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出版环境下学术期刊发展刍议

2014-08-15黄江华

关键词:学术期刊期刊数字化

黄江华

(长江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重庆 涪陵 408100)

“媒介即讯息”,麦克卢汉曾作出过这样的判断,且指出新媒介技术将改变人类自身及其赖以生存的社会结构。在数字化时代到来的今天,出版行业的数字化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处于相对静态的传统学术期刊必须作出动态调整,使其出版形式、传播手段等都更加适应web2.0时代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实现数字化生存。学术期刊如何利用数字出版手段和技术,转变观念与思想,克服传统出版形式所存在的弊端,适应新的形势,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学术期刊发展现状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出版媒介及其所处的出版生态发生了巨大改变。我国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总的来看,目前我国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出版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是学术期刊主要是以加入一个或多个权威数据库的方式涉猎数字出版。比如由学术期刊提供内容,凭借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网等大型网络平台,将学术期刊(包括现刊和过刊)的文章内容收入其数据库。读者通过互联网有偿下载这些内容。我国学术期刊几乎都已加入了这些网络数据库。第二是有些学术期刊主办单位与技术公司合作通过自办网站的方式涉及数字出版。这些自办网站上大都有对自身刊物的介绍,还可以查询到该刊所刊发的文章。读者在该期刊网站上可以在线投稿,期刊编辑也可以在线审稿。

中国正处于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相互结合、相互交叉和相互促进的转型期,新兴的数字出版产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1]受此冲击的学术期刊已经将视野转移到数字出版上来,并做出了相应的改变。虽然目前学界对“期刊数字化”界定不是很清晰,但业内人士多把数字出版视为将纸质文本扫描为电子版,或在网上编辑内容之后进入传播渠道作为其基本路径。数字出版代表着立体化的传播方式,在巩固现有数字出版手段的基础上,学术期刊数字化依旧路漫漫。

二、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发展策略

(一)联合移动终端

有学者把当今社会称为移动传播时代。所谓移动传播时代意味着无处不在的信息传播、内容阅读和终端服务,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终端它都能呈现出网络的覆盖。[2]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风靡印证了这个事实。饱受网络蚕食的传统期刊业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纷纷在各种移动终端上开辟疆土。打开ipad,可以看到三联生活周刊、城市画报、读者、瑞丽等杂志的下载平台。这些网络版的杂志,形式普遍较他们的纸质版更加活泼新颖,且翻看杂志的时候还可以有音乐相伴,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提供移动终端阅读的各类期刊杂志中,我们看不到任何学术期刊的影子。难道生性严肃的学术期刊就应该在数字化的浪潮里艰难挣扎?我们认为,学术期刊同样有条件开辟移动终端的市场。

其一是大多数学术期刊与大型网络数据库、技术公司等有着密切合作,将纸质版本转换为适应苹果、安卓等系统的数字版本轻而易举。2009年,《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就率先拉开了学术期刊数字阅读的序幕。浙江大学学报编辑部与中国移动电子阅读基地正式建立合作关系,尝试在中国期刊界首推学术期刊移动阅读版与印刷本同步出版的全新传播模式。2010年起,《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已顺利推出手机出版业务,且在2010年第1期已同步出版至中国移动电子阅读平台。其二是读者有阅读学术期刊的需求。不可否认,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与生俱来的娱乐性和休闲性俘虏了城市生活中忙碌的大多数。但是,人们也有对世界进行深入思考、严肃认知的需求,满足这种需求,正是学术期刊的使命。根据长尾理论,所有小众的、被漠视的市场加起来可能形成一个巨大的主流市场,曾被大众流行挤压和忽略的“个性化”将被凸现出来。像ipad用户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付费下载的消费模式,而高校、科研机构等部门的学生和老师又有阅读论文的需要,且中国知网、维普这些数字平台已经掌握了学术期刊的内容资源,只要抓住这些目标受众,更新传播理念,以新颖和有效的方式把信息传递给他们,就有可能开辟学术期刊数字化的蓝海。

(二)优先数字出版

就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期刊的出刊都是先纸质版再电子版,二者很难同步。而且一般的学术期刊主办单位由于在选稿、校稿、排稿、发行等方面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文章从收稿到变成铅字往往间隔较长时间。而电子版期刊都是在纸质版出版之后再扫描上传才能进行网络传播,中间大约有1个月到3个月的滞后,这极其不利于期刊自身发展和各行各业的知识创新、评价与应用。反观国际上许多著名期刊,其出版时滞已经几乎被消除。

