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媒体体育新闻道德失范分析

2014-08-1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体育新闻网络媒体道德

刘 畅

如今,随着群众对体育新闻关注的不断加深,以及人们对各类体育运动的了解和参与不断全面及深入,互联网媒体在体育新闻报道中所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网络来观看体育赛事直播,了解体育新闻。在新媒体时代,由于网络体育新闻传播有覆盖面广、时效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因此深受受众欢迎。同时,这也为媒体自身在专业、影响力、经济等方面带来了诸多的效益。但需要注意到的是,在网络媒体体育新闻报道过程中也出现了媒体职业道德缺失现象,如虚假新闻、人文关怀缺失、侵权和“三俗”报道、过度炒作等等,这些负能量既对网络体育新闻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也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

一、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特点

(一)覆盖面广、时效性强

如今,我国的网民规模已居于世界第一位,互联网的普及让网络体育新闻逐渐融入更多人的生活之中。与其他网络新闻一样,网络体育新闻可以对体育赛事进行全方位、全时空报道。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第一时间了解到各种自己所关注或感兴趣的体育新闻和信息。观看体育直播、了解体育新闻也不再仅局限于收音机和电视机之前,对报纸的需求也不再像从前一样强烈。

(二)内容丰富、信息量大

在传统媒体中,报纸可以做专题报道,但终究要受版面限制;广播只能听到声音;电视尽管音视频并茂,但是会受到播出时间的限制。但在互联网平台上,网络媒体可以将文字、图片、视频等有机进行结合,从而使受众拥有更多了解、浏览体育新闻的方式,受众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迅速了解大量的新闻信息。如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央视在进行电视直播的同时也通过网络进行比赛直播,并且在赛后将比赛录像以及进球集锦、赛事精彩剪辑等发布到互联网上,球迷们可以自由选择,进行观看。

(三)受众广泛、互动性强

除了观看直播、了解新闻,受众自身也可以参与到体育新闻传播之中,既是接收者又是发布者、传播者,这些受众涵盖了社会各行各业,包括工人、农民、公务员、专家学者、学生等等。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发展,受众可以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体育新闻、运动健身等信息进行实时发布,与他人进行共享。还能够就热点体育事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评论,与体育新闻从业者、体育从业者、体育专家们一起进行互动。

二、我国网络媒体体育新闻报道中的道德失范现象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是指新闻从业者在其职业活动中有违社会道德和职业规范,出现现行道德体系、职业规范对其失去约束力和有效性的现象,这些现象具体表现为虚假新闻、恶意炒作、人文关怀缺失等等。道德失范现象在我国网络媒体体育新闻报道中同样存在。

(一)虚假新闻

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女排决赛在中国队与俄罗斯队之间展开,当比赛进行到第四局最后阶段中国队21:23落后时,新浪网新浪体育为了抢新闻便发出了“女排姑娘奋战不敌俄罗斯,20年奥运冠军梦惜未能圆”这样一条消息。然而,最终的结果则是中国女排实现绝地大反击,以3:2的比分战胜了俄罗斯队。尽管新浪体育在第一时间对消息进行了修改,且事后向公众进行了道歉,但为了抢新闻而出现这样的失误,实属不应该。

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曾指出,“新闻工作搞来搞去还是个真实问题。新闻学千头万绪,根本性的还是这个问题,有了这一条,就有了信用,有信用,报纸就有人看了”。[1]新浪体育这条消息看上去只是为了抢新闻而出现“失误”,实质上则是虚假报道。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如果网络体育新闻充斥着大量的虚假报道,那么必将引起网民对网络体育新闻的进一步质疑,并且有损媒体自身的公信力。

(二)人文关怀缺失

每逢奥运会,我们都经常看到记者在报道中对成绩、对金牌的过度报道。当然,报道金牌、宣传冠军理所应当,但对于那些同样付出汗水,但终与奖牌失之交臂的运动员,我们也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和关心,不可不闻不问。仅仅以成败论英雄会导致报道内容不客观,不但会对运动员造成很大压力或是伤害,也会对广大受众造成误导,使体育失去应有的魅力。还有关于中国足球,每当国足踢赢比赛,就会有一些网络媒体将国足“吹捧上天”,而一旦输球,便毫不犹豫地进行嘲讽或开骂,同时还引导网民一起进行攻击。类似这些都是人文关怀缺失的体现。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那么对于体育新闻尤其是网络体育新闻来讲,也应当贯彻这一宗旨。在报道中不仅是传播体现报道对象,如运动员、教练员等的运动成绩,也要展现其真、善、美,展现人性的光辉和对理想的追求,从而展现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缺失不仅有可能对体育运动的参与者造成伤害,同时也是对受众的误导。缺乏正确的舆论导向、传播不健康的审美观,长此以往,必将损害网络媒体自身形象,严重影响公信力。

