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地理课堂的有效提问
2014-08-15褚丽娟
褚丽娟
褚丽娟/长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讲师,硕士(吉林长春130032)。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提问”是指:提出问题来问(多指教师对学生)。“有效”是指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有关教学提出问题,让学生做出应答的活动[1]。而在《西方教育词典》中,对“提问”是这样解释的:提问,对教师具有重要意义,既可作为了解学生学些什么和能做些什么的手段,又可作为教学技巧的一部分(如苏格拉底的对话法)[2]。有效提问重在能引导学生逐步做出教师预期的回答,或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对他们的亲身经验进行考察。综合上述不难发现,中学地理课堂的有效提问就是在中学地理课堂上教师有目的、有层次、有策略地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积极、全面的思考并做出回答,师生间在地理课堂上进行知识、思想上的沟通并培养学生的思维并最终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行为。
一、中学地理课堂有效提问的类型[3]
1.按提问的目标分类。中学地理教学中,课堂有效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督促和检查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缓解紧张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4]。按提问的目标不同,可将中学地理课堂有效提问分为启发性提问、复习性提问、激趣提问和归纳性提问。启发性提问,即集中学生注意,指导学生思维进入学习状态的提问;复习性提问,即检查学生已学过知识和课堂效率的提问;激趣提问,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问;归纳性提问,即进行知识点的小结或单元章节的总结的提问。
2.按提问的材料分类。提问是建立在一定材料基础上的,这些提问材料是教师在地理课堂上提出有效提问前必须加工、整理的对象。按提问的材料不同,可将中学地理课堂有效提问分为“是什么”型提问、“为什么”型提问和“怎么样”型提问。“是什么”型提问,即地理课堂有效提问材料侧重基础知识的提问,如“世界上有几大洲几大洋”等知识性问题;“为什么”型提问,即地理课堂有效提问材料侧重地理问题原因的探究,如提问学生“七大洲四大洋分布格局的原因”等因果性问题;“怎么样”型提问,即课堂有效提问材料侧重地理知识的举一反三,如让学生分析评价“鲁尔工业区发展对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发展有哪些借鉴?”等知识迁移性问题。
3.按提问思维模式分类。教师提出问题是为了得到学生的思维反馈和积极应答,按提问的思维模式可将中学地理课堂有效提问分为普遍性提问、发散性提问、启发性提问和假设性提问。普遍性提问,如“地球的公转方向是什么”等记忆型问题;开放性提问,如提问学生“聚落的形成选择什么样的地方”等需要发散思维的问题;启发性提问,如“为什么要加强国际合作”等需要探究的问题;假设性提问,如提问学生假设“地球没有自转会产生哪些现象”等实际不存在的问题。
4.按师生交流模式分类。新课标要求师生间有更多的交流,教师面对全体学生有不同的交流模式,按不同交流模式可将中学地理课堂有效提问分为针对式提问、广泛式提问、重复式提问、讨论式提问和自答式提问。针对式提问,即针对个别学生的提问;广泛式提问,即面对全体学生提问;重复式提问,即用同一问题反复问不同的学生;讨论式提问,即学生与教师对问题各抒己见的提问;自答式提问,即自问自答。
二、中学地理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设计有效的提问
1.把握难易程度有效设计提问。地理课堂教学面对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因而设计问题不宜太简也不易太难,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难易合理,符合“最近发展区”原则,让学生动一下脑筋,经过自己主动的思考得到答案的提问才是最有效的提问。比如,提问“长江的水能资源丰富吗?”这样的问题就不如问“为什么长江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
2.把握问题的过渡点设计提问。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提出是教师的主动行为,而学生只是被动的参与者,要尽量避免提问的突兀而导致学生的紧张,影响学生正常思考,影响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因此教师需要把握问题的过渡转变,预设导入提问、重难点的提问、对比处的提问、新旧知识转换问题的提问、图文转换处的提问。做到导入时把学生带入情景,对比处揭示知识点间的联系、重难点处加强学生的重视,转换新旧知识时承上启下、流畅过渡,图文转换处让学生学会认识地图,获取有用知识,总结处系统归纳并尝试探究和实践。
3.把握问题的特性设计提问。课堂提问应该把握问题的逻辑性、开放性、探究性、趣味性等特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该重点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思考方式,要根据问题的特性设计问题。如,在学习黄河的治理时,教师应把握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即发现问题、找出根源然后再对症下药最终解决问题,因此需要发现黄河流域存在的问题,找出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然后提出治理黄河的措施。
4.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提问。由于地理课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而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提问时要考虑到学生不同知识层次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对于知识水平较差的学生应以提问记忆型问题为主,比如“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是什么?”等问题;对于知识水平一般的学生可以提问理解型、分析型问题,比如“辽中南、沪宁杭工业区的发展优势是什么?”等问题;而对于知识水平较好的学生应该多应用型的提问,比如让学生设计旅游线路;而对于知识水平很好的学生则适当的提问一些评价型的问题,比如评价身边的交通路线设计是否合理。
(二)设计有效的提问行为
1.提问要创设氛围把握恰当时机[5]。问答过程是师生间的相互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学生不敢举手回答、不想举手回答等情况,与学生课下积极活跃形成鲜明对比。这是由于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放开思维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所以不可能畅所欲言。因此在问答前创设一个和谐、自由、平等良好的氛围对于教师提问至关重要,只有教师在课堂上构建一个和课下没有多大变化的课堂氛围时,才能真正得到学生的回应,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有效提问。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要总是高高在上,也不要面无表情、严肃刻板,而是要放低身份和学生一起学习,面带微笑,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使学生放松,更不要忘记用鼓励、期望的目光鼓舞学生,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打开学生思想束缚的大门,打消学生害怕被嘲笑的消极情绪,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但是切记不要过分放松,要把握课堂轻松氛围和课下学生玩耍的区别。
