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地市级电视媒体民生新闻

2014-08-15王利军

传播与版权 2014年1期
关键词:民生栏目

□ 王利军

民生新闻是随着国家发展和社会民主建设的进步而出现的,是从老百姓这种平民化的角度对百姓的生活进行的报道,它所反映的是老百姓最真实的心声。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时政新闻、专业新闻的模式,具有改革创新性意义,尤其是对于地市一级的电视媒体来说,发展民生新闻,是丰富自办栏目、增加收视率、增强贴近性所不可或缺的。但随着民生新闻的日益繁荣,节目同质化、内容碎片化、表现娱乐化等诸多问题也逐渐显露,地市级电视媒体民生新闻该如何发展,针对民生新闻的特点及其现存的问题,在此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一、民生新闻的特点

1.“以民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电视民生新闻的健康发展必须“以民为本”,同时倡导大众意见的表达,突出审美,与低俗烦琐相背,其本质在于讲述故事表达思想,用上进精神抚慰平民心灵,从而彰显人文关怀,凸显媒体的社会责任,提升价值理念。

2.“亲近民生”的平民视野。民生新闻是从普通群众的角度播报,更多地体现了平民的视野、普通百姓的态度和人文关怀的立场,从普通百姓的需求出发,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反映百姓的喜怒哀乐,积极为百姓排忧解难。“亲民意识”,这既是对民生新闻传播的一种肯定,也是对民生新闻传播的一种推动。

二、地市级电视媒体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1.同质化严重,盲目复制。地市级电视媒体跟风省市大台的民生节目,风格接近、形式相仿、内容趋近,使节目同质化。地市级电视媒体怎样站在本级民生新闻的视角,跳出同质化竞争的老路,向更高层次健康地发展,走出自己的地方特色之路,是地市级媒体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2.受众定位不清。一些民生新闻将自己报道的对象、关注的内容仅仅局限于城市,定位于市民。而在现实社会中,民众的分群化日益明显,民生新闻的发展与传播不能对每个群体有明确的定位也是限制自身发展的原因。民生的“民”指的是人民大众,而不仅仅指社会的弱势人群。民生新闻的内容既应关注具体个体的状态,还应关注群体普遍的状况。

3.媒体角色错位,新闻价值含量降低,报道琐碎化。民生新闻固然能够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但新闻报道把握不准舆论监督的力度和尺度,记者越位太多,变成事件的直接评说者。另外民生新闻内容取舍不够,事件不论大小,不管价值取向,事事报道,件件评说,报道琐碎纷乱,从而影响民生新闻栏目的权威性。

4.流于世俗,注重娱乐化,理性深度缺失。目前,部分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滥用娱乐元素,内容肤浅、包装花哨,使得民生新闻日益背离新闻的制播轨道,日益形式化和庸俗化。同时,民生新闻能够接近平民,但在报道问题之后如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引导观众如何应对方面显得不足,在刻意培养、提高民众应对危机的能力方面更显不足。

三、民生新闻的突破和发展

1.结合本土特色,实现差异化。要想在众多的电视新闻栏目中更胜一筹,地市级电视的民生新闻在栏目策划中应该注重差异化、体现本地化,结合当地特色,遵循受众心理和传播规律,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独”,对节目进行创新,形成自己的形式和风格,跳出旧的新闻规律的束缚,从不同视角诠释民生新闻,创出百姓喜爱的新闻栏目。

2.选题“大、小”要结合。要把从民生角度去解读和诠释“国计”的“大民生”与老百姓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小民生”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价值取向,扩展民生新闻的关注范围,使民生新闻呈现多层次、多视角。通过报道普通群众,反映现实社会普通人的思想风貌和价值追求,展现普通百姓的真善美。

3.加强责任意识,发挥舆论引导功能。我们必须坚持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感,维护公序良俗,报道适度,导向正确,既要反映社会百姓呼声,也要有助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民生新闻要更好地为平民提供“有效的信息”,为政府的政策推广提供导向性功能。

4.加强报道深度,使内容更厚重。民生新闻不只是琐碎与简单,更应有深度思考,让观众有思维的空间,体现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让观众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看到事件的本质,为观众提供借鉴指导。对事关百姓生活的社会问题进行深入阐释,将能获得更好的收视效果和社会反响。

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大背景下,地市级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应以进一步打造品牌栏目为目标,保持本土化,强化贴近性,满足观众的低视角,实现信息报道平民化,在报道社会问题、反映社情民意的同时,弘扬社会公平正义,倡导正确的价值观,民生新闻在尽社会责任的基础上,要不断强化其“公允”和“释疑”的品格,真正做到形式好看、内容重要、对观众有用,使民生新闻成为地市级电视媒体新的突破口和增长点,使其发展成为本地新闻报道的主要方式,发挥出民生新闻应有的作用,对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民生栏目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关于栏目的要求
栏目主持人语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