(三)低俗、庸俗、过度娱乐化

如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网络体育媒体为了能够增加市场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经常利用各种手段,以各种报道形式去体现体育新闻的娱乐化。网络体育新闻的确需要一些风趣、幽默、诙谐以及多样化的报道内容,但一些网络体育新闻报道“三俗”、暴力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如报道焦点从体育本身转移至运动员的私生活,如一些涉及色情的词汇充斥文章内容甚至登上大标题,再如一场发生在赛场上的斗殴事件被媒体称作“史上最牛斗殴”。这些都是新闻变质的表现,是对受众的误导,特别是对广大青少年受众的毒害。过度娱乐化、“三俗”化、暴力化的报道,严重违背了体育新闻道德,同时也失去了媒体应有的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三、如何应对我国网络媒体体育新闻道德失范现象

(一)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相关制度

当下,社会正处在一个转型期,同时互联网飞速发展,应对网络体育新闻道德失范现象,仅仅强调新闻从业者提高自身道德素质是不够的。应当进一步健全我国有关新闻,尤其是关于网络新闻的相关法律与法规,在现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细化规定,提高法规可执行性。加大惩处力度,明确执法机关,提升执法队伍的执行力。

与此同时,从制度上也要进行优化,实行严格的互联网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管理。对于存在严重道德失范现象的互联网媒体、网站予以严厉惩处,甚至永久封禁,从而净化互联网环境,给网络体育新闻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政府加强引导,提高受众素养

我们常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面对网络媒体体育新闻道德缺失,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经济,将经济建设与网络媒体建设协调友好发展。净化市场环境,协调好媒体之间、媒体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促进各个网络媒体之间的良性竞争,从而减少网络媒体体育新闻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

同时,在教育建设方面下更大的功夫,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提高教育水平来提升人们的素质,从而让更多的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备更强的新闻品鉴能力,使那些企图通过发布不良信息来吸引眼球、赚取利益的媒体失去市场。

(三)强调“把关人”,加大监督力度

“把关人”这个概念被运用到新闻学上,是从20世纪中叶开始的。郭庆光教授曾经指出,媒介的‘把关’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其中虽有记者、编辑个人的活动,但是‘把关’的结果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的体现。[2]

作为一种监督体制,“把关人”对于网络媒体来说是不可或缺、极其必要的。首先,记者自身就是“把关人”。现如今,一些记者经不起利益的诱惑,一门心思地寻找所谓花边新闻,挖掘所谓“黑幕”,完全不讲新闻真实。而某些网络媒体体育新闻编辑同样为了谋取利益,完全忘记自己的职责,为了抢时间、吸引眼球,对一些不客观、不真实甚至有违新闻道德的内容放松审查甚至不加审查,便予以发布。长此以往,网络媒体体育新闻的“把关人”角色便淡化了。因此,作为网络体育新闻媒体,必须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划清经营与报道的分界,狠抓发行监管,完善奖惩和问责机制,从而防范道德失范现象的出现。

其实,关于网络媒体体育新闻道德失范的现象还有很多,比如侵权报道、狭隘的地域歧视或地方主义情绪等等,这些都对网络媒体体育新闻的发展乃至整个网络环境的建构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需要认真面对并深刻反思。

综上所述,在我国当今的体育新闻报道中,网络媒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媒体体育新闻对中国体育新闻事业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推动力,为树立我国民族形象、体育形象都起到的重要的积极作用。但网络媒体体育新闻报道也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不够完善的方面。只有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强化政府职能并加强引导,创新媒体媒介管理制度,提高从业者业务和道德素质,提高受众素质等手段,才能有效防止网络媒体体育新闻道德失范现象的出现。所有这些方面,既值得所有新闻工作者深思,也值得广大受众去关注。

[1]陆定一.陆定一新闻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7:56.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1):204.

猜你喜欢

体育新闻网络媒体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体育新闻中的辞格运用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论体育新闻报道内容和形式的改变
体育新闻娱乐化现象思考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新闻互动传播探索
网络媒体在舆论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网络媒体新闻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