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计划语境的教师评价体系重构与实践
2014-08-15杨艳华高逸锋尹建国
何 红,杨艳华,高逸锋,尹建国
(重庆科技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重庆 401331)
自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以来,建设高素质的工程教育教师队伍成为学界及“卓越计划学校”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的一个重要热点难点问题。大家对工程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能力提升的内涵及其途径等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论述。其中,工程教育教师的考核激励作为队伍建设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涉及颇多[1],甚至有学者从发展性教师视角进行专题的教师评价阐释[2],但是终感有些不足,或简单化一不够深入细致,或理论性太强不便操作借鉴,或片面强调一个方面缺乏全局的思考等等。2013年底,教育部相继出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意见》。它们为教师评价提供又一个重要的指导标准。我们拟从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的培养视域再次建构“卓越计划”下的教师评价体系。
一、教师评价体系重构是新时期的新要求
(一)评价体系是主客体间价值关系的反映
评价是对主体和客体的价值关系的认识活动。价值关系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意义的联系。客体愈能满足主体的需要,客体对主体愈有价值。人们评价人或事,即是考察这个人或这件事对于人或社会具有积极或消极的意义,并由此决定自身对待这个人或这件事的态度。评价是一个行动目标,引导我们的实践活动朝着不断满足人们发展需要的方向前进,具有导向性;评价是一种精神动力,推动我们的实践活动不断地朝着实现实践活动目标而努力,具有激励性;评价是一种行为标准,规范我们的实践活动服从服务于满足人们客观需要的根本目的,具有制约性。
尽管评价主体不同会导致评价结果的不一样,但是作为检验认识活动的唯一标准实践而言,评价正确与否是一种具有客观性的认识活动。只有达到特定需要目的的成功实践,才表明认识活动的正确,表明评价正确地反映了主客体间的价值关系。同时,人类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根本愿望、要求反映了整个人类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所以只有与人民群众的愿望或利益相一致的评价,才是正确的评价。只有正确认识了主体和客体,即充分认识主体的规定性、需要和发展等,并且准确把握客体的属性、本质、规律等,才能对主客体间的价值关系做出正确的评价。科学的评价产生社会的正能量。
(二)教师评价体系是社会主体和教师客体间价值关系的认识活动
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创造传承累积的过程,从刀耕火种到锄犁畜牧乃至百业鼎盛,从结绳记事到文字典章到异彩纷呈的文化,绵延不绝。期间,教师职业有着特殊的意义。中国社会很早便认为“教,上所行,下所效也”[3],“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先行者、仿效对象,反映社会主流,引领社会风尚;教师传授经验、知识,解答疑难、困惑,予人谋生的技艺,揭示万物运行的法则、规律,引导人正品行;教师播种昨天,收获今天,开创明天,以文化为载体使社会文明不断绵延升华。
教师对社会发展做出特别的贡献,社会赋予教师高度的评价。中国古代家庭的神位上供奉“天地君亲师”,教师具有某种神性;“师徒如父子”,教师是至亲的家人;“欺师灭祖”,对教师的不尊不敬是大逆不道有违人伦的行为等等。教师有显赫社会地位的同时,也有了特别的社会义务要求。教师是社会道德的标杆,为人师表,行为楷模。“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既是教师内在高尚的自律,亦是社会对教师的期盼。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一脉相承,海纳百川,源远流长,其文明成果灿若星辰,这与中国深厚的尊师重教传统密不可分。
(三)教师评价体系重构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今天,教师是接受系统教育和专门培训的专业人员,在学校中给学生传授人类社会科学知识,促进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审美情趣,肩负“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4]。教师职业更加专业化,形成不同层次的教师队伍体系,社会对此也提出了相应的不同业务要求。一直以来,高等学校教师是以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著作的数量作为个人晋升的一个重要评价准则,这种统一、量化的业绩机制对于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了比较好的作用,推动了高校的建设与发展[5]。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世界的融汇越来越紧密,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人才发展战略等等,这些对中国教育的发展提出新时代的要求。教育以立徳树人为根本任务,着重培养学生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高等教育要实现内涵式发展[6]。
