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教育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2014-08-1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20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素质教育师生

崔 明

一、师生关系的界定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围绕学校教育的目标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既有工作关系,同时也有人际关系。师生关系首先表现为工作关系,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交往都是围绕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而展开的,这个目标就是教育人、培养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主动接受教育,把自己塑造成合格的人才。当然,教师和学生都是有个性、有情感的人,师生在处理好工作关系的时候、也需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实践证明,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工作的成效,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师生关系是整个社会关系中的一种,和社会的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并为之服务,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具有不同性质的师生关系。当前,我国学校中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的,它是我国社会民主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的反映。它同一切专制社会的师生关系具有本质的不同。

二、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

我国现有的师生关系,因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而严重扭曲,再加上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的压力,师生关系不仅越来越淡漠,甚至发展到相互对立和仇视的局面,个别学校还出现了师生相互伤残的例子。这样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效果,也严重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心理和谐和健康。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和前提,素质教育的落实和实施也离不开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

(一)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现代教育,人本化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且得到了很好灌输和深入的实施,学校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个人的培养。譬如,采取各种手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感情世界、形成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品德,而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的作用尤其重要。

在对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如果能够相互平等、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关心,这样就能营造一种良好的、愉快的教育环境,可以想见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之下必然会有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知识体系的构建打下好的基础。

在传统的以知识授受为主要任务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和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在课堂上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讲解,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师的知识要点并加以记忆,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互动。偶尔的交流,大多也是为了体现课堂形式的多样性,为了交流而交流,缺少精心的设计和安排,这样毫无生机、死气沉沉的课堂,不仅学生觉得乏味、没有兴趣,甚至连教师自己都毫无成就感、没有上课的动力。这样简单重复的课堂也影响了师生关系,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学生不愿意和教师交流,教师不了解学生的需求,因此也就不能很好地教育和培养学生。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主动转变自身角色,要改变传统的传授知识的角色,成为既会教书更能育人的现代新型教师。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还要学会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和良好的习惯和品德;教师不仅是教学的主导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发展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不仅要扮演好教师的角色,更要成为学生的良友。

(二)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需要

素质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思想,更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指南针。他不仅为课程改革提供了目标、思路和基本理念,而且还关注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过程,甚至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价值观和情感体验。教师一方面通过所教学科的内容和特点去影响和培养学生,另一方面还要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言传身教影响学生的发展。这是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为基础和前提的,为此,教师必须和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主动去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世界,同时也要向学生敞开心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当前,存在着一种功利性的师生关系。其主要表现为“一压,二包,三放弃”。“一压”:在教学上,脱离实际的高要求、超负荷的作业量,教师与学生都为“分”疲于奔命,心理压力巨大;在管理上,教师说,学生听,教师管,学生服从。“二包”:在教学上,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划重点、押考题;在管理上,教师往往事无巨细,一切包办。“三放弃”:对“分”不高、不听话、不顺眼的学生,排挤、放弃,更有些教师对学习成绩不理想,表现欠佳的学生不仅不关心,还挖苦、讽刺,百般打击,压抑学生的个性,于是学生烦学、厌学、辍学。无疑这是陈旧的教育观念的反映。这种“主从型”的师生关系,一方面,教师强制学生学习,掌握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因为对教师态度的不认同,进而对教师的教学不认同,不但影响学习效果,也影响师生之间的心理感受。

良好的师生关系满足了学生的各种基本心理需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生多种好的品格特征。另外,良好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展示了人际交往的榜样,学生会在自己的人际交往中积极仿效,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若干思考

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经营和维护,双方的作用缺一不可。但是,教师作为长者和教学活动的主导,毫无疑问地可以处在一个更为积极的地位,在师生关系的建立中教师的作用要更为关键。

(一)转变教育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指针,没有先进和科学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就会失去动力和方向,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也是这样,作为师生关系的重要一方的教师必须具备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并以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教育工作。现实的存在已经证实了这样一个道理,具有丰富知识和较强能力的人,不一定就是具备了较高素质的人,换言之,只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而缺乏较高素质的人才不能称之为完全的或是健全的人才。从教育的角度而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人才素质的提高,不能算是完善的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应该主动转变应试教育下的填鸭式的、学生被动接受的、陈旧的教育观,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创新型思维,不仅注重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不仅能够感受知识、更要学生理解知识、学会应用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

再次,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现在的师生关系,不是一种公平的双边关系,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不一样,教师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而学生处于弱势和不利的处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在课堂上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学生学习结果的评定都由教师决定,而学生总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开展教学、并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来模仿和学习。

素质教育要求师生双方建立彼此平等的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与引导者,教学活动成为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一起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转变其传统的优势地位,成为和学生平等交往的另一方,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同时,教师也必须改变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决定者的角色,变成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帮助者,一切以学生、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和重点,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相互学习的过程,成为情感交流的过程。

最后,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传统教师对学生评价的主要标准是学习成绩,并且以学习成绩好坏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方式深受大部分教师的欢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受到教师各种照顾和关心,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却受到嘲讽和批评。素质教育改革对教学评价提出明确要求,提出注重发展性评价,主张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发展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来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状况,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进步与变化。

(二)加强自身修养

教师自身的学识与师德,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学生对他的看法,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跟上时代的步伐,符合时代的要求。

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国家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良好的师德可以调节教师的行为和师生关系,塑造学生真、善、美的情操,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作为教师,一言一行都可能被学生仿效,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用自己的渊博知识去吸引学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敬重感、敬爱感和亲密感。

其次,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新时代的建设者应该是具有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出拥有创造性素质的一代新人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而学生的创造潜力并不等于学生的现实创造力,必须以教育的手段和各种因素作用使其表现出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譬如,可以提供有创新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解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创新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在课堂上要能够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氛围,增加课堂互动,在热烈的师生、生生互动中激发学生创造灵感和欲望。

除此之外,现代教育还要求教师有敏锐的洞察力,有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才能使自己真正符合社会和时代的要求。

(三)走进学生心灵

素质教育对教师角色提出多样化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集多重角色于一身,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学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协作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权威,而是学生的合作者、指导者,教师同学生一起研究问题,分享感觉和观点。通过合作、沟通、交流等方式,建构起教师和学生宽松自由的融洽关系,进而建立起研究和学习的共同体。

在心理层次和学生交往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教师如果没有深入学生的心里,去和学生沟通和交流,教师和学生之间就不可能产生密切的情感和建立亲密的关系。良好师生情感的建立首先要求教师和学生有接触的机会,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的活动和群体中去,在广泛接触的基础上进而产生亲近感、依赖感,产生情感层面交流的强烈需求,在这种情境下学生也愿意对教师敞开心扉。正如一位教育者所说,要想很好地教育人、首先必须去了解人。

[1]朱宁波.重建师生关系[N].中国教育报,2001,2.

[2]陈梦稀.现代教育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

[3]蒋蓉.语文教育新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

[4]卢元锴.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

[5]赵徽.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素质教育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