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电视媒体如何处理公共突发事件的报道

2014-08-15

传播与版权 2014年2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

□ 孙 洁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举国上下,众志成城,不遗余力地投入到对灾区群众的救援当中。地震发生后,最初是由网友在一些论坛上爆出有地震发生,随后大量的文字、图片甚至地震当时手机拍摄的视频通过手机、微博等信息传播手段上传到互联网上。各大主流互联网网站也马上把头条新闻改写并对此事件进行持续关注。而电视新闻记者从电视台赶往灾区则需要时间和条件,所以在第一时间电视新闻媒体的报道采用了很多互联网上的图片和视频。这件事情并不是孤立发生的,在现如今互联网数字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下,过去那种“看新闻,开电视”的模式已经极大地改变,在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时代已经快速地将新闻的传播手段和技术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改变。那么面对如此挑战和变化,传统的电视媒体要如何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传统优势和亮点,构建新的公共突发事件传播模式,真正将电视媒体的资源高速快捷地利用起来呢?

一、结合新媒体技术提高电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传统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快速,这一特点极大地提高了新闻播报的时效性,满足了大众的需要。电视媒体相对于数字媒体在新闻播报的时效性上是无法比拟的,这就要求电视媒体工作者要转换思路,利用数字媒体的这一特点,不要将新闻播报局限于本台记者的现场播报和采编。公共突发事件有不可预测性,现代社会有种全民记者的趋势,也就是面对突发的新闻事件,周围的观众有可能、有条件马上成为记者用手机或者其他手段进行拍照、摄录,并迅速在互联网上转发和传播。所以电视新闻媒体可以积极利用这些新闻素材,第一时间进行整理和编辑报道。例如现在各大电视台在新闻播报中都出现“都市新拍客”等板块,就是利用观众手中拍摄的新闻资源进行报道。

同时,电视媒体不能简单地做“搬运工”的角色。在进行报道的同时,电视新闻媒体要利用自己的传统优势,选择好的报道角度,深化报道内容,利用自身强大的舆论影响力和资源优势引导新媒体报道的基调,引导正确的价值观,避免突发公共事件引起恶性反应。

二、推进公共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公正性

无论从传播的广度和速度上,电视媒体都无法比拟新媒体技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一些负面的效应和影响。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数字平台开放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上传各种照片和视频。但是这些信息,无可避免地会有一些虚假的,或者掺杂大量个人情绪和个人主观偏见的内容和言论。而某些网站的编辑为了吸引眼球,骗取点击率,经常将新闻标题化。这些行为将极大地影响着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容易引起反面的社会效应。

首先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结构性矛盾成为突发舆情的重要触发因素,社会共性情绪与事件共振,使突发事件在互联网上迅速发酵为公共事件。例如2012年3月23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生恶性伤人案,一名17岁男子持刀砍死一名27岁的实习医生,重伤3人。而某网站有6161人参与的调查中,竟然有近2/3的人(4018人)表示“高兴”。很多人表示同情凶手,甚至认为医生“没有好人”。没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引导,人们不关注事件发生的始末和原因,毫无原则地将平时生活中的医患矛盾带入这起凶杀事件中。其次,由于公众本身法律意识不强,而互联网不能做到所有新闻和信息的上传实名制,使得一部分人基于娱乐和戏谑的态度去发表个人意见和不实新闻。例如2013年春节期间,一段所谓“实拍老外花费一百万购买五吨鞭炮燃放”的视频在网络间开始传播并引起中国网民极大关注。大部分网民不去计较这起事件的真伪而大量宣泄着自己的情绪,但是经过记者证实视频实为丹麦一小型烟花公司2012年夏天在浏阳做的一场小型鞭炮“燃放秀”,相关消息属于“移花接木”的假新闻,但其鞭炮燃放量既没有“5吨”,也不值“100万元”。可是在此期间,大量的互联网媒体跟风报道,在没有证实真伪的情况下,大量渲染“老外中国过年梦”、“外国人不顾中国环境污染”等相关新闻报道。

综上所述,电视媒体的特殊优势在于能给公众提供那些公共突发事件的真实背景和客观事实,包括后续报道。同时调控公众的舆论走向是向着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正能量。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有时候单一事件的矛盾处理会带来广泛的社会矛盾问题。例如这几年中著名的“我爸是李刚”、“表哥”、“房姐”等网络上爆出的突发事件,如果电视主流媒体没有及时跟进,进行全面的报道,那么经过大小网站和社会公众平台的传播与评论,很可能被放大并引发更大规模的矛盾或者虚假新闻。那么电视媒体密切地跟踪报道政府对于该事件的处理过程和结果,并在第一时间向公众播报,不但及时平息了社会矛盾和民怨,也将舆论的焦点由网络上的泄愤怒骂转移为呼吁法律的严惩和正确价值观的建立。

三、电视媒体利用自身的“权威性”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整理疏导

公共突发性事件的一个特点就是事件的发生有不可预测性,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其构成要素是突然爆发、难以预料、必然原因、严重后果、需紧急处理。但是新媒体时代,大量虚假信息和新闻不可避免地出现和传播。例如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后,我国国内掀起一股抢盐热潮,网络上有人说海水已经被污染,那么盐就不安全了。这些消息被传播后,超市和卖场的盐被一抢而空。尽管网络媒体中也有一些声音从科学的角度去解释这种行为的荒谬性,但是公众由于此事件引起的恐慌程度已经不能分辨真伪。此时电视媒体应该及时关注并正确引导此类事件,电视媒体的“权威性”是新媒体不能比拟的。电视台可以请来某一方面的专家和学者,让他们用理性的观点对公众进行解释,这样可以树立媒体的话语权威来形成和强化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民健康的权威舆论。

目前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和价值观的多元化,社会公众对官方和媒体某些方面的报道呈不完全信任的态度。新媒体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一个平等的、能交流信息和意见的开放平台。但是这一平台同时也会散播谣言和负面情绪,就是被归为一种非程序化的民主状态。如果说突发公共事件和危机在处理和结束阶段,通过电视媒体的疏导进入正确价值观和社会秩序的建立阶段,则可以极大地凸显电视媒体的主流作用和价值。

四、结语

据统计,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2012年我国手机网民数量为4.2亿,年增长率达18.1%。此外,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也继续提升,由69.3%上升至74.5%。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其自身所带来不可避免的缺点和不足也越来越明显。作为主流大众媒体的电视,在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今社会,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特有的舆论权威性、新闻疏导能力去公正客观地进行公众突发事件的报道,同时也应该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去接受这些改变,发掘自身传统优势,在公共突发事件的报道中为受众提供权威专业的有效信息和观点,为化解公共危机做出努力。

[1]王雪桥.开放形势下的新闻舆论导向[J].新闻传播,2011(4).

[2]黄胜俊.浅谈媒体在政府公共关系中的应用[J].金山,2010(2).

[3]谢耘耕.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2)[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2年新浪政务微博发展报告[EB/OL].http://vdisk.weibo.com/s/jCK7L.

[5]人民网微博事业部,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2年人民微博政务影响力报告[EB/OL].http://www.people.com.cn/n/2012/1226/c347079-20021593.html.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报道中短视频的传播应用
公共突发事件报道中新闻记者应具备的素养
论电视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电视新闻记者采访中突发事件的应对
县级台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如何应用手机客户端
县级电视台如何做好突发事件的报道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突发事件中针对儿童营养支持的必要性
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