国内外的学术期刊界已经意识到优先数字出版可能带来的巨大改变,这是学术期刊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新浪潮。所谓优先数字出版指的是出版商或个人先于印刷版出版之前而通过数字传播媒介出版数字版定稿。出版者是组织化的出版商和个人,其主要的介质是以网络为载体的数字化出版形式。[3]简而言之,就是以数字出版方式提前出版印刷版期刊内容。2010年,中国知网率先推出优先数字出版平台,是编辑部自主出版平台,可以自行独立操作,随时随地进行出版,统一在中国知网发布。与现行的出版流程相比,优先数字出版的优势明显,其一是大幅度提高出版时效,压缩知识传播周期,加快知识更新;其二是有利于吸引国际高质量的稿件,编辑可直接了解国际研究热点和读者兴趣;其三是编辑更加容易把握读者需求,可进行互动服务,定位出版;其四是可以实现个性服务,除了以往的单册印发,还可以实现单篇刊发,单篇文献定价。

(三)实现广告增值

学术期刊由于受传统办刊思维的影响,且专业性较高,读者群体比较有限,存在发行量少,渠道单一的普遍问题。此外,由于出版行业在我国的特殊性,学术期刊运作经费主要靠主办单位拨款或者收取版面费生存,期刊的广告经营,意识淡薄,这直接导致我国学术期刊市场化成为口号,有些学术期刊保本运行都十分艰难。事实上,学术期刊是典型的分众媒体,它有着较为集中的发行群体,主要面向高校老师学生、科研机构、图书馆等,具备广告经营的基础。笔者这里旨在探讨数字出版新环境下的学术期刊广告增值之路。

首先,在全国近万家学术性及半学术性刊物中,对于普通网络浏览者来说,是否是“核心期刊”并不重要,关键是他们能否搜索到自己所需要的论文。这就是说,在数字出版环境下,普通期刊的阅读群体反而增大了。因此,广告在学术期刊自办网站上大有用武之地。此外,随着传媒移动化趋势加快,越来越多的学术期刊结盟移动媒体,广告在移动终端上仍可大放光彩。比如用平板电脑阅读时,在文章内容加载前插播文字广告,或是利用文字段落间的空白实现广告销售。适宜的广告会让读者放松心情,舒缓情绪,但是切记过犹不及。

三、学术期刊数字出版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加强版权保护

版权保护是整个数字出版行业都亟待解决的综合难题。当前由于优先数字出版模式的推进,已经有期刊也积极响应探索实行了优先数字出版。这种不同于以往的出版模式,带给期刊行业面目一新的办刊理念与工作模式,但其副作用就是使得本就剪不清理还乱的数字版权保护问题更加棘手。必须从技术、法律、经济、意识等多个角度切入,制定完善数字版权保护的法律法规,细化责任与权益,才能推动学术期刊数字版权保护的健康发展,这是个长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忌简单粗暴。

(二)提升编辑能力

新事物的诞生通常伴随着一种新颖的思维方式,并衍生出新的管理模式。数字技术不但需要有新的出版理念,还需要编辑能力的提升。编辑能力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信息能力。培养具有较高计算机水平和网络操作能力的编辑是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当务之急。一类是专业素养。数字时代,学术编辑面对以几何倍数增长的知识和科学技术应用的加强,除了拓展专业背景知识,更要增强学术编辑知识的广度、深度。

(三)统一技术标准

数字出版技术的诸多环节需要标准化运作,如源数据需要标准、编码需要标准、作品格式也需要标准。我国学术期刊格式常见的有doc、pdf、ceb、caj等多种格式。这些都源于我国几大主要的网络数据库格式不尽相同,而不同的文件格式需要下载安装不同的阅读软件才能阅读,这给读者也带来许多不便。国际上通行的格式是PDF格式。统一技术标准,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更有益于我国与国际学术期刊的相互交流。

摆脱传统刻板思维的掣肘,数字出版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延伸了人的视野。观念创新决定了学术期刊的生存样态,数字化对于学术期刊而言,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春风送暖。[6]学术期刊业界顺应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及时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难题,以自身的强大推动学术交流的更加繁荣。

[1]《知识产权白皮书(出版业)》在京发布[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1 -06/22/c_121570827.htm.

[2]黄健.移动传播时代的数字期刊和版权[J].出版广角,2011,(12).

[3]陈世华,韩翠丽.优先数字出版形态浅析[J].中国出版,2011,(16).

[4]徐玉梅,于长英,刘春光.高校学报特色化与竞争策略选择[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5]孙寿山.数字出版产业的新业绩、新挑战、新举措[J].新华文摘,2013,(2).

[6]梁洁.数字化环境下学术期刊采编系统的功能配置与建议[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4,(1).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期刊数字化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期刊问答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