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在传统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4-08-15张彦亮
张彦亮
张彦亮/解放大路小学高级教师(吉林长春130000)。
在新课程理念下,智慧教育已经成为当下教育领域各个专家都在探讨的话题,并且在国家提倡“三通两平台”的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大旗下付诸实践。新技术下的教育需要创新,以学生为主导,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以及提升学生的智慧水平。
一、导课
语文教学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语境的感悟。一节课的开始,教师要将课程的中心思想和课程主导内容引入本节课程,同时在短暂的时间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根据导课阶段的主要意图,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应用信息化技术。
1.图片。通过导入一张图片,让学生识字。比如我们可以导入一个万里长城的图片,让学生认识“长城”两个字的形态。
2.音频。通过图片,配合音频内容,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听觉,识别“长城”的发音。
3.视频。导入一段视频材料,了解长城的规模以及物理结构,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认识长城,帮助学生对“长城”有更深刻的认识。
4.动画。对于一些文字的演变过程有所了解,最重要的是通过动画来区分一些字在形态上的区别,比如“木”“本”“末”“未”的区别。
导课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简短的复习,同时很平顺地引出下一节课的内容。
二、知识讲解
知识讲解是课程的主要内容,一节课的内容一般包含若干个知识点,需要在课堂中将这些内容教授给学生。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定义的六个级别“识记”“ 理解”“ 应用”“分析”“综合”“评价”,不同的知识点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一样。
比如我们讲“啊”这个字,首先我们需要让学生在识别记忆这个层次上去识别它,记住它的写法、发音以及笔画。这个阶段我们可以引入一些动画、音频文字进行学习,通过电子白板或者投影等教学环境,让学生更深刻识记这个字。
而在理解层次上,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方式方法,让学生理解“啊”的具体含义。基本的概念需要通过老师的讲解才会有20%的理解程度,这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已经算是比较高的教学水准,而让学生更好、更深刻的理解这个字的含义,就需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知器官。
而在应用层面,需要给出特定的应用场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字的含义。中文,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下,其含义可能会被强化,也可能会被弱化。那么这些含义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我们就不得不使用信息化技术让学生去感知。其中音频片段是让学生听一段简短的对话,描绘出一个场景,在听这段对话的时候,感知其含义。视频片段中视频的形式可能更加直观,直观的东西更有助与学生的理解,提升学生对字词的含义把握,甚至是应用把握。音视频增量起到的作用是:我们在认识一个事物的时候,往往忽略过程给学生带来的启迪。从简单的讲解,到听觉的辨认,再到视觉上的直观识别,这个过程往往是一个人学习的感官途径。直观的识别缺少过程性的增量记忆,渐进的深刻理解比直观的识别更有益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所以我们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信息化技术将这种增量式的教授方式引入进来。
三、阶段练习
如何更公平地衡量受教育对象的学习能力,不能简单地体现在纸面上,我们可以通过更有效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来衡量学习者的学习能力。
1.动画。很多孩子玩手机游戏,比我们大人更快,原因是什么呢?比如拼字游戏,如果我们将一个汉字的形态,通过拼字游戏的形式将字体按照笔画进行分解,再通过动画交互的形式让学生去以游戏的形式参与到其中,这样的效果往往比写字更有效。当然我们不能因为这样的形式提升学生的识别能力,而忽略了汉语言教育的书写能力。
2.发音识别。通过学生的读音,判别学生的发音是否正确,这样有助于普通话的普及。同时地方方言的保护涉及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层面,对于发音的识别和判断,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
四、知识小结
每个知识点讲解完成之后,需要对本次知识点进行知识小结。小结的过程主要是以强调为主,让学生能更深刻地掌握知识本体的内容。在知识强调方面,更重要的是知识内容的重复方式。经过知识的讲解和阶段性的练习,学生对单个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接近40%。而知识小结过程更需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知识小结环节在内容上必须言简意赅,同时还需要注意方式和方法。
1.就内容小结。对本知识点的内容进行纯文字性或者讲解方式的小结。这样的方式使用起来更加的灵活,但是达到的效果可能是很不理想的。
2.生活案例小结。选择一个图片、一段视频或者一个动画,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这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同时更吸引学生去掌握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这样的方式达到的效果可能更好。
五、综合练习
本节课知识点全部讲解完成后,并不意味着课程的结束。每节课的知识点的整合,都是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相关性。知识点分解讲解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去学习和掌握,而综合练习阶段需要将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贯穿。贯穿起来后需要学生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根据传动的教学模式,综合练习往往缺乏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贯穿,更缺少具体的贯穿使用的体验和感知。
综合练习阶段,可以提供试题测试的动画,能够即时出现答案的一些动画交互效果,可以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以及知识重点。
考点练习阶段,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必然存在于期末和其他的一些测试中的部分,提供一些历年的考题可以让学生掌握考试的形式以及具体的答题技巧,更重要的是分析试题的具体解题思路。
六、布置作业
在这个环节,如何让学生认识和巩固本次的知识重点是核心。课后学习往往需要学生自主去完整学习内容。布置的作业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难度。而在信息化技术深入学习的环节,作业的布置除了以板书或者纸质的形式进行发放,还可以通过网络将作业布置在网络上或由系统通知到学生家长或者学生的手机上,在学生课后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或者家用PC查看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做作业的时候,可以通过拍照的形式,将作业上传到网络上,老师可以在办公室、家里或者移动终端时刻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学习习惯的一些细节。任务类型作业需要学生去体验或者去做一些事情。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学生在做这个任务时,将过程通过视频或者照片的形式上传到网络作业本中,这样老师可以掌握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和效果。
信息化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语文教学中,语境的渲染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过多地使用信息化技术,将会偏离语文教学的本质目标。所以在使用信息化技术的时候,我们更强调方式方法的改变,而在内容上需要紧扣语文教学大纲以及目标的要求,避免将语文教学的目标在课堂上进行歪曲,变成一节为了兴趣而形成的游戏或者像一场演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