2.提问要明确目的、循序渐进。中学生的思维都是发散的,需要老师从旁引导,朝教师预设的方向思考,因此需要选好切入点,明确提问内容,不要指着地图问学生看到了什么,这样的范围过于宽泛。教师首先要明确提问目的,学生才能够定向思维,也只有明确了地理提问的核心,学生才容易接受并理解问题。比如,在学习黄河的治理时,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就是如何治理黄河存在的问题,然后要学生回忆黄河上中下游流经的地形,教师对这些地形的特点进行介绍,和学生一起分析流经这些地区有什么样的影响、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根据这些原因提出解决对策。
3.提问要合理安排候答、叫答、理答[6]。提问的过程由发问、候答、叫答和理答构成,教师提出问题后就是等候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提出问题需要停顿几秒钟给学生思考,节奏过快、时间过短或老师打断学生思考都会降低提问的有效性[7];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学生的好奇感和兴奋点会减弱,注意力会转移到问题以外。叫答过程,叫答对象可以是一个人,可以是全体学生,按问题的难易程度和类型决定,也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派代表的形式,还可以采取同一学生持续发问,或者对于同一问题让不同学生回答,也可以多种方式结合,最终教师再进行总结评价。理答过程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要有耐心听完学生的回答,不能只局限于问答的结果,还应该注重问答的过程,要积极评价学生的回答,及时引导学生思维,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
4.提问要灵活应变、引导学生思维方向。由于课堂教学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要求地理教师在设计有效提问时要有一定的收缩性和预测性,在预设问题时,教师应该考虑到问题的范围大小以及学生有可能想到的答案,并能根据这些回答适当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总结学生的回答并评价学生的思维过程。比如,提问学生都知道哪些交通运输工具时,学生可能会答火车、马车、飞机、轮船、自行车、大卡车、三轮车、小轿车等他们能接触到的交通工具,这时老师要有心理准备,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应该归纳学生所说交通运输工具,把大卡车、三轮车、小轿车等统一叫作汽车,然后补充学生不知道的管道也是一种交通运输工具。
三、中学地理课堂有效提问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常见问题
1.提问对象的局限性。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把握学生整体的水平,而不是了解个别的学生是否掌握。只提问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把提问对象局限在一个小范围内,不能真实地反映教学效果。应该多安排探究性问题,针对学生个性差异设置难易不同的问题进行有效提问,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教学过程以达到全体学生共同提高的目的。
2.问题难易两极分化严重。问题过于浅显,没有探究意义,只是单纯要求学生机械地记忆地理知识,没有提供给学生知识迁移的空间,学生对所提问的内容不感兴趣,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常问学生“地球自转方向是不是自西向东”等简易问题;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偏离学生现有知识太远,容易造成学生的恐慌,会对“高门槛”望而生畏,错误地认识地理学科而丧失学习地理的信心和兴趣,比如常问学生“怎样才能让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好”等高难度问题。
3.提问随意无目的。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时间和提问内容事前没有精心安排设置[8],在未构建合适的提问氛围下突兀地提问,东拉西扯,没有针对性,提出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相距甚远,常常使学生不知所云、迷茫失措。例如:在学习世界人口的分布时提问学生世界人口怎样变化,与所学内容相去甚远,随意提问,偏离主题。
(二)解决对策
1.因材施教,全面提问。为了避免将提问对象局限在一个小范围内,需要老师兼顾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智力,把不同难度的问题安排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安排一些记忆型问题来提问基础较弱的学生,安排一些理解型的问题来提问中等水平的学生,通过安排个别创造型的问题来提问学习优异的学生。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全面了解,关注他们的成绩水平。
2.深思熟虑,精心提问。为了避免出现两极分化的问题,教师应在课前对问题深入理解并加以处理,在深思熟虑处理后把问题一层层在学生面前抽丝剥茧,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状态,提出合理的问题,尽量少提过于简单、浅显或过于复杂难度极大的问题。这就要求老师对问题的深浅把握要求较高,既要避开简单、直白的浅显问题,又要确保问题的难度在学生的能力理解范围内,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行设问。
3.营造氛围适时提问。为了避免突兀的提问,只有创造合适的提问氛围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应该创设恰当的课堂气氛,把握课堂教学主脉,以教学的内容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为主线,营造最佳的提问氛围,把握时机适时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问题,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和老师进行知识、思想上的交流,才能避免突兀的提问让学生措手不及导致尴尬。这就需要老师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勤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捕捉提问时机,积累经验。
中学地理课堂提问是否有效或者有效性的高低,决定了一堂地理课的最终教学效果。只有遵循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和注意有效提问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做到事半功倍,才能上好每一堂地理课,从每堂课中总结经验不断发现问题,才能避免低效或者无效的地理提问,最终完成每一堂高水平的课程。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K].增补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567.
[2] (德)朗特里.西方教育词典[K].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260.
[3] 李文娟.高中物理教师课堂提问水平的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
[4] 李晓艳.中学化学教师课堂有效提问的比较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5] 张迎春,牛文苗,沈善良.教学有效提问:从理解到行动[J].当代教师教育,2011(3).
[6] 王青.中学地理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7] 胡超,王林.新时期地理课堂教学提问技巧的对比探析——以人教版必修1中“锋面系统”一节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8).
[8] 高加春.高中地理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课堂提问的个案比较[J].地理教学,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