的实时情况,有助于学生查漏补缺,不断进步。
8.开展多种课外体育舞蹈活动。体育舞蹈舞种繁多、风格迥异、节奏各异、动作技术复杂,单靠课堂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注重课外体育舞蹈的开展,充分发挥体育舞蹈社团、体育舞蹈协会的作用,经常举办校内外交流活动,定期组织开展系列比赛、表演、培训等活动,使学生在从中得以学习和成长。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学会求知、求学,学会与人共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高校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体育舞蹈作为一种独特的运动形式,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路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童昭岗,雷咏时.体育舞蹈[M].楼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7-8.
[2] 李树伟.体育舞蹈在大众健身运动中的地位[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5):63-164.
[3] 李雷,王卫.体育舞蹈的健身价值及在我国高校开设的必要性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5).
[4] 朱广龙.双语教学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应用实证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8.
[5] 司徒炳坤.体育舞蹈对心理健康影响作用的调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2).
[6] 李超雄.国际体育舞蹈在高校的发展前景浅析[J].山东体育科技,1996(1).
[7] 李和标.高校体育舞蹈选修课双语教学探索与思考[J].咸宁学院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