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媒介话语立场的思考

2014-08-15刘东阳

传播与版权 2014年2期
关键词:立场报纸大众

□ 刘东阳

媒介话语权应掌握在大众手中,媒介话语立场应体现大众的立场,这本是无可辩驳的问题,然而,自大众媒介诞生之日起,这一问题便处于纷争之中。出现不同声音的根源,在于媒介生存环境的复杂性。因此,笔者认为,与其专注于分歧问题的讨论,不如着重于其消极因素与积极因素的探讨,以扬长避短,为社会所用。

一、影响媒介话语立场的因素

福柯是传播学领域批判学派的代表之一,他的“知识考古学”,“就是揭示各种知识、各种言说、各种话语,在其形成过程中所体现、所隐含的权力背景(不仅仅是政治权力)。依据他的考察,话语权就是统治权,知识的意志就是权力的意志……”①李彬:《传播学引论》(第2版),新华出版社,2003年,第301页。话语权掌握在哪方手中,自然体现着哪方的话语立场。

以美国的报纸为例,政党报纸时期,各家报社被不同的政党所控制,代表着不同的政治利益集团,其媒介话语立场自然在各自所属的政党手中;廉价报纸时期,市场竞争激烈,出自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各家报纸为争夺受众各显其能,直接导致黄色新闻的泛滥和煽情主义的产生,这时的媒介是在自身盈利的立场上,所做的不计后果的恶性竞争;在近现代,报纸又被大型财团及企业所控制,为获得巨额的经济支持、拥有稳定的广告收入,又不敢做出有损于财团的新闻报道。从美国媒介历史上所经历过的波折来看,影响媒介话语立场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政治、竞争、经济。当今社会的媒介话语立场仍然受这三个方面的影响。

(一)政治因素

无论中外,各国的媒介都直接或间接地受政府的控制与约束,在大政方针上绝不会允许出现极端的反面声音。在号称民主、自由的西方国家,表面上媒介经常与政府唱反调,抨击现行的各种政策,实际上却是“小骂大帮忙”,在遇到重大的政治事件时,媒介便会异常默契地为政府“鼓噪助威”。比如在“倒萨”战争中,出兵前美国媒体意见不一,有的支持政府决议,有的则表达了鲜明的反对意见,但是战争爆发后,这些媒体却集体转向,形成了一致对外的宣传态势,成了美国“倒萨”战争的排头兵。

(二)竞争因素

经济因素的影响表现在媒介狭隘地追求经济利益,单纯地以扩大发行量、尽可能地赢得受众眼球为出发点,无视媒介的社会责任。

除极少数国家外,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媒介经营都已经开始了市场化的进程,媒介在竞争中优胜劣汰、自谋发展。在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的激烈竞争下,一些媒介曲解了生存法则,以为只要能够把受众吸引到媒体上,就可以获得更大的赢利空间与竞争优势,而和常规新闻相比,抓住受众的猎奇心理,大做低俗新闻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以我国的都市报为例,低俗化的娱乐报道纷扰着人们的视野,好似这个世界上充满了爱情的疑惑和离奇的情节。

(三)经济因素

现今,媒介在形式上大都脱离了政府的扶持,即使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媒介,如英国的BBC、美国的美国之音等,其大部分经费也要自行解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越来越重视广告的作用,广告收入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所有媒介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能够拥有稳定的广告客户,同时也就意味着媒介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层面上的相对稳定。

一些媒介过分强调了广告收入的重要性,忽视了受众在媒介生存发展上的重要地位,广告赞助商(而不是受众)成为他们的“上帝”,为了眼前的分分角角,他们怎么可能对“上帝”做出贬斥性的评价?怎么可能拒绝“上帝”的广告要求?惟有“歌功颂德”罢了。于是,有偿新闻屡禁不止,违禁广告层出不穷,这种氛围直接助长了社会的不正之风,更有害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二、媒介话语立场对社会的作用

媒介话语立场的上述定位,如果媒介误读或刻意曲解,都会直接给社会带来消极的作用,导致媒介公信力的下降,但这些定位并不是纯粹的“潘多拉魔盒”,只要注意“角度”与“力度”的问题,其消极作用是可以避免的,并且对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也是可以带来积极意义的。

(一)媒介与政治

“政治活动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政界(主要是政府部门)通过持续不断的新闻发布活动,使自己成为新闻媒介最重要的新闻来源之一;政府将媒介作为向公众传达自身观念和主张的工具;政府通过操纵媒介引导和控制社会舆论。”①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2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42页。政府对媒介的适当调控与适时介入,不仅不会造成过浓的政治色彩,在某些情况下,对于保持社会稳定、增强民众凝聚力能够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2002年非典型性肺炎的惨痛教训仍然历历在目。“非典”初期,某一地区的领导下令封锁消息,造成了人们对该病情的轻视,随即又引发了大规模的恐慌,人们通过各种途径刺探消息而导致流言满天飞,食盐涨价、板蓝根涨价,有些地方自发性地进行地区封闭……在关键的时刻,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通过大众媒介及时疏导社会舆论、通报“非典”病情,安抚了民心,也使病情得以有效控制。

