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中创新型外语人才的运用
2014-08-15赵慧明
赵慧明
赵慧明/黑龙江工业学院外语系讲师,在读硕士(黑龙江鸡西158100)。
一、黑龙江省区域经济特色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分别与朝鲜和俄罗斯部分地区接壤。近年来,因黑龙江独特的地理优势,其区域经济发展成效显著,连年以10%以上幅度递增,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保持在较高的增长平台上运行。
黑龙江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既与地区政府部门的管理分不开,也与活跃在黑龙江省各条战线上的行业精英的努力拼搏分不开的。自1998至今,黑龙江省先后投入发展资金数千亿元,主要用于黑龙江省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仅商品房建设、村镇改扩建两项,每年可以拉动该地区的国民经济增长幅度就超过1.5个百分点,是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中同期经济增长最活跃也是最强劲的行业之一。目前,全省各地大小城市面貌都焕然一新,这为黑龙江省的招商引资工作以及全省经济发展打造了一个环境优雅、设施完备的硬环境。这样的相互支撑良性发展的局面正是当地管理者所要达到的目标。可以说,黑龙江区域经济在其自身独具特色的模式下,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黑龙江省的区域经济发展所以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实属其拥有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是:首先,黑龙江省是我国重工业生产制造基地,它拥有着一批优势产业和一批举足轻重的骨干企业。其次,除了装备制造业以外,黑龙江省的医药、电子、汽车、煤炭、机械等重点产业发展步伐也明显加快。截至目前,这个区域内的石化、能源、医药等产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居于行业前列的龙头企业已超过30家,其生产能力稳居国内或亚洲前列。第三,黑龙江省的自然资源优势明显,这里土地肥沃,优质土地资源丰富,林草茂盛,适于养殖业发展,其煤炭、木材、粮食、石油等自然资源更是其发展的坚强后盾。第四,独特的区位优势。黑龙江省毗邻俄罗斯、朝鲜等国,这是国内其他省份无法比拟的。黑龙江省位于东北亚中心,是东北亚这个经济区域内重要活跃的经济体。最后,人文优势明显,区位优势潜能巨大。同时,人才资源优势显著,高层次人才集聚,已基本形成人才凹地,产生集聚效应。其所拥有的哈工大等59所高等院校,831个科研院所等机构、100多个博士后工作站等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全省教育实力位居全国第9位,科技实力位居全国第7位,两院院士人数位居全国第5位,有这样一连串耀眼的数字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也正是以上的种种优势条件日益明显,让黑龙江省这个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比如,区域经济发展的视野还不够开阔,资源枯竭导致资源型产业衰退也是不争的事实。创新能力弱这个各区域发展中的共性问题也在这里存在。全省对外经贸质量亟待提高。尤其是创新型外语人才短缺现象,已经成为影响制约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黑龙江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内因
如果说黑龙江区域经济增长显著是因为其各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不如说这个东北亚区域经济圈内,黑龙江版块更知道如何运用高科技人才。发挥人才效应是国家一直在提倡的,黑龙江区域经济体切实地把这个号召落到了实处。尤其是对创新型外语人才的使用,他们更是有着先人一步的意识。
我们都知道,高素质的劳动力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对于区域经济的持续性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决定性意义。而创新型外语人才就是这种高素质人才的一种,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无可替代。
创新型外语人才,就是不但要具有扎实的听、说、读、写外语能力等外语基础本功,还必须要会至少两门以上的外语,同时必须要掌握和精通一门或多门专业知识,从而让外语能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这样,就能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工作的需求。如果只掌握外语知识没有专业知识的纯外语人才,在当今区域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加大的前提下,无法满足企业本身发展需求。创新复合型外语人才之所以居于如此重要的位置,是因为他们能够帮助其所在的企业最大限度地获取国际市场供求信息,为其所在企业节省交易成本。试想,一个人,能独自代表企业同国外企业或同行进行广泛交流合作,适时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和经验,从而改善和提高自身所在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在国内国际上的知名度,这首先就为企业本身节约了人力资本。原来由两个或以上的人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只要一个创新型外语人才就全部完成,这样的发展模式有哪个企业会置之不理呢?外语只是实现交流目的的工具,如果能够做到创新、复合,这样的人才就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外语人才。
三、黑龙江省对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
