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大学生村官发展的长效机制构建研究——以J省F市为例

2014-08-15刘春春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9期
关键词:村官农村大学生

刘春春

所谓大学生村官,是指筛选的本科以上学历应届或往届毕业生(个别省市要求专科以上学历),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或其他“两委职务”的工作者。大学生村官政策则是指政府对大学生村官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以及相关管理培训考核等机制的总和。大学生村官政策2008年开始以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以J省F市为例,关注女大学生村官这一群体。

一、基本情况

2008年至2011年,F市相继四批共招录大学生村官265名,其中女村官有135名,占51%。其中有1名少数民族(畲族)女村官,135名由省选聘任职的女大学生村官均属于中共党员,本科学历,21-25岁之间有97人,26-30岁的有37人,30岁以上的有1人,有43名任职村党组副书记,1名任职村党组织成员,58名任职村书记助理,8名任职村委会主任,3名任职村委会副主任,22名任职村主任助理,女大学生村官年薪平均22200元左右。

女大学生“村官”分配到F市各个县后,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出台了很多针对她们的优惠政策。为进一步促进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优化乡镇干部队伍结构,也充分调动大学生村干部的积极性,F市还出台了相关政策:一是定向招录,在每年全省公务员招录考试中提供2个职位定向招录任职期满的大学生村官及三支一扶人员;二是让期满的大学生村官转入所在乡镇的事业编制。

二、F市女大学生村官发展存在问题剖析

在农村基层,女大学生村官相对男大学生村官而言面临的困难更多。

(一)受中国传统“男尊女卑”观念影响,女大学生村官更难开展工作

在中国农村,传统观念中“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观念广泛存在。本来村干部对大学生村官就颇有微词,在与一位村里的书记交谈时,该书记是这样说的,“这些村官有什么用,对农村一点不了解,做个什么事又做不了。还不如留下这些钱多发点给我们村干部……”,他还说村里的这个村官根本就没到村里来,镇里把他放在办公室,让他打打字,干些杂事。对于女大学生村官,一位村里书记这样说,“小姑娘什么都不懂,能干成什么事。连什么是豆角都分不清”。在农村,村主任或村书记是权力中心,如果女大学生要开展工作必须获得他们的支持。但是在现实中,她们经常会遇到来自村干部对其位置的架空,无法参与村务重大决策和具体村级事务的管理。

(二)女大学生村官思想不稳定,角色选择未定和角色扮演未“入戏”,造成自身生存发展艰难

首先,部分大学生当“村官”是迫于严峻就业形势和各项优惠政策的召唤之下的无奈选择,存在非自愿、非自发性心理。国家出台了对大学生村官的优惠政策,如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研究生有政策倾斜,部分女大学生当“村官”不是怀着干一番事业的目的而来,而是作为追求自身目标的一个跳板。其次,女大学生村官绝大部分未婚(据统计,F市21-25岁之间,未婚女大学生村官90人,26-30岁之间,未婚女大学生村官27人),大都到婚恋年龄,对两年合同期满后的出路问题心存忧虑,更有择偶、成家等方方面面的压力。

相对那些把村官当作跳板的女大学生而言,“村官”这个角色是社会给她们的,而非本人情愿的选择,用角色理论来阐释,是社会或他人对于她个体的角色期望和限制要求。因此,她们本人在进行角色采择时,必然带有明显个人色彩的情感和态度,这就不难解释她们为何不安心扮演村官这个角色了。

那些未婚大龄女大学生村官,对自身的婚姻家庭以及未来出路忧心忡忡有其客观因素,主要还是因为缺乏社会体制保障。女大学生是村官,也是一个女人,她的角色是多重的交集,当多重角色的扮演中存在矛盾而不能解决时,她必然会焦虑不安、角色不调。

(三)所学专业与农村工作实际脱节,女大学生村官的知识准备缺乏

从调查问卷看,F市某县2010年6名女大学生村官中3名女大学生村干部在校所学专业包括工商管理、英语、经管等,没有深受基层欢迎的涉农林水专业,出现所学专业与农村工作脱节。她们主要是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应付各类检查等,在工作中失去积极性,难以沉下身子在农村开展工作。

三、构建有利于女大学生村官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提供制度和物质的保障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里任职,是培养了解农村、了解基层的后备干部的重要途径。如何使大学生村官特别是女大学生村官在农村能“下得去、待得住、流得动”,必须构建有利于女大学生村官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一,完善选聘机制,确保“下得去”。为避免大学生到农村任职的短期效应,优先录取志在奉献农村并有农村生活经历的大学生、本地籍或本村毕业的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当地经济发展优势相关的大学生、有农村工作热情和发展思路的大学生,做到大学生“村官”本土化,真正把想干事、能干事、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大学毕业生选拔到村官队伍中来,这样既有利于大学生“村官”角色认同,也有利于避免出现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同时根据农村工作的需要,应该选用一批农村最需要的具有农林牧副专业知识、符合农村发展实际的人才。