(二)媒介与竞争

在现今社会中,各行各业间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媒介之间也是这样。竞争是大势之必然,不可避免,但这绝不是低俗化与娱乐化的借口。江泽民1994年1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我们的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媒介要切记自己的首要使命,要以社会效益为第一位,否则便会误入歧途,滑向“低俗”的深渊。

以报纸为例,自从其诞生之日起便遭遇着激烈的竞争,随着广播、电视尤其是网络媒介的出现,报纸媒介的生存更加艰难,甚至有人惊呼到了报纸生存的“严冬”。在这种大气候下,各家报社绞尽脑汁、改版整顿,其竞争方式由于各自理念的不同,也造成了两种不同的局面。

第一种是在报道的内容与质量上进行积极探索,比如进行更加细致的受众细分,按不同受众的需求增设或改革版面,扩充报道的范围,及时地推陈出新……这样的做法满足了受众的精神需要,丰富了受众的业余生活,自然也赢得了尊重。站在大众立场上的积极行为,何愁竞争的严峻。

第二种则在报道的“角度”与“力度”上出现了问题。人们普遍都存在着一种猎奇心理,对花边新闻、“内幕消息”等带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如前文所述,对于报社来说,大规模的内部整顿与改革是要付出大量精力与财力的,而靠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来赚取注意力,则容易了很多。“追求轰动效应,把新闻只视作孤立的事实披露,而不考虑它的社会效果,称作新闻主义;而煽情主义则是重视刺激受众情绪,甚至不惜以黄色的内容激发人们追求低级趣味。这两种新闻手段容易使传媒丧失责任感。”②刘建明:《当代新闻学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85页。

(三)媒介与经济

“新闻媒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意识形态和产业形态双重属性。从出版产品的性质和功能来看……属于精神产品,具有社会教化功能。而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审视,归根结底它又是商品。”③刘建明:《当代新闻学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519页。现在绝大多数的媒介,其经营运转的维持基本上靠的是广告收入而不是发行量或收视(收听)费,因而,广告份额的重要性在媒介心中的地位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本是无可指责的现实存在:有了充足而稳定的经济来源,媒介才能拥有保障其生存的资金支持,才能进一步扩大发展,才能有条件生产出更精彩的作品,这也是媒介为大众提供更好服务的保证。然而,这一倾向的极端化,有时却使广告成为媒介备受抨击的一种诟病。

虚假广告、低俗广告充斥报纸的空间,如何净化报纸的版面是新闻传播学者始终关注的问题,虽然有些部门三令五申,仍屡禁不绝。比如河南某城市的广播电视报,某家医院似乎是其“常客”,很长时期以来“解决‘男’题,更快更准”、“看妇科,到××”是雷打不动的广告内容,并配以诱惑性的图片,严重影响了版面的空气。更为严重的是关于癌症药品的广告,“晚期癌症患者恢复有望”、“食管癌患者为什么恢复得这么好”等广告语触目惊心。

三、问题解决的途径

综上所述,现实环境中媒介话语立场的定位有着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与作用,我们所要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尽量减少或消除其消极影响,维持与发扬其积极作用。笔者个人的观点是,暂时摒弃媒介话语立场的讨论,而以媒介自身的经营运作为出发点来探讨这一问题的解决途径。

第一,媒介要树立明确的社会责任意识,要明确社会主义媒介的首要使命——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口号喊得容易,但要落到实处。不能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而陷入低俗的瓶颈,不能为了迎合权贵的利益而无视大众的意愿,不能为了某些人的低级趣味而忽略大众的精神需求。

第二,媒介要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要有远大的经营眼光。媒介的发展是靠大众的信任来维持的,而并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原因。脱离大众、埋头于赢利的媒介在短期可以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最终会被大众所抛弃,没有了大众的支持与认可,自然得不到可观的发行量,更谈不上广告主的“青睐”了。

第三,媒介要有自己的判断力,要有敢于对虚假新闻、低俗广告说“不”的勇气。媒介是提供精神食粮的平台,若要赢得竞争的优势,必须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与服务,粗劣的版面语言、虚假的新闻信息、“一言堂”的经营方式只会疏远受众的信任与忠诚,直接危及媒介的生存与发展。

猜你喜欢

立场报纸大众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设计立场和手工生产关系的辩证认识
大众ID.4
上汽大众
武术研究的立场
报纸
扬 善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