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及其现实意义——读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2014-08-15赵静
赵 静
赵静/西北政法大学哲学院在读硕士(陕西西安710038)。
一、解放的本质
解放的实质是打碎“枷锁”,就是人的生存方式的彻底革命,即把人从异化和压迫的状态、情境之中拯救出来,还原人以本真的生存面目。马克思认为现实社会中的一切关系是否合法、是否需要被重新创建,必须建立在个人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上,以个人存在、自由、发展为尺度来加以批判。由此,马克思强调“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从而使人的本真存在、自由、和善的人性得以“出场”,这也是人类伦理价值追求的目标。
二、政治解放及其意义
首先,政治解放使国家从宗教下解放出来,以市民社会中的要素代替宗教成为政治统治合法性的基础。使政治摆脱宗教的束缚、市民社会从政治中获得解放。政治解放就是要戳穿宗教政治的谎言,用世俗的力量重新确立政治统治的合法性,而这些制度主要是围绕着财产、劳动、权利等市民社会中的基本要素展开。
其次,政治解放把人从人的出身差别中解放出来,使人在政治社会中获得平等。政治解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人的公民身份的确立,使政治生活免除人们的出身、等级、文化程度、职业等的束缚,最终获得在机会、形式、政治、法律上的平等,这是政治解放的一个重要成果。另一个重要成果就是人分为“公人”和“私人”,即人在现代政治社会中具有不同的身份:在“政治国家”中,人被称为公民,这是政治身份;而在“市民社会”中,人又被称为市民,这是市民身份。作为政治国家中的公民的人,在政治上是没差别的人,在法律上都要以公民这样一个平等的身份参与政治生活。
最后,政治解放使市民社会摆脱了政治性,使人获得了自由和权利,将人的社会生活、文化生活从政治控制下解放出来。在政治解放完成之前,市民社会领域内的活动完全从属于或者说完全在政治的控制下。社会与国家是合一的,人民的生活完全服从于政治统治的目的,政治解放就是要打破这种极端的政治约束。使得政治解放的结果是政府和经济、生产活动相分离,使人获得自由的权利,把商人、市民、资产阶级从封建束缚中解放。由于个人有了追求个人利益的自由,所以现代社会生活被划分出了两个领域:一个是“政治国家”领域,在“政治国家”里,人获得了参与政治生活的平等权利;另一个就是“市民社会”领域,在“市民社会”里,人获得了从事经济文化和思想活动的自由。在此,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把市民分离开了,但在现实中没有经历。因而,德国在哲学上达到了现代历史水平,而在社会中没有达到。
总而言之,政治解放的革命意义就是将人作为独立存在的自由主体来理解,直接破坏了建立在政治权利之下的强制纽带。政治解放标志着市民社会的形成与社会生活自由的实现,是人类发展的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这对于重新审视当代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指出:“历史是认真的,经过许多阶段才能把陈旧的形态送进坟墓。”这充分体现了历史的发展不能跳跃,只能从一个阶段进入到另一个阶段,若绕过政治解放阶段就无法达到目标,就像树苗一样,这是量到质的积累。所以在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无论采取什么样子的方针政策,最重要的是不能跨越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适应的,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的政治改革。
现代社会的实质就是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分离,就是政企要分开。只有这样才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以劳动解放为突破口、经济解放为基础、以政治解放为途径,为现实的人类解放指明了道路,指明了基本的路向。如果人们目前还不能使得自己的物质生活在质和量上得到充分供应就根本不可能实现人类解放。因此,在落后国家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以解放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任务是必要的。
如果我国要实现政治解放就一定要解决三大历史问题:首先,一定把国家从任何一种宗教信仰中解放出来,将宗教这一概念归纳到私人领域上来,并应当确认和保护社会任何成员信仰和自由的权利。其次,一定要有确切法律来明确公民的基本权利,尤其是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使公民有权利自由地使用和处理私人财产。最后,一定要明确政府必须要保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不受莫须有的侵犯,使公民在法律上拥有自由、平等、安全和私人财产的权利,并使得这些权利在政治社会中体现出来。综上所述,我们只有通过政治解放才能真正完成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设,才能真正地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建立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社会主义政治。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我国在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矛盾和问题。