由于本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内在因素,以及其自身存在的明显不足,就要求黑龙江区域经济体必须从战略高度对创新型外语人才进行整体规划,并且,要根据经济体内的企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来确定创新型外语人才需求质量、数量和结构,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区域经济体发展动力不足的内因,为黑龙江省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首先,必须加强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在培养的过程中,要保证所培养的人才,在语种结构上要合理,各个语种的人才数量质量必须经过科学论证规划后再行实施;其次,必须坚定不移地打造创新型外语人才储备库,让这类全能型人才形成梯队建设,不至于发展过程中突然出现断档;同时,要在企业内部形成有序的竞争与合作同在的团队氛围,不因人员局部流动而影响到企业正常运转,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最后,培养创新型外语人才必须要与企事业及行政部门的整体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相协调,步调一致,要保证人才的开发和培养既不过度,又能保证需求。否则,人才要么产生断档,要么造成资源浪费,这都是不允许发生的。这就要求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工作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政策规划必须要具有前瞻性、兼顾性。
四、引进创新型外语人才
如果前者还不能满足区域经济体内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就必须另寻他途。过去黑龙江省各企事业单位或政府机关,引进的外语人才多为纯外语人才,知识结构单一的纯外语人才。客观原因缘于当前的教育模式,所以,培养出来的外语人才更适于教学和研究。那么,在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跟不上企业发展的要求,或者企业需求的外语人才一时半会难以出炉时,就需要考虑引进了。这样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是高素质人才向往的地方,只要政策、措施得当,边缘工作做到位,引进创新型外语人才,应该不是难事。事实上,在引进这样的人才以后,如何更好地使用和培养,让来的人能定下心,为企业的发展出力流汗,这才是更重要的。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员工培训计划,对这些外语人才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给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
五、未雨绸缪,改变原有培养模式
当前,黑龙江区域经济体内,多数企业对外语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甚至不培养。即使有培养计划的企业,对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方式也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区域内企业发展需求。而教育方面,培养模式转型也非一蹴而就之事。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为区域经济发展蓄足后力,就需要区域经济体内各方共同谋划了。
建议企业在提高对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认识的同时,学校,政府机构同时努力,不断更新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订单培养力度和渠道。加强校企合作,发挥黑龙江省自身的教育优势。这样,多管齐下,创新型外语人才素质不高、能力不强、梯队不健全等劣势就会得到长久而根本的改观。在这里,政府的作用就会显而易见地凸显出来,没有政府的发力,谈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无异于纸上谈兵。
大家知道,目前人才流动方式主要表现为:西部向东部转移;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各种各样的人才在各发达地区或城市间会合,推动了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黑龙江省区域经济体要抓住这样的机会,来吸引高层次人才汇聚。
政府制定政策时,必须打破传统的人才引进制度,从一切可能的渠道引进创新型外语人才,来增加区域内人才总量。减少人才流动障碍,促进人才的良性循环,加强人才制度创新,促进人才区域共享。所谓的人才共享,究其实质,是智力资源的共享。人才共享的根本要求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必须要坚持市场机制主导的原则,与此同时,发挥政府的政策调控职能。人才引进和使用时,必须要健全和完善对人才使用的激励扶持政策,积极地探索并建立起一整套与国际接轨的人才收入分配政策,以此拴心留人,以便鼓励和推动技术和知识要素共同参与分配的奖励分配制度。在海纳百川、不拘一格的同时,也要建立人才合理流动机制,让适合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尤其是创新型外语人才愿意来,也可以轻松走。形成建立以人才共享为根本目标的新型人才管理模式,努力形成高素质人才社会共享机制。
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引进,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快慢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目前,黑龙江省区域经济体在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使用上已深有体会。但面对创新型外语人才综合素质欠缺,培养、引进力度不足的现实,如何加大工作力度,就成为摆在这个区域内政府和各企业面前必须考虑的大事情。相信,随着改革开放逐渐驶入深水区,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快,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会逐一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