实施“卓越计划”是为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推动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高校需要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需要依据新的人才培养标准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将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融入到“卓越计划”的实施过程中。那种只注重学历、职称、项目级别、获奖种类、论文和著作多少等指标单一化的教师评价体系已经不能完全反映新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一大批卓越工程师的教育培养离不开一支卓越的工程教育教师队伍。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是建设卓越的工程教育教师队伍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是实现“卓越计划”的根本保障。重构“卓越计划”下的教师评价体系刻不容缓。
二、教师评价体系重构的探索与尝试
(一)构建教师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意见通知等为依据,遵循教育发展和人才成长的规律,从我校培养一大批德优品正、业精致用、拓新笃行的卓越工程师的实际出发,①重庆科技学院第二战略发展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建构新的教师评价体系。它既反映国家、地方发展的客观需要,又体现学校、学院自身角色定位的要求,同时教师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机地融入其中,体现教育活动的规律。它为建设一支卓越的工程教育教师队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对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构建教师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1.师德为本。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立徳树人是整个社会对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师自身的品行倍受社会的关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成为教师职业的特点和基本点。尽管对教师近乎“圣人”的道德要求好像有些苛刻,但是如果一个社会没有了精神家园的守护者、道德的坚守者,它又怎样延续得下去。中国优秀的尊师文化传统实质上是对高尚道德的尊崇。礼仪之邦、文明之国皆植根于美好道德的向往与践行。崇高的师德是教师职业的要求,更是教师的光荣与自豪。不能接受或不愿受其约束者,甚至有辱师德者,自当离开教师职业,或被清除教师队伍。“一票否决”不是作秀。零容忍必须划出师德的底线,越不得的红线,触不得的高压线。教师评价体系要旗帜鲜明,积极倡导良好的师德师风,绝不姑息违法违纪违规。
2.质量优先。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有创新才有发展。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创新是持续提高质量的动力。讲好一堂课需要下功夫,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的创新不可或缺;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等更需要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式方法;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更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高校质量的一个基本保障。教师评价体系要突出创新的意义,强调成果的质量,激励教师创造性的劳动。
3.能力优化。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社会劳动。为了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身的内涵,提高自身的能力,做到与时俱进。教师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对达成教育目标至关重要。发挥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规范严谨的教师的作用,给青年教师定指导教师、定培养计划、定考核目标,帮助他们尽快站稳站好教学阵地;发挥科技骨干教师的作用,要求教师进团队、进平台、进项目,提高自身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的能力,多出科技成果;发挥校企联动机制的作用,把上岗前、评中职前、评副高职前的3个半年的企业实践锻炼作为教师评聘晋升的规定动作[7],同时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此外,支持教师参加提升学历或职称的学习培训,尤其是鼓励教师创造条件参加国家或学校的出国进修学习培训。充分运用教师评价体系的引导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4.公平公正。评价体系涉及每个教师的切身利益,力求科学合理全面。坚持统一的基本要求与突出岗位特点的分类评价相结合,坚持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产学研服务等多维度考核与教师提升综合素质能力的全过程评价相结合,坚持硬的量化考核与软的定性评价相结合,坚持近期的年度考核与较长周期的聘任评价相结合,坚持行政、专家、同行、学生评价与教师自我评价相结合,坚持学校内部评价与企业媒体等社会评价相结合。评价过程透明,评价结果公开。教师参与评价不是简单的被评,而是一个自我认识学习提高的过程,真正发挥教师评价体系的功用。
(三)建构教师评价体系的观测点
1.师德师风。①爱国守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严守政治纪律。②爱校守纪。维护校园正常秩序,遵守各种规章制度。③关爱学生。爱护尊重和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关心学生的成才成长,把素质教育融入教学的全过程,积极参与学生导师、学生科技指导、学生入学教育和就业指导等工作。④踏实工作。勤奋好学,严谨治学,勤于实践,勇于开拓,认真履行岗位职责。⑤诚实守信。坚守学术诚信和工程伦理道德,为人师表[8]。对违反政治纪律、违背诚信道德等严重丧失师德的行为,应予当事教师中止聘任或取消续聘。