毋庸讳言,不经过彻底的政治解放,脱离政治解放而空谈大谈“人类解放”相当于自欺欺人,从而人类解放的构想根本不可能实现。人类解放的最终实现必须依赖于政治解放所产生的物质条件。
三、人类解放与社会异化
人类解放理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的理论旨归和根本价值诉求。与以往的解放理论不同,马克思解放理论以唯物史观为基石,呈现出独特的理论特质与强劲的实践价值。是无产阶级不可或缺的“批判武器”。
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思想的形成,源于对政治解放局限性的剖析。政治解放的不彻底性表现为,国家虽然使人在政治上从宗教中解放出来,却没有使人在世俗生活中摆脱宗教的限制,反而使宗教转移到市民社会中,成为市民社会的精神。政治解放导致了封建社会的瓦解,只剩下了利己主义的人。由于现实的人是在市民社会中被国家夺去了人的类本质、夺去了共同性和普遍性的利己主义的人。所以,要通过人类解放消除矛盾和异化现象,只有通过人类解放,才能使理想社会得以实现。
人类解放不仅是要推翻上帝、神以及各式各样的概念、观念对人的统治,更重要的在于解除束缚、奴役人的现实的、具体的物和物的关系,把个人从对“金钱”“货币”“资本”的膜拜状态中拯救出来,从物化状态中解脱出来,把人变为真正为人的存在,把社会从唯利是图、个人相互敌对的世界,从围绕“资本”魔棒舞动的怪圈中拯救出来,真正变为“为人”的生活场所。马克思的这一理论深邃地洞察到人类解放的根本问题、实质和核心,揭示了现当代人类解放的基本问题。
对马克思来说,“人类解放”是由无产阶级完成的。这最后一个等级必然是“一个被戴上彻底的锁链的阶级,一个并非市民社会阶级的市民社会阶级,形成一个表明一切等级解体的等级”;它的解放不可能像市民等级那样诉求于“财产”,也不能求助于“历史的权利”,而只能求助于“人的权利”。因为无产阶级“若不从其他一切社会领域解放出来从而解放其他一切社会领域就不能解放自己的领域,它表明人的完全丧失,并因而只有通过人的完全回复才能回复自己本身”;进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人类解放。无产阶级的价值追求、无产阶级所要消除的不是“特殊的不公正”,而是“一般的不公正”。无产阶级自己本身的存在秘密就是宣布资本主义的解体,无产阶级要否定资产阶级,是对一种真正能够实现个人自由、实现个人与共同体内在统一的新的社会形态的追求。
冷静地思考、反思一下就不难发现,马克思160多年前孜孜以求的人类解放,今天并未成为现实,经济解放迫在眉睫、政治解放刻不容缓、精神解放任重道远,人的世界解放步履维艰,人类解放的事业依然艰辛,人类解放的历程依然漫长,时代的声音告诉我们,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依然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依然是当代人类解放实践不能替代的理论支撑、理论基石。
人的世界解放步履维艰。由于人的意义世界的丧失,精神世界的物化,人的世界全面变为异化的世界。人与自身的关系异化为物的关系,在缤纷的物质文明中,人正逐渐丧失自己。人们终日沉湎于感官享受,拼命赚钱又异化消费,把商品、货币和资本当作生活的全部目的,把“占有”看作衡量人的价值的最高尺度,人成为金钱的自觉奴隶、物的虔诚信徒,由此导致了人的价值的贬低,人的尊严的丧失和人在精神上的痛苦。表面的友好关系无法掩饰背后的冷漠、疏远以及难以捉摸的互不信任。如果人人都把他人视为潜在的对手、敌手的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定是一种不和谐的、对立与冲突关系。由于当代社会人的世界的全面异化,使得人的世界解放步履维艰。
人类解放的主题是确立人的真正现实幸福。要实现人类解放,只有依靠现实的我们。“这个解放是头脑的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身”。这同样是整个《导言》的结论。
历史远未终结,必须以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为指导,才能把当代人类解放的实践引向正确的科学的轨道,最终实现人类解放的愿景。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人民出版社,1995.
[2] 杨晓东.马克思与欧洲近代政治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 俞可平.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历史地位[J].中国社会科学,1993(3).
[4] 阎孟伟.马克思的解放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教学与研究,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