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历史理论:浅析黑格尔与马克思理论逻辑的联系与区别

2014-08-15悦,谢佳,李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3期
关键词:唯物主义黑格尔马克思

吴 悦,谢 佳,李 琦

世界历史理论:浅析黑格尔与马克思理论逻辑的联系与区别

吴 悦,谢 佳,李 琦

世界历史理论是一种源远流长的哲学思考,本文通过比较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与马克思两人的不同世界历史理论,分析出马克思的理论实际上是对黑格尔的一种批判性的继承,但同时马克思运用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赋予了世界历史理论新的活力,黑格尔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既互相联系也相互区别,两种理论在相互交错中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思想体系。

世界历史理论;黑格尔;马克思

吴悦,谢佳,李琦/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在读硕士(四川成都610041)。

通常我们所讲的历史哲学,就是人们对于历史一种全新的纯理性认知。人类的存在展开在时间的坐标之上就是历史。最初人们研究历史只是单纯的以事件的先后顺序与因果联系作为研究对象,并没有运用一种跳出历史学科之外的宏观角度来审视历史的发展,当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之后,世界历史是如何产生的,它将终结于何处,这归根到底是人类自身的历史命运,与其说这是基于历史和哲学的思考,倒不如说这实际上是人们对于自身存在的理性思索。

黑格尔是德国近代最伟大的唯心主义哲学代表,他最先在《历史哲学》中提出了“哲学的世界历史”这个观点,认为世界历史是“绝对精神”的呈现,精神从东方漫游到了西方,意指世界文明由东方发源,但是最终将在欧洲终结,方式为日耳曼民族的繁荣;在他之后马克思从其他角度批判并继承了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是由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扩散到了全球范围,各民族与各国家、地区因为这种普遍存在的联系从而成为了一个新的整体,并且提到共产主义最终将取代资本主义。黑格尔与马克思的这两种世界历史理论既相互关联也有所区别,本文将就两种世界历史理论的异同作一个比较。

一、理论内核的继承与理念思维的飞跃

(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批判并继承了黑格尔世界历史学说的观点

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强调绝对的思想和精神,但是黑格尔本人是著名的古典哲学家,在客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的含义,他的学说里面带有辩证法的成分,但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并不是建立在客观的物质世界之上,因此他的辩证法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辩证法。黑格尔的哲学理念就是精神与主观意志的物质化,世界就是纯粹精神构造的存在。黑格尔在其著作中将世界历史等同于精神在时间中的发展,很显然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思维方式。黑格尔这样定义的结果是将世界历史的形成原因归结为意志,从而使得世界成为一个相关联的整体。马克思在研究该问题的时候,有限地继承了前人的学说,但并不是全部复制或者全面批判,他承认这个命题的结果,但否认了前人对于过程的思考,而是以一种唯物主义哲学的角度去认识并解释世界历史的存在以及发展。可以说,两种世界历史理论只是在方法论上面产生了分歧,对于存在的基本事实都未加以否定。

(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实现了由黑格尔的纯粹唯心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到唯物主义世界历史思想的过渡

黑格尔在最初就十分崇尚理性,所以他更加相信世界历史只是精神的延续,他认为通过观察能够得到一种合理的发展过程,而且认为这是必然的结果,现象与本质的统一,而这个过程的核心就是精神。马克思继承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的时候,并没有继续从“绝对精神”的角度来分析,而是从实践,即物质的生产与交换的独特视角,利用唯物主义的思想来解释世界历史。也就是说,马克思是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从物质的视角来证明思维的存在,正如马克思自己说的那样,历史向世界历史的演变并非是某种思维的作用,而是由于物质世界的存在而产生的改变和进步。

(三)都承认世界历史不是简单的机械相加,而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整体

黑格尔与马克思都承认世界历史并非是简单的数学之和。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不是历史书上写的那样纯粹和简单,它不是单纯的相加,世界历史是由个体组成的有机整体,这是哲学上所讲的世界历史。黑格尔本人对这种思维过程是深信不疑的,而且一直试图去说服他人来信奉自己的假设。而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整体关联性,并且表现在诸如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随着历史的前进,生产力一定会由于生产关系的进步而不断地得到提升,交通工具与传媒手段的发展都会将社会固有的矛盾凸现出来,而世界也将联系为一个整体。