2.教学能力。①准备充分。了解学校、学院的各种教学文件,熟悉各个教学环节的规范性要求;了解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熟悉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学目的、要求、内容;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实际状况,熟悉教学对象。②有的放矢。制定切实的授课计划,实现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设计编写详细的教案,恰当地融入各种工程实例,体现学科专业要求与技术规范,反映学科专业前沿和技术工艺的最新水平。③教学生动。教学组织合理有序,教学活动安全规范;能够灵活运用研究式、讨论式、案例式、验证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辅助平台等现代教育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和辅导答疑;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学习实际,采用开卷或闭卷、试题或论文或报告、实验操作或实验制品展示等多种考核方式;认真规范地评阅学生的作业、试卷、报告等,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④教研活跃。能够及时反省总结教学活动,认识自身的优点和不足;积极参与课程相关的各种学习和培训,并及时把学科专业的发展、行业企业的变化、新的教学思路与方法等反映到教学中;积极参与教案评比、精彩多媒体课件评比、讲(说)课比赛、实验技能比赛、教学成果评比等各种教学评优活动;积极申报学院学校、省市国家的教学教改项目;积极参与学科专业建设活动,如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的制定修订等。⑤归档及时。注意准备保存学生的考勤表、平时成绩登记册、实验报告、考试试卷等教学资料,并按时送交学院资料室审核存档。
3.科技能力。①成果意识。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产学研服务的过程中,积极发现问题,细致分析问题,妥善处理问题,及时总结积累,形成论文、报告、实用技术、发明专利等多种形式的成果;积极创造条件申报争取省市国家、企业行业的各种科技奖项。②创新理念。把创新的思维贯彻到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产学研服务的各个环节,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断提高成果亮点的质量,形成原创性、集成性、再创性等多种形式的创新成果,努力创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高质量的成果。③团队精神。积极参加教学团队、科研团队、技术研发团队、实验室平台建设团队、产学研服务团队等的工作,联手申报各种纵向和横向课题,合作攻关,共同努力争取取得比较重大的成果;积极组织指导大学生创新团队的建设实施工作。采用权重方式协调不同类型教师的科技工作量,突出高水平的研究性成果与技术性成果的分量,尤其应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大小作为成果等级评定的重要指标。
4.实践能力。①实验室建设。了解实验室的各种设备,熟悉自身学科专业相关的实验设备,熟练规范使用实验设备,懂得实验室基本的安全常识与设备维护知识;能够创造性地设计实验项目,甚至自行研制实验仪器。② 企业锻炼。青年教师到企业顶岗工作“三个半年”的实践培训;积极利用寒暑假深入企业进行蹲点式产学研合作交流,或不定期到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了解企业现状,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积极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攻关项目;及时梳理总结企业经历,并获得相应的企业考评鉴定或业绩推荐证明。③国际交流。积极争取国外大学的进修学习,或积极参与到外资企业的培训学习。
[1]林健.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科教师队伍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1-14.
[2]李松丽.“卓越计划”背景中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的建构[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3(2):43 -45.
[3]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4年)[EB/OL].[2004-07-13].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19/200407/1314.html.
[5]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EB/OL].[2013 -12 -28].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84/201312/xxgk_160920.html.
[6]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2.
[7]朱光俊,杨治立,杜长坤.运用型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175-177.
[8]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EB/OL].[2012-01-09].http://www.edu.cn/shi_de_812/20120109/t20120109_729585.shtml.