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做好农作物病虫可视化预报
2014-08-15□田磊
□ 田 磊
农作物病虫可视化预报是推进病虫害预测预报结果向农民快速传递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近几年,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在我国呈蓬勃发展之势,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农作物病虫可视化预报作为新时期推广植物保护新技术的现代化窗口,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防治技术、防治药剂等信息制作成电视节目,以电视为媒介向社会进行发布。它具有传播快捷、时效性强、图文并茂、形象直观、通俗易懂、覆盖面广、入户率高等特点,较以前的纸质媒介更具优势,在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病虫防治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2006年开始,辽宁省朝阳市区域病虫监测网与朝阳广播电视台合作,在黄金时间不定期播发农作物病虫可视化预报,并且每期节目滚动播出4次。截至目前,共制作播发农作物病虫可视化预报271期。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谈以下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务求提前拍摄制作,及时播发
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同预防自然灾害发生一样,重在提前预警。为此,笔者与朝阳市区域病虫监测网经常沟通,按照植物保护专家团队作出的预测,每期农作物病虫可视化预报节目都是提前拍摄、制作,在病虫防治适期前7—10天播出,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可视化预报的指导作用,农民群众可以提前准备防治药剂,适时开展防治,减少损失。如播发的《防止玉米螟大发生》、《市植保站提醒:注意防治葡萄霜霉病》等可视化预报,都是在病虫大发生之前拍摄播发,及时把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和防治方法等信息传递到千家万户,为指导全市广大农民及时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对一些迁飞性、流行性和爆发性的病虫,做到随时发现随时拍摄制作,第一时间播出,为农民的防治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如播发的《燕山湖水库发生大面积蝗灾》、《小麦蚜虫大面积发生》等节目,都是在病虫发生初期或中期进行拍摄制作的,在电视播出后,又把节目刻成光盘在病虫发生区域进行播放,指导农民抓紧进行防治,把损失降到最低。
二、预报内容广泛,务求突出针对性
在播发的271期农作物病虫可视化预报中,根据农时季节及病虫的发生趋势,重点对常见的、损害较大的和爆发性的病虫及时进行可视化预报,做到紧扣农时季节、病虫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要点。在朝阳地区,玉米、高粱、白菜、葡萄、苹果等作物种植面积较大,因此在制作农作物病虫可视化预报过程中重点突出这几种作物的病虫防治,围绕这些作物的不同时期易发生的病虫,每年每种作物都要制作可视化预报5期以上。对一些种植面积较小的作物,一般一年只制作可视化预报1—2期。
同时,病虫的形态特征和危害症状是可视化预报节目的主要内容之一,节目主要提醒农民群众害虫和病害典型的形态特征和农作物各生育期典型的受害症状,做到突出、清晰、醒目,对于肉眼不易观察到和不易识别的害虫和病原菌,则通过电子显微镜进行拍摄,或者使用资料图片和录像,使农民更容易识别掌握病虫的形态特征和危害症状,做到准确判断,适时防治。
防治技术是可视化预报的核心内容,因此要按照植物保护专家的建议和意见,在解说词中突出病虫的关键防治时期,防治病虫的药剂种类、施药浓度(用药量)、施药方法以及用药的注意事项,以达到及时、准确、安全地指导农民进行大面积的病虫防治工作。
三、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务求生动
电视是视听合一的传播,人们能够亲眼见到并听到如同在自己身边一样的各种活生生的事件。它超越了读写障碍,是最大众化的宣传媒介。
农作物病虫可视化预报的主要受众是广大农民,受到文化程度等条件的制约,农民群众在收看收听到病虫防治专业知识和术语时,一时难以理解和掌握,因为在制作可视化预报的时候要注意做到口语化,力求通俗易懂。结合现场采访植物保护专家,将专业性很强的植保知识,通过图像、同期声、字幕、声音、动画和影视制作技巧,制作出图、文、声、像并茂的农作物病虫可视化预报电视节目,让农民易于接受,方便应用。
四、提倡科学用药,担负起社会职责
过去,辽宁省朝阳市的很多地区存在农民盲目用药、反复用药、乱用药的被动防治病虫现象。因此,农作物病虫可视化预报节目要担负起教育和引导的作用,要在广泛地普及植保知识的同时,还要使广大农民掌握防治技术,减少盲目用药次数和农药施用量。
我们在制作可视化预报节目过程中,通过专家们的讲解,把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甲胺磷等5种高度剧毒农药的政策进行强调和说明,并对一些高效、低毒、无残留的农药新品种进行了推荐,提高广大农民的用药安全意识,担负起了媒体的社会职责。
农作物病虫可视化电视预报节目自开播以来,得到了朝阳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的高度评价,深受乡(镇)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的欢迎。2012年8月我们在朝阳市6个乡(镇)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农作物病虫可视化电视预报节目在农村收视率高达87%,成为大多数农民必看的电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