二、哲学的基本争论与历史观的差异

(一)唯心主义哲学与唯物主义哲学的争论

说到底,黑格尔与马克思对于相同命题的不同解释来源于逻辑起点的不同,这是哲学上最普遍也是最基本的矛盾。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是“绝对精神”在现实世界的逻辑推演,缺乏物质基础,仅仅是一种精神上的运动。在他的著作《历史哲学》中,黑格尔提到“理性统治了世界,也同样统治了世界历史”[1]这个观点,换句话说,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这个命题本身就包含了理性与精神,他还用举例的形式来说明这个问题。与他不同的是,马克思是从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诠释这个命题,认为世界历史并非是走了一个漫游的旅程,他觉得正是由于全球化的发展才让各个民族与地区联系了起来,从而形成了世界历史。因此,生产方式的演化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固有矛盾才是真正推动世界历史形成的内在力量。

(二)纯粹的精神无法改造世界,劳动创造了历史

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之所以形成是由于精神与观念的影响,他由精神世界去解释现实世界,认为行为或者世界历史的出现无非是精神的作用,是人民主观精神的必然结果,把世界历史看成是理性或精神的展开与实现,这实际上就是黑格尔用他惯有的那种唯心主义世界观的逻辑起点来对世界历史形成的原因做出了一个形而上学的判定,同时这也是黑格尔论述世界历史理论的前提与出发点。马克思经过长期对于历史文献资料的研究发现,所谓精神创造改变了物质世界这种理论是不存在的,历史只是人们自我改造以及改造物质的过程而已,劳动作为组成人类社会的一项最基本特征,不仅是一种活动,更是构成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整个历史的推动力,所以,宏观的来说,黑格尔与马克思的理论逻辑差异在于哲学观念的最基本矛盾,微观的来说,就是“绝对精神”与“劳动生产”的对立。

(三)黑格尔拥护“欧洲中心论”的观点,马克思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给予了否定

黑格尔无疑是欧洲哲学史上最伟大的辩证法思想家,但是其辩证法的主张并未完全被贯彻,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他的“欧洲中心主义”。黑格尔认为世界精神起步于东方并向西经过小亚细亚到达希腊、罗马,最后达到日耳曼所在的西欧,从此迈进了充满活力、实现了客观真理与自由统一的成熟期。因此他虽然突破了以往狭隘的论调将世界各民族纳入一个整体来分析,将历史看成是一个整体,但是却把世界历史终结在了欧洲,认为日耳曼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这是典型的民族主义学说,意在抬高西方民族而贬低东方民族。而马克思利用唯物主义学说,从无产阶级的立场,认为世界历史的发展必然会通过无产阶级革命从而达到实现共产主义的目的。资本主义不论当时多么先进,它的弊端都很明显,最终会被更加先进的共产主义所代替。

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及其二者理论与逻辑起点的比较分析,不难看出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对于马克思的影响不仅存在而且是较为深刻的,黑格尔辩证法哲学中的合理思想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最重要的理论来源,并且马克思从历史方法论的视角继承了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但是马克思并未全部继承黑格尔的学说,而是站在唯物主义哲学与共产主义的角度,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理论。两种世界历史观点既互相联系也互相区别,不仅是哲学的逻辑起点的不同,基本立场与观点、所处的阶级地位都使得两种世界历史理论有所区别。马克思继承并发扬了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用全新的观点与经得起时间推敲的唯物主义精神去重新塑造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在这个基础上做到了对于这一历史本体论的超越,也实现了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内部那些相悖论、欧洲中心论等等哲学悖论的纠正,从而使得该理论重新焕发生命力,并且成为更加科学的理论。

[1](德)黑格尔.历史哲学[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64.

G642

A

1671-6531(2014)13-0016-02

责任编辑:郭一鹤

猜你喜欢

唯物主义黑格尔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唯物主义何以言“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前世”“今生”与“再生”
马克思像
绝对者何以作为实存者?——从后期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来看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
实践唯物主义不是方法
哲学唯物主义不必拥抱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
“新唯物主义”与马克思哲学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