第二,完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确保“待得住”和“流得动”。为确保女大学生村官能在农村“留得下”“待得住”,关键要建立长效激励机制,要完善收入分配机制,逐步提高基层优秀人才的福利待遇,解决她们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一是在经济待遇方面,建立一套稳定合理的薪酬增长机制。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比照本地乡镇新录用公务员阳光工资和事业单位、教师等的绩效工资水平调整大学生村官的待遇,提高生活补助标准,解决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解除大学生村官的后顾之忧,增加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动力,从而能让他们扎根农村、安心工作。二是在政治待遇方面,参照公务员职务晋升模式,可以有计划地通过公推直选等方式公开选拔一批女大学生村官进入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切实改善乡镇领导班子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激发乡镇领导班子活力。同时,乡镇领导班子缺额需要补充时,将优先选拔使用女大学生村官,对特别优秀或工作特殊需要的女大学生村官,按有关规定和程序破格提拔使用。三是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考核内容除日常工作情况外,必须注重其在农业工作方面的实效。同时,让那些不适合在农村工作或者不喜欢农村工作的村官早日退出农村,实现这一群体的合理流动。

(二)构建社会支持网,提升女大学生村官对自己角色的认同

在工作中,有的女大学生村官对自己角色认同较弱,对自己干这份工作很迷茫,不能沉下心来工作,而是准备通过考研或考公务员的方式离开农村,因为有些人的父母或男朋友对她们的这份工作不支持,社会对这份职业的评价不高。从社会学的观点看,每一个社会成员基本上都是某个或某些制度化的社会组织的成员,人们在这些组织中可以获得组织化、制度化的社会支持。同时,每一个社会成员又都生活在一个由他自己的社会关系组成的社会网络中,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在自己的社会网络中得到相应的社会支持。除了上述所说的给女大学生村官提供物质和制度保障外,她们还需要获得家人、社会舆论的支持。

对女大学生村官的家人来说,必须放弃那种传统的“在农村没有出息”的观念,不应该非要她们进入行政机关或者做外企的白领,而是应该鼓励她们到农村基层去接受锻炼,为农村发展和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各种主流媒体要进行正确的宣传和引导,对这一群体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进行报道,宣传他们的成才经验和做法,增强社会对女大学生的心理认同。

基层政府对女大学生村官应该放手使用,拓展她们的成长空间。基层党委、政府要始终坚持放手压担,让女大学生村官经受不同岗位的工作历炼。针对女大学生村官的实际,让女大学生村官参与村里矛盾纠纷调处、计划生育、新农保办理等方方面面的工作,熟悉村情,了解民意。每月还安排一周时间,有计划地选派到乡镇信访维稳、经济发展等岗位进行锻炼,使其尽快熟悉基层的各项工作,切实增强她们做好群众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针对女大学生村官处理棘手问题、驾驭复杂局面能力偏弱的实际,每年可有计划分步骤选派女大学生村官到县乡两级招商引资、拆迁拆违、重点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中接受历练。当她们工作能力增强、对自己的工作游刃有余之时她们的信心就会增强,对这一职业的认同感就会增强。

(三)提升自身能力,为从学生向村官转变做好准备和积累

女大学生村官是高学历的人才,但是由于她们有的在大学学的专业与“三农”无关,有的从小出生在城市对农村不了解,增加了她们开展农村工作的难度。因些,必须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尽快从大学生向“村官”转变。

首先,女大学生村官必须了解相关农村知识,例如党的农村政策,当地政府的一些关于农村问题的规定,同时,还必须注重农业专业知识的学习,对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有一定的了解。只有这样,在开展工作中才会与农民有共同语言,获得农民的认同。

其次,女大学生村官在具体工作中要注重实干,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研究工作、思考问题从当前实际出发,不能让工作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少一点“唱功”,多一点“做功”,注重实实在在的效果,切实把群众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具体来说,女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干事创业,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做好党建工作,主动向党组织靠拢,认真学习党的知识、党的精神,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并落实到基层村组;做好村务工作,认真履行好自己所担负的职责,不推诿、不扯皮,尽心尽意地干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对于急难险重工作,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智慧,不回避矛盾、不拈轻怕重,勇往直前、克服困难、努力完成;做好调查研究,不断深入村民家中、深入田间地头,询问群众的需求,征求群众的意见,查找问题、建言献策、立足当地、谋划发展。

[1]张幸格.大学生村官:未来在哪里?[J].决策探索(上半月),2011(4).

[2]王郁芳.女大学生村官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0(10).

猜你喜欢

村官农村大学生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唱村官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让优秀“村官”有奔头
大学生之歌
我要当个好村官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