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标调问题之我见
2014-08-15王迪
王 迪
《汉语拼音方案》自1958年2月2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以来,至今已推行56年,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但随着汉语拼音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它所隐含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如音节间隔音问题、字母省写问题、标调问题等等。本文仅以汉语拼音标调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前人关于汉语拼音标调问题的研究成果,提出汉语拼音标调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现行《汉语拼音方案》的标调问题
自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诞生以来,便一直采用“符号标调法”。但随着汉语拼音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符号标调法的缺点也越来越突出。
1.《汉语拼音方案》规定:“声调符号要标在一个音节的主要元音(即韵腹)上”。这就使得在给音节标调时,寻找音节的主要元音成了问题。寻找主要元音,对于一个受过专业语音知识训练的人来说可能不难,但对于初次接触拼音的人来说,不是件易事。因为主要元音有时在前:配(pèi);有时在后:花(huā);有时居中:巧(qiǎo)。 对于不熟识语音知识的人来说,在给音节标调时,就会增加思考时间,且由于声调位置不固定,容易造成混淆,产生错误标调。
2.由于采用的是线性符号为音节标调,当为整篇文章的音节标调时,就会给人以视觉混乱的感觉进而影响阅读。且在标调符号的书写过程中,由于书写的不规范,易造成符号相混,为阅读带来障碍。
3.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汉语拼音也被广泛地应用到科学技术上。如将汉语拼音输入电脑。在电脑上拼写音节并不难,但为音节标调却不是件易事。因此采用符号标调法为输入电脑中的音节标调成为电脑识别拼音的瓶颈所在。
其他问题主要集中于在实际应用中是否所有汉语拼音必须全部标调、大写字母如何标调、是否应该采用新的标调方法等方面。正是由于汉语拼音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果要使其更好地应用于科技、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就必须找到解决汉语拼音标调问题的方法。
二、有关汉语拼音标调方法的探讨
近几十年来,由于汉语拼音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中,尤其是科学技术方面,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符号标调法的不足,因此,不同的学者就汉语拼音标调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陈文俊在《汉语拼音方案需要完善》(1991年)一文中提出,在汉语音节中,声调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音节。所以,声调可以放在音节的任何一个位置。因此,在不变更现今“符号标调法”的前提下,声调一律标在音节末尾字母上。这样还可以用声调符号兼做隔音符号,一举两得。[1]
鲁定元在《汉语拼音标调问题探讨》(1999年)中承认汉语拼音标调比不标调更有利于表达。由于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不标调势必会影响它本身的意义表达。提出了采用“字母标调法”为汉字音节注音,即一声、轻声不标调,二声在韵母最后一个元音字母后加不发音的字母“l”,三声把主要元音(韵腹)重复,四声在韵母的最后一个元音字母后加不发音的“h”。这种方法更有助于汉字信息处理及电脑信息输入。[2]
李小凡在《汉语拼音隔音、标调新探》(2007年)一文中提出,由于现行标调法的不足,《汉语拼音方案》在标调法上应做如下改进:取消线条式调号“-/v\”,将多余的字母v和w专门用作标调字母,另借用表示声母的字母l兼用作标调字母。用 v、w、l单独组成双字母表示四声。如:阴平 v、阳平 w、上声lv、去声lw,轻声不标调。且声调字母一律标在音节末尾,起隔音作用。同时取消隔音字母、隔音符号等规则。[3]
李逊永在《改进〈汉语拼音方案〉的建议和意见》(2008)中,提出用“字母标调法”来代替“符号标调法”。主要规则如下:一声,重写该音节韵母的主要元音字母;二声,重写该音节的声母字母或字母组合中的前一个字母;三声,在该音节前加标调字母v;四声,在该音节后加标调字母v;轻声不标调,同时作者也列举了采用此种字母标调法的7种优点。[4]
三、汉语拼音标调之我见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且声调在汉语中具有区别意义,因此现代汉语普通话必须标调。但应该采用哪种标调方法才能满足为汉语拼音标调时简洁、快速且方便记忆的要求呢?从以上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来看,设计方案虽多,但不外乎就是“字母标调法”与“数字标调法”。其中,大多数学者更加赞同“字母标调法”。因为“数字标调法”虽简便、方便记忆,仅用1、2、3、4几个数字就可以表示音节的四声,但如果文中还有其他的数字,就容易与文中的数字相混。而“字母标调法”与“数字标调法”相比更容易在键盘上切换且不容易与文中出现的数字相混。而采用“字母标调法”为音节标调时,无论采用的是重复音节中某一字母来加以标调,还是在音节前、中、后附加其他字母来标调,都会人为地增加音节长度。如李小凡在《汉语拼音隔音、标调新探》一文中用lv表示三声,最长音节可以有9个字母:闯chuang lv。这明显扩大了音节所占空间,不符合音节标调经济原则。且由于《汉语拼音方案》已推行半个多世纪之久,贸然更换现行标调方法,必然会引起语言界的混论。一旦采用新的标调方法,人们势必要重新学习新的标调方法,重新记忆,重新适应,这样既浪费时间,又耗费精力。
因此,笔者认为不应该更改现行标调方法,应依旧采用“符号标调法”。只不过对具体标调规划需要做些修改。在汉语音节中,声调是贯穿整个音节的,因此把调号只标在音节的主要元音上是没有理据、没有原因的。既然声调是贯穿整个音节,那么调号既可以标在韵母上也可以标在声母上,既可以放在音节上又可以放在音节前后,应将调号标在音节的最后一个字母上。如:庄zhuang。比起“字母标调法”来说这样可以节省空间,与“数字标调法”相比,还不容易与文中其他数字相混,既省去了寻找音节主要元音时的麻烦,也起了隔音符号的作用。如果每个音节都把声调标在最后一个字母上,就不会与其他音节产生界限不明、易混淆的问题了。同时,隔音符号,隔音字母等一系列隔音规则便都可以取消了。这使得音节标调、隔音变得简单、易行。
至于在电脑上如何为音节标调,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与书面标调不同的标调方法。“数字标调法”与“字母标调法”相比更方便记忆,且更清晰,一目了然,不用延长思考、反应的时间。至于“数字标调法”会与文中数字相混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在音节与数字之间加上破折号“——”。如:(北京)Beijing——31。这种方法使音节声调看起来更清晰,避免了一音节一标调的混乱,如:(北京)Bei3jing1。音节与“——”之后的数字即为声调符号,也可与文中单独出现的数字相区分。
笔者认为,经过规则调整的“符号标调法”是最适合为音节标调的一种方法。比起“字母标调法”与“数字标调法”,“符号标调法”可以更加清晰更加直观地反映出音节的调类、调值的升降起伏变化。而对于“字母标调法”与“数字标调法”我们也不可全盘否定,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更好地辅助“符号标调法”。
[1]陈文俊.汉语拼音方案需要完善[J].延安大学学报,1991(2).
[2]鲁定元.汉语拼音标调问题探讨[J].孝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
[3]李小凡.汉语拼音隔音、标调新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2).
[4]李逊永.改进《汉语拼音方案》的建议和意见[J].北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5]冯志伟.应用语言学综论[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