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管理效率提升的路径
2014-08-15何其敏
何其敏
高校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使高校教学管理效率成为一个重要话题,“而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则直接决定了学校的教学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对人才的培养。”[1]只有不断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效率才能提升高校教学效率与办学水平,才能适应时代发展对高校创造性人才培养的需求。新形势下,我们要以管理为抓手,切实提升高校办学品位,提升高校行业影响力。
一、提升高校教学管理理念
管理思想对管理行为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高校教学管理要与时俱进,以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实践,切实提升教学管理效率。
1.树立现代教学观。首先,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管理理念。高校一切工作的中心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与成长的需要,不断优化教学环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发展;教学设计要贴近学生实际;不断优化教学评价,更好地实现“以评促教”,以先进的管理理念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效率。其次,培养学生创造力,发展学生个性。高校教学管理的本质是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造性人才,因此高校教学管理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当前社会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我们要根据社会发展对高等学校教育的要求,不断转变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以适应未来岗位需要。在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建立知识与技能多位一体的全面质量观。
2.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的对象是人,只有关注人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实现“人”的教育,因此高校教学管理要充分发挥“教学中的积极要素”,以有效提升教学管理效率。在高校,“学生”是核心要素,教师是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推动要素,我们要在日常管理中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日常管理中实行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教师教的积极性,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的主动意识,有效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首先,深入推进教学管理主体的多元化。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往往采用单一方式,即教学管理者居高临下,教师与学生长期处于“被管理”的地位,师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一个好校长,除了要将明确的办学目标和先进的办学理念转化为教师的共同行动外,更应该在学校的管理中激发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管理成为师生生活的一部分。”[2]因此,要尝试将教师与学生引入教学管理,实现教学管理主体的多元化。这一教学管理理念是“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旨在充分激发师生潜能,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在这一管理模式中,要明确不同管理主体的责任,落实管理者、师生等多元管理主体的分工,由管理者、师生共同参与管理活动。例如,我们可以发挥学生会与职代会的作用,让教师、学生代表全程参与学校教学管理,而不是停留在“打打分,做做形式”的层面;通过参与教学管理,使师生感受到学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与任务的艰巨性,从而主动服从管理。其次,继续推进教学管理的人性化。人性化管理的目的在于激发教师教的潜能,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专业学习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锻炼本领,从而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教师在引导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亦成就自己的事业。一方面,我们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为学生创造有利的成长环境,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不断深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真正促进学生的专业化发展,掌握专业实践技能,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积极推进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实行人性化教学管理。另一方面,要积极为教师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为教师制定成长计划,创造成长平台,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使教师在帮助学生的过程中成就自我,感受职业成就感与幸福感;在推进制度化管理的同时,要根据教学管理的实际,从教师自身考虑,体现制度管理外人性的一面,让教师感受到职业的温暖,从而激发教学潜能。
二、优化高校教学管理方法
科学的教学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教学管理方法,有效消除管理中的师生逆反心理。
1.制度管理与激励相结合。制度建设是推进高校教学管理高效、有序的重要保障。我们要以制度规范师生的教学行为,充分调动教学各方的积极性,同时将制度管理与激励手段相结合,从师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师生内动力。首先,要不断深化制度管理。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与高校管理现状不相适应,“但从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来看,我们的办学理念、教育方式、管理制度等与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仍存在诸多的不适应。”[3]要推进高校各项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要建立系统的教学管理制度。因此,要重点突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管理人员相关制度。当前高校各管理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严重,要充分协调各管理部门工作,从整体上提升教学管理效率;要建立规范、系统的高校管理人员考核体系,形成制度,促使管理人员形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明确管理岗位职责,落实教学管理人员责任,形成教学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机制、管理质量考评机制、培训机制等。二是加强师生教与学制度建设,要通过建设师生考勤制度、激励机制、考核机制等全面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其次,以激励手段促管理。高校师生具有较高的素质,因此要辅以激励手段来提升教学管理,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教学管理中,我们不能居高临下,要以平等的姿态贴近师生,多尊重他们的合理需求,尤其要通过激励手段激发教师“教”的积极性与学生“学”的积极性,使管理者成为教学的促进者,使教学管理由外在强制控制提升为师生自我调整,激发师生教学主观意识与创造性。不但要注重对师生教学业绩的激励,还要综合师生教学行为表现、创造力与师生的专业成长等。
2.提升教学管理信息化程度。社会发展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对高校管理工作的要求,要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效率,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程度。“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运用信息管理理论与信息管理方法,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技术,充分考虑外界变量和信息,组织和配置教学信息资源,进行信息化教学管理活动,从而高效率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4]。推进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加强各管理部门的沟通,将教学管理信息在第一时间传达与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与师生;有利于规范教学管理工作,将管理的触角延伸至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有利于优化分配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等。首先,建立学校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学校要根据办学特色与定位,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降低教学管理人员工作负担,转变教学管理方式,加强对教学宏观管理与调控。教学管理平台要及时更新,例如教务信息发布、教学管理反馈、学籍变动等,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平台作用,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效率与服务水平。其次,建立现代化信息交换方式。传统的教学管理信息的采集与反馈方式较为落后,信息交换不及时,不能充分发挥教学管理的调控功能。要构建畅通的现代化信息交换方式,以电子邮件、学校信息发布平台等取代传统的纸质材料、短信、电话等信息传达方式。
3.深化教学过程管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深入教学过程,才能掌握第一手教学资料,采取积极措施对教学实施有效调控。首先,形成完善的教学过程管理机制。教学管理要努力适应当前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的形势,坚持“两个有利于”原则:一是有利于高校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学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只有有效组织好日常教学工作才能体现教学管理的价值;二是有利于提升高校教学质量。质量是学校的立身之本,只有教学质量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提升了,才能使学校获得进一步发展。要建立立体的过程管理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校、系、组等相关部门教学管理作用。在过程管理中,学校负责宏观调控,系、组负责具体教学行为的实施与质量监控,各部门要明确职责,细化过程中的任务;此外,形成教学过程机动督查机制,将日常教学过程管理与突击性机动督查相结合,建立相对完善的教学过程管理机制。其次,明确过程管理目标。要根据学校教学管理总目标,分解细化过程教学管理目标,发挥目标引领作用。在过程教学管理中,要逐级分解教学目标。一是加强过程管理人员管理目标的落实,每一级教学管理人员只有明确具体的管理目标,才能在过程中找到抓手与着力点;二是细化各阶段目标。实施过程教学管理的目的在于强化过程调控与监测,因此要根据年度教学总目标细化阶段教学目标,及时对阶段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总结与反馈,以便更好地实施下一阶段教学。
新的形势对高校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要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思想,根据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努力优化、创新高校教学管理方法,切实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效率,为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保障。
[1]胡海萍.高校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思想的探析[J].今日科苑,2008(12):286-287.
[2]王帮华.让师生共同参与学校管理[J].湖北教育,2006(08):43.
[3]高宝嘉.适应现代大学教学管理理念的制度构架及实践途径[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06):30-33+37.
[4]谭海军.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方法与措施初探[J].教育信息化